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我有时与我们地球灵谈论这个话题。据他们说,凡理解力敏锐的人都能从他所知道的许多事断定,宇宙星球有许许多多,上面都有人类居住;因为凭理性就能推断出,像行星这么大的星球就有一大堆,其中有些比地球还大;它们不是空心的,并且聚集、被造不只是在自己绕太阳转的轨道上被传送,并为一个星球发出微弱光芒;它们的用处必远胜于此。人若如人人都该相信的那样相信,神性创造宇宙只是为了人类可以存在,进而天堂也能存在,并无其它目的,因为人类是天堂的苗床,也必然相信,哪里有星球,哪里就有人。我们肉眼所见的行星,都在太阳系之内,故都是土质星球。世人都很清楚这一点,因为它们都是土质体,反射太阳光线;用望远镜来看时,不再像星星那样发出火红的光,而是像地球那样夹杂着暗斑。另一个证据是,它们和地球一样围绕太阳旋转,沿着黄道带运行,由此产生年份和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它们也像地球那样绕轴自转,由此产生日期和一天四个时辰,即早、午、晚、夜。此外,其中有些带有月球,也就是所谓的卫星;这些卫星以固定周期沿着它们的轨道绕其星球旋转,就像月球绕我们的地球旋转一样。土星距离太阳最远,也有一条巨大的发光带;这个发光带尽管是反射而来,却仍给这个星球提供了大量光芒。若知道这些事,并凭理性思考它们,谁还会说这些星球都是空心体?
9434.“耶和华荣耀的景象在山顶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就像吞噬的烈火”表在天堂本身,神性真理因爱之良善而闪耀光芒,但对那些局限于脱离内层的外层之人来说,是有害的、毁灭性的。这从“耶和华荣耀的景象”、“烈火”、“山顶”和“吞噬”的含义,以及“以色列人”的代表清楚可知:“耶和华荣耀的景象”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所呈现的表象(“景象”在此表示在眼前所呈现的表象,这是显而易见;“耶和华的荣耀”表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参看9429节);“烈火”是指两种意义上的爱(参看4906, 5215, 6314, 6832, 7324节),在此是指神之爱本身;“山顶”是指天堂的至内在部分,因为“西乃山”表示天堂,它的最高点,被称为“山顶”和山峰,表示它的至内在部分(9422节);“吞噬”是指消灭,因而是指伤害和毁灭;“以色列人”是指那些局限于脱离内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之人,如前面频繁所述。由此可见,“耶和华荣耀的景象在山顶上就像烈火”表示在天堂本身,神性真理因爱之良善而闪耀光芒;它“在以色列人眼前,就像吞噬的烈火”表示对那些局限于脱离内层的外层之人来说,它是有害的、毁灭性的。
此处的情形是这样:有两种爱彼此绝对对立,完全相反,即天堂之爱和地狱之爱。天堂之爱在于爱主爱邻,地狱之爱在于爱自己爱世界。让地狱之爱掌权的人在地狱,让天堂之爱掌权的人在天堂。因为爱就是人的真正生命,或说构成一个人里面的实际生命;没有爱,绝没有任何生命。在每个人里面,他的生命所拥有的热和火皆来源于他的爱;没有这活的热和火,就没有生命,这是很明显的。由此可推知,爱如何,生命就如此;因此,爱如何,这个人就如何。既然如此,那么谁都能他的爱知道他里面是天堂还是地狱。存在于人里面的爱就像火或火焰,并且的确构成生命的火或火焰,如前所述;存在于人里面的信则像这火或火焰发出的光,并且的确构成光照其理解力的内层的光。由此也明显可知,在那些处于天堂之光的人中间产生信的光是何性质,在那些陷入地狱之爱的人中间又是何性质。后一种光所产生的信只不过是说服,本身根本不是信,仅仅是一种信念,在自我和世界的指示下认为某事就是如此(参看9363- 9369节)。在当今教会,属灵生命,即永生,被认为唯独在于信,因而在于没有天堂之爱的善行的信。但是,凡思想这个问题的人都能从刚才所述看出这种生命是何性质。
接下来必须说一说神性之火,即神性之爱,在那些处于天堂之爱的人中间是什么样子,在那些陷入地狱之爱的人中间又是什么样子。在那些处于天堂之爱的人中间,神的火或爱不断创造和更新意愿的内层部分,并不断光照理解力的内层部分。但在那些陷入地狱之爱的人中间,神的爱或火则不断伤害和毁灭;原因在于,在后者中间,神的爱陷入毁灭它的对立面。因为它被转变成自我和世界的火或爱,因而变成与自己相比对他人的蔑视,以及对凡不支持他们之人的敌意,进而变成仇恨、报复,最终变成残暴。这就是为何耶和华的烈火在以色列人眼前显为吞噬或消灭的火。他们陷入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是因为他们局限于脱离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
在他们看来,这火是吞噬和消灭的火,这一点也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的别处:
那时,你们听见从黑暗中间出来的声音,山被火烧着,你们支派中所有的首领和你们的长老都来就近我。你们说,看哪,耶和华我们的神使我们看见祂的荣耀和祂的伟大,我们也听见祂的声音从火中间出来。现在我们何必冒死呢?因为这大火将要烧灭我们;若再听见耶和华我们神的声音,就必死亡。(申命记5:23-25)
也可参看前面所示(6832, 8814, 8819节);这百姓就具有这种秉性(9380节)。在圣言的其它地方,“吞噬的火”论及恶人,表示毁灭;如在下列经文:
耶和华的日子将到;一个黑暗、幽冥的日子,一个密云、乌黑的日子。他们前面有火吞噬,后面有火焰烧尽。未到以前,地如伊甸园,过去以后,成了荒凉的旷野。(约珥书2:1-3)
以赛亚书:
耶和华必使人在吞灭的火焰中听祂荣耀的声音。(以赛亚书30:30)
同一先知书:
我们中间谁能与吞灭的火同住?我们中间谁能与永远的火炉同住呢?(以赛亚书33:14)
又:
你必被耶和华用吞灭的火焰惩罚。(以赛亚书29:6)
以西结书:
你的后裔必被火吞灭。(以西结书23:25)
在这些经文中,“吞灭的火”表示源于爱自己爱世界的欲望之火,因为这就是那烧灭一个人,毁灭教会的火。因在自己的香炉盛上凡火而烧灭亚伦的儿子拿答和亚比户的“从耶和华面前出来的火”(利未记10:1, 2)也代表这火;“在他们的香炉盛上凡火”表示引入源于某种其它爱,而不是天堂之爱的敬拜。这“火”表示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以及由这爱所产生的一切欲望(参看1297, 1861, 5071, 5215, 6314, 6832, 7324, 7575, 9141节)。
1808.“数算众星”表示当人凝视星座时,或说在心目中观看星座时,良善和真理的一个代表,这从刚才的阐述,以及“众星”代表并表示良善和真理清楚可知。圣言经常提到“众星”,它们处处表示良善和真理,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邪恶和虚假;或也可说,它们表示天使或天使社群,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恶灵及其同伙。当表示天使或天使社群时,它们是静止不动的星星;但当表示恶灵及其同伙时,它们是流荡的星星,我经常在来世看到这些流荡的星星。
天空中和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属天和属灵事物的代表,我从以下明显证据清楚看到这一点,即:与肉眼所看到的天空中和地上的事物相似的事物在灵人界也是明显可见的,并且如同在晴天白日下那样清楚;在那里,它们无非是代表。例如,当星空出现,并且其中的星星静止不动时,人就立刻知道它们表示良善和真理;而当流荡的星星出现时,人就立刻知道它们表示邪恶和虚假。从星星的发光和闪烁还能清楚得知它们的性质,此外还有其它无数现象。因此,人若愿意智慧地思考,就能知道地上的一切事物起源于何处,也就是起源于主。这些事物之所以不以非物质的观念,而是以实际的物质物体出现在地上,是因为源于主的一切事物,无论属天的还是属灵的,都是活的,是本质的,或物质的(如它们被称呼的那样),故作为实际物体出现在终极的自然界中(参看1632节)。
“众星”代表并表示良善和真理,这一点从以下圣言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赛亚书:
天上的众星群宿都不发光,日头一出,就变黑暗;月亮也不放光。我必因邪恶察罚世界,因罪孽察罚恶人。(以赛亚书13:10-11)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察罚的日子。谁都能看出,“众星群宿”在此不是指众星和星座,而是指真理和良善;“日头”表示爱;“月亮”表示信;因为所论述的是造成黑暗的邪恶和虚假。
以西结书:
我将你扑灭的时候,要把天遮蔽,使众星昏暗,以密云遮住太阳,月亮也不放光。我必使发光体都在你以上变为昏暗,使你的地上黑暗。(以西结书32:7-8)
此处意思是一样的。约珥书:
地在祂面前颤抖,诸天摇撼,日月昏暗,星辰收回其光辉。(约珥书2:10; 3:15)
此处意思是一样的。诗篇:
日头、月亮,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发光的众星,你们都要赞美祂!天上的天,你们要赞美祂!
此处意思也是一样的。
“众星”不指众星,而是指良善和真理,或也可说,是指那些像天使一样完全处于良善和真理的人,这一点在启示录中说得很明确:
我看见人子;祂右手拿着七星。论到你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个灯台的奥秘: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而你所看见的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启示录1:16, 20)
又:
第四位天使吹号,日头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击打,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黑暗了,白昼的三分之一没有光,黑夜也是这样。(启示录8:12)
此处很明显,是良善和真理黑暗了。但以理书:
(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它渐渐强大,直达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并践踏它们。(但以理书8:9-10)
显然,“天象”和“星宿”是指良善和真理,它们被践踏。
从这些经文可以看出主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马太福音:
在时代的完结,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马太福音24:29)
路加福音:
在日月星辰上必有迹象,在地上列族也有困苦,因海洋波浪的咆哮,就陷入绝望。(路加福音21:25)
此处“日”根本不是指太阳,“月”不是指月亮,“星辰”不是指星星,“海洋”也不是指海洋,而是指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即:“日”表示属天事物,“月”表示属灵事物,“星辰”表示良善和真理,也就是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它们在接近时代完结,就是当没有信,也就是没有仁时,就会以这种方式变黑。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