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861.“这些话以后”表示与教会里的人有关的事已经完成。这从“话”的含义清楚可知,“话”是指真实事物。在原文,真实事物被称为“话”;因此,“这些话以后”表示这些事完成以后。从前面22:13到本节论述的主题一直是属灵人被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拯救,特别是教会里那些拥有良善之人的拯救。他们才是那些能成为真正属灵的人,因为他们拥有圣言,从而拥有信之真理。一个人正是通过与生活之良善结合的教义之真理而变得属灵。这是一切属灵品质的源头。但教会之外的外邦人或非基督徒没有圣言,因而没有信之真理,所以只要活在世上,尽管处于仁之良善,却仍不是真正属灵的,直到他们被教导信之真理。由于绝大多数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在世上不能被教导,所以按照主的旨意和怜悯,那些彼此过着仁爱和顺服生活的人在来世接受教导;那时,他们很容易接受信之真理,并变得属灵。这就是外邦人在来世的状态和命运(参看2589-2604节)。
由于前面论述了教会里那些被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拯救的人,所以接下来直到本章结尾论述教会之外那些被拯救的人。这些人由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与他的妻子密迦及妾流玛所生的儿子来表示。这也是遵循思维的顺序。凡不了解圣言内义的人都会以为,因考虑到成为以撒妻子的利百加,还考虑到彼土利,他的两个孙女利亚和拉结成为雅各的妻子,这些话仅仅涉及他拉的家谱。而事实上,如前面频繁阐述和说明的,圣言中的所有名字都表示真实事物(1224, 1264, 1876, 1888节)。除非它们表示真实事物,否则圣言就不是神性,而是世俗的。由此也清楚可知,接下来的这些话在思路上涉及主的属灵教会,不过是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当中的教会。该教会可追溯到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那里,以表示那些凭良善而处于兄弟情谊的人,如下文所示(2863节)。
5127.“像先前一样”表符合次序的法则。这从“像先前一样”的含义清楚可知,“像先前一样”是指次序的法则。按照次序的法则,外层事物要受内层事物支配,或也可说,低层事物要受高层事物支配,如仆人那样服侍它们。因为外层事物或低层事物无非是仆人,而内层事物或高层事物相对来说是它们的主人。“像先前一样”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正如酒政作为一个仆人以前服侍法老如他的主人符合服从的法则,“酒政”所代表的感官能力服侍“法老”所代表的内层属世层也符合次序的法则。
按照次序的法则,低层事物或外层事物要服侍高层事物或内层事物,这一事实完全不为感官人所知。因为纯感官人不知何为内层,因而也不知何为相对于内层的外层。他知道自己的思维和言语,意愿和行为,并由此以为思维和意愿是内层,言语和行为是外层。但他不知道这一事实:唯独基于感官的思维和唯独基于属世欲望的行为属于外在人,因此他的思维和意愿是唯独是其外层人的活动。当思想虚假,意愿邪恶时,他尤其不知道这一事实。由于在这种人里面,与内层事物的交流被关闭了,所以他不知道何为内层思维和内层意愿。他若被告知,内层思维就是基于真理思考,内层意愿就是基于良善行事,根本就不明白;若被告知内层人与外层人明显不同,彼此分离,并且如此不同以致内层人可以说从更高的位置来看待外层人中发生的一切,内层人拥有管教外层人的能力和权柄,也有能力不去意愿或思考外层人出于虚假观念所看见、出于恶欲所渴望的一切。
只要他的外在人掌权并统治,他就看不见这些事。但当他从这种状态出来时,如当他因不幸或疾病而陷入痛苦或悲伤时,就能明白并领悟这些事,因为那时外在人不再掌权了。事实上,人的理解能力或权柄一直被保存,但对那些沉浸于虚假与邪恶的人来说极其模糊;不过,随着虚假与邪恶处于休眠状态,它往往变得越发清晰。主的神性不断流入人,光照他,给他带来光明;但当虚假与邪恶,也就是违背真理与良善的事物存在时,神性之光要么被弃绝,要么被窒息,要么被扭曲。只有如同透过缝隙所接受的那点光亮使得他能利用通过感官所接受的观念思考和谈论,以及在铭刻于属世或身体记忆上的言语形式的帮助下思考和谈论属灵事物。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