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555.“从南方,直到伯特利”表示从聪明之光进入智慧之光。这从“南方”和“伯特利”的含义清楚可知:“南方”是指聪明之光,或也可说,内层的光之状态,如前所述(1458节);“伯特利”是指源于知识或认知的属天之光,如前所述(1453节)。“聪明之光”描述的是通过信之真理与良善的知识或认知获得的光,而智慧之光是指通过聪明之光获得的生命或生活之光。聪明之光关乎心智的理性部分,或理解力;而智慧之光关乎意愿部分,或生命。
很少有人知道人如何被引向真正的智慧。聪明不是智慧,但通向智慧,因为理解何为真理与良善不是真正的真理与良善,而成为智慧才是真正的真理与良善。智慧只论及生命或生活,即论及他是哪种人。一个人通过世俗和宗教知识或认知被引入智慧,换句话说,被引入生命或生活。每个人都有两个部分,即意愿和理解力。意愿是首要部分,理解力是次要部分。人死后的生命或生活取决于他的意愿部分,而非他的理解力部分。从婴孩直到童年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青春期),主形成人的意愿,这种形成是通过在他里面灌输纯真、对父母、保姆、和同龄小孩子的仁爱,以及这人完全不知道的其它手段实现的。这些都是属天事物或说属天属性。除非这些属天事物或属天属性首先灌输给作为婴儿、儿童(译注:新世纪版本还有青少年)的人,否则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人。第一层级就是这样形成的。
然而,除非人也被赋予理解力,否则他不是一个人;唯独意愿并不构成人,而是理解力和意愿一起构成人。此外,人若不通过世俗和宗教知识或认知,就不可能获得理解力。因此,他必须从童年时期起就逐渐吸收这些知识或认知。第二层级就是这样形成的。当理解力部分在这两种知识或认知,尤其在真理与良善的知识或认知上接受教导时,他才第一次能够重生。当他正在重生时,主就会利用知识或认知将真理和良善植入他自婴孩时就从主获得的属天事物。结果,他的理解力中的事物或观念与这些属天事物构成一体。当主以这种方式将两者联结起来时,这人就被赋予仁爱,并开始出于仁爱行事;这仁爱是良心的产物。他以这种方式第一次接受新生命,这一过程是逐渐的。这新生命之光,或说在这种新生活中所享有的光,被称为智慧;现在智慧起主导作用,被置于聪明之上。第三层级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一个人活在肉身期间变成这样,那么在来世,他就会不断被完善。这些考虑表明什么是聪明之光,什么是智慧之光。
6495.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来自主的流注既直接从祂而来,也间接经由天堂而来。但从主而来的流注是天堂之爱、因而对邻之爱的良善。主就存在于这爱中,因为祂爱整个人类,渴望拯救每个人,直到永远。由于这爱的良善源于祂,所以祂自己就在这爱里面,由此与处于这爱之良善的人同在。但是,当人将自己置于接受地狱流注的状态时,他就会感觉爱自己爱世界的生活是快乐的,而爱邻的生活是不快乐的,除非这种生活对他自己有某种好处。由于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只渴望邪恶,对于属灵生命只思想虚假,所以为防止他照他的渴望行事、照他的想法说话,便利用他自己的爱管束他,他害怕失去这些爱。因此,他因害怕失去地位、利益、名声和生命而受到约束。主流入这些构成最低层面的约束,利用它们掌管这个人。结果,此人在行为上看似文明、道德,有时看似一位天使;他于社会无害,也不伤害他的邻舍;即便他真的造成伤害,也会有世间法律来惩罚他。但在来世,这个层面不复存在;在那里,人身处灵界,因而身处其内层所在的气场。也就是说,他内在是什么样,他在那里就是什么样,而不是如他外在所表现的样子。因为外在从他那里被拿走了;一旦这些外在被拿走,他在世上的品质,无论是魔鬼的品质还是天使的品质,就显而易见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