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880.“说,这次我要称谢耶和华”在至高意义上表主,在内在意义上表圣言,在外在意义上表取自圣言的教义,在此表爱的神性和主的属天国度。这从“称谢”(confessing)的含义清楚可知。就外在意义,或最接近于字义的内义而言,“称谢”表示取自圣言的教义,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甚至在日常用语中,告白(confession)无非是指人在主面前表白他的信仰,因此它包含这个人所相信并由此对他来说构成教义的事物在里面。“称谢”在内在意义上表示圣言,这一点由此可推知,因为一切信与仁的教义必取自圣言。人凭自己对属天和属灵事物一无所知,所以他只能通过神性启示,也就是圣言来认识它们。就至高意义而言,“称谢”表示主,这是因为主就是圣言,因而是取自圣言的教义,内在意义上的圣言唯独关注主,并论述祂的国度(参看1871, 2859, 2894, 3245, 3305, 3393, 3432, 3439, 3454节)。这就是为何“称谢耶和华”表示爱的神性和祂的属天国度,因为主就是神性之爱本身,这爱的流注构成祂的国度,这一切是藉着来自祂的圣言实现的。以“称谢耶和华”为名的“犹大”表示爱的神性和主的属天国度,这在前面已经说明(3654节);这解释了为何我们在此说“称谢”具有这种含义。
“称谢”(confess)和“告白”(confession)的含义从以下出现这些词的圣言经文可以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到那日,你必说,耶和华啊,我要称谢你!因为你虽然向我发怒,你的怒气却已转消,你又安慰了我。在那日,你们要说,当称谢耶和华,呼求祂的名,将祂所行的传扬在万民中,提说祂的名已被尊崇。(以赛亚书 12:1, 4)
诗篇:
神啊,我们称谢你,我们称谢你,你的名临近,人都述说你奇妙的作为。(诗篇75:1)
又:
称谢诗:全地啊,当向耶和华欢呼!是祂造了我们,不是我们自己,祂的民和祂草场的羊。当以告白进入祂的门,当以赞美进入祂的院;当称谢祂,祝颂祂的名。因为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存到永远,祂的真理直到代代!(诗篇100:1-5)
此处“称谢”和“告白”的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即表示承认耶和华或主和祂的事物。显然,这种承认就是教义和圣言。
以赛亚书:
耶和华必安慰锡安,祂必安慰她所有的荒场。在其中必有欢喜、快乐、告白和歌唱的声音。(以赛亚书51:3)
耶利米书:
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使雅各帐棚被掳去的归回,也必怜悯他的住处,城必建造在原有的废墟上,宫殿也照旧有人居住;必有告白和欢乐的声音从其中发出。(耶利米书30:18-19)
诗篇:
我要照着耶和华的公义称谢祂,歌颂耶和华至高者的名。(诗篇7:17)
当时,我与守节的众人用歌颂和告白的声音往神的殿。(诗篇42:4)
主啊,我要在列族中称谢你;在万民中唱诗给你;因为你的慈爱伟大,达到穹苍。(诗篇57:9-10)
由上述经文明显可知,“告白”论及爱的属天形式,不同于属于属灵之爱的术语。因为经上说“歌颂和告白的声音”、“告白和欢乐的声音”、“我要在列族中称谢你;在万民中唱扬你”,其中“告白”和“称谢”是属天的术语,而“歌颂的声音”和“欢乐的声音和唱诗”是属灵的术语。告白还被说成“在列族中称谢,在万民中唱诗”,因为“列族”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人,而“万民”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人(参看1416, 1849, 2928节),即那些处于属天之爱的人和那些处于属灵之爱的人。因为在圣言的先知书中,这种双重表述经常出现,其中一种表述论及属天之物或良善,另一种表述则论及属灵之物或真理,以便圣言的每一个部分中都存在一个神性婚姻,因而存在一个良善与真理的婚姻(683, 793, 801, 2173, 2516, 2712, 3132节)。由此也明显可知,“告白”含有爱的属天形式,纯正的告白,或发自内心的告白只能从良善流出。但出自真理的告白被称为“歌颂的声音”和“欢乐的声音和唱诗”。
这种双重表述同样出现在以下经文中,诗篇:
我要以歌声赞美神的名,以告白尊祂为大!(诗篇69:30)
又:
我的神啊,我要鼓瑟称谢你,称谢你的真理!以色列的圣者啊,我要弹琴歌颂你!(诗篇71:22)
“弹琴歌颂”以及弹其它所有弦乐器歌颂表示属灵事物(参看418-420节)。又:
当以告白进入祂的门,当以赞美进入祂的院;当称谢祂,祝颂祂的名。(诗篇100:4)
此处“告白”和“称谢”是从对良善的热爱流出的,而“赞美和祝颂”是从对真理的热爱流出的。又:
你们要以告白回应耶和华,用琴向我们的神歌颂。(诗篇147:7)
又:
我在大会中要称谢你!在众民中要赞美你。(诗篇35:18)
又:
我要用口称谢耶和华,我要在众人中间赞美祂!(诗篇109:30)
又:
我们,你的民、你草场的羊要称谢你,直到永远;要述说赞美你的话,直到代代!(诗篇79:13)
又:
愿他们向耶和华称谢祂的慈爱和祂向人的众子所行的奇事。愿他们以告白为祭献给他,以歌声述说祂的作为。(诗篇107:21-22)
显然,这些经文就包含对一个事物的双重表述。若非一种表述涉及某种属天之物,也就是良善,一种表述涉及属灵之物,也就是真理,因而涉及神性婚姻,它们看上去就像毫无意义的重复,主的国度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婚姻。这个奥秘遍及圣言的每一部分,但若不藉着内在意义和由此衍生的知识,绝无法被揭示出来。这种知识表明哪种表述属于属天那一类,哪种表述属于属灵那一类。不过,必须大体上知道何为属天的,何为属灵的,这些在前面已频繁论述过。
发自内心的真正告白是从属天之爱流出的,故是真正意义上的告白。具有这种告白的人承认一切良善出自主,一切邪恶出自他自己。当具有这种承认时,他便处于谦卑的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承认主是他里面的一切,相比之下他本人什么也不是。在这种状态下所作的告白就是从属天之爱流出的。
但犹太教会所献的感恩祭(sacrifices of confession)是感恩,在普遍意义上被称为感恩和偿还祭(eucharistic and repaying sacrifices),它们分为两种:即忏悔祭和还愿祭(confessional, and votive)。忏悔祭涉及爱的属天形式,这一点从它们的设立可以看出来。对此,我们在摩西五经中读到:
献与耶和华圣餐祭的条例乃是这样:他若为告白献上,那么除了忏悔祭外,还要用调油的无酵饼和抹油的无酵薄饼,并用油调匀细面作的饼。除告白祭外,他还要献上有酵的饼为礼物。(利未记7:11-13)
此处提到的所有事物,即“调油的无酵饼”、“抹油的无酵薄饼”、“用油调匀的细面”和“有酵的饼”都表示爱与信的属天之物,因而表示告白(confessions),表示那些献祭的人必处于谦卑的状态。“细面”和细面所作的“饼”表示爱之属天元素和由此衍生的信之属灵元素,也就是仁爱(参看2177节);“无酵”表从恶与假中洁净(2342节);“油”表爱的属天元素(886, 3728节),“饼”也是(2165, 2177, 3464, 3478, 3735节)。
然而,还愿祭,就是另一种感恩祭(eucharistic sacrifices),在外在意义上表示偿还,在内在意义上表示主必提供的意愿,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圣规的状态(state of providence,3732节)。这就为何这两种献祭在圣言各处有所提及的原因,如诗篇:
你们要以告白为祭献与神,又要向至高者还你的愿。凡以告白献上为祭的便是荣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向他显明神的救恩。(诗篇50:14, 23)
又:
神啊,我向你所许的愿在我身上,我要以告白回报你。(诗篇56:12)
又:
我要以告白为祭献给你,又要呼求耶和华的名;我要向耶和华偿还我所许的愿。(诗篇116:17-18)
约拿书:
我必用告白的声音献祭与你;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约拿书2:9)
综上所述,明显可知,犹大以之为名的“告白”是什么意思,即它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和爱的神性;在内在意义上表示圣言和主的属天国度;在外层意义上表示取自属天教会所拥有的圣言的教义。从接下来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圣言中,“犹大”表示这些事物。
3994.“从羔羊中挑出一切黑色的羊”表属于“拉班”所表之良善的纯真自我。这从“黑色”和“羔羊”的含义清楚可知:“黑色”是指自我,如刚才所述(3993节);“羔羊”是指纯真,如下文所述。至于“羔羊中黑色的羊”所表示的纯真自我,情况乃是这样:为了成为良善,一切良善必包含纯真。缺乏纯真的仁爱不是仁爱,没有纯真的对主之爱更不可能存在。因此,纯真是爱与仁,因而是良善的绝对本质要素。纯真的自我在于用心而不是用嘴知道、承认并相信:除了邪恶,没有什么东西来源于人的自我,一切良善皆来源于主;因此这种自我完全是黑的,也就是说,不仅其意愿的自我,就是邪恶,是黑的,而且其理解或认知的自我,就是虚假,也是黑的。当人发自内心承认并相信,主以良善与真理流入,将天上那又白又亮的自我逐渐灌输到他里面。没有人能真正谦卑下来,除非这种承认和信仰存在于他心里面;当它们存在时,他便处于自我消灭,甚至处于自我厌恶,因而不再沉浸于自我;在这种情况下,他处于适合接受主之神性的状态。主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以良善与真理流入一颗谦卑和痛悔的心。
这就是此处雅各为自己所选“羔羊中黑色的羊”所表示的纯真自我;而“羔羊中白色的羊”则表示被置于善行中的自我功德,“白”表示功德,如前所述(3993节)。雅各之所以不这样选择,是因为它违背纯真。事实上,凡将功德置于善行中的人,都承认并相信一切良善皆源于他自己,因为他在所行的良善中关注他自己,而非关注主,并因此基于这种功德而寻求回报。由于同样的原因,与自己相比,他也会蔑视他人,甚至谴责他们,进而在同等程度上背离天上的次序,也就是背离良善与真理。由此可见,对邻之仁和对主之爱若含有纯真在里面,绝无可能存在;因此,没有人能进入天堂,除非他里面有某种程度的纯真,正如主所说的: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马可福音10:15;路加福音18:17)
在圣言中,此处和别处的“小孩子”均表示纯真。关于该主题,可参看前面的相关论述,即:小孩子不是纯真,纯真居于智慧中(2305, 3494节);小孩子纯真的性质和智慧之纯真的性质(2306, 3183节);以及当主以纯真和仁爱复活人的自我时,这自我的性质(154节);纯真使得良善成为良善(2526, 2780节)。
“羔羊”表示纯真,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可以看出来,从中引用以下经文来证实这一点:
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它们。(以赛亚书11:6)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国度,以及其中平安和纯真的状态。“豺狼”表示那些反对纯真的人;“羊羔”表示那些处于纯真的人。同一先知书:
豺狼必与羊羔同食,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尘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以赛亚书65:25)
和前面一样,“豺狼”表示那些反对纯真的人;“羊羔”表示那些处于纯真的人。由于“豺狼”和“羊羔”是对立面,故主也对祂所差出去的七十个人说:
看!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羔羊在豺狼中间。(路加福音10:3)
摩西五经:
耶和华使他从磐石中咂蜜,从坚石中吸油;也吃牛的奶油、羊的奶、巴珊人所出的羊羔和公绵羊的脂油。(申命记32:13-14)
此处在内义上论述的是古教会的属天品质,“羊羔的脂油”表示纯真的仁爱。
在原文,“羔羊”有各种名字,以此表示不同程度的纯真;因为如前所述,一切良善若要成为良善,必须含有纯真在里面。真理也必须如此。此处(创世记30:32)用于“羔羊”的这个词和用于“绵羊”的是同一个(如利未记1:10; 3:7; 5:6; 17:3; 22:19;民数记18:17);这个词就表示属于仁之信的纯真。别处则用了不同的词,如以赛亚书:
你们当将羊羔奉给那地掌权的,从西拉往旷野,送到锡安女子的山。(以赛亚书16:1)
在同一先知书中又用了不同的词:
主耶和华必以大能临到,祂的膀臂必为祂掌权。祂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温柔引导那乳养小羊的。(以赛亚书40:10-11)
“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表示那些处于含有纯真的仁爱之人。
约翰福音:
当耶稣向门徒显现自己时,祂对彼得说,约拿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对祂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羔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拿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对祂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牧养我的羊。(约翰福音21:15-16)
在此处和别处,“彼得”都表示信(参看创世记18章和22章的序言,以及3750节)。由于信仰不是信,除非它由对邻之仁产生,因而由对主之爱产生;仁与爱也不是仁与爱,除非它们由纯真产生。这就为何主先问彼得爱不爱祂,即信里面是否有爱,然后说“喂养我的羔羊”,也就是牧养那些拥有仁爱的人。
主就是存在于其国度中的纯真本身,因祂是一切纯真的源头,故祂被称为“羔羊”;如约翰福音:
次日,施洗的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翰福音1:29, 36)
启示录:
这些人与羔羊争战,羔羊必胜过他们,因为祂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同着羔羊的,是蒙召被选的。(启示录17:14等;5:6; 6:1, 16; 7:9, 14, 17; 12:11; 13:8; 14:1, 4; 19:7, 9; 21:22-23, 26-27; 22:1,3)
众所周知,就至高意义而言,逾越节的羔羊是指主;因为逾越节表示主的荣耀,也就是将神性赋予人身;就代表意义而言,它表示人的重生。事实上,逾越节的羔羊那为重生的本质特征的,就是仁爱;因为若不通过含有纯真在里面的仁爱,没有人能重生。
由于纯真是主国度中的首要事物,是那里的属天之物本身,还由于祭物和燔祭代表主国度的属灵和属天事物,所以主国度的要素本身,也就是纯真,由“羔羊”来代表。这就是为何常献或每天献的燔祭要用羔羊,早晨献一只,黄昏的时候献那一只(出埃及记29:37-39;民数记28:3,4),安息日献两只(民数记:9, 10),在所定节期要献上更多羔羊(利未记23:12;民数记11, 14, 19, 27; 28:1-31)。产妇满了洁净的日子后,之所以要献上羊羔为燔祭,一只雏鸽或一只斑鸠为赎罪祭(利未记12:6),是为了可以代表婚姻之爱的果实的符号,因为婚姻之爱就是纯真(参看2736节),还因为“婴儿”表示纯真。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