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35

35.一些水星灵被其

35.一些水星灵被其他灵人派来拜访我,要听听发生在我周围的事。我们地球的一个灵人对他们说,他们可以告诉派他们来的那些人,除了真理什么也不要说,也别照他们的习惯通过讲述反面来回答问题。因为若有我们地球的灵人这样做,他必受击打。但从远处派出这些灵人的那群人立刻答复说,若值得被击打,他们必一起受击打,因为他们习惯这样做,以至于停不下来。他们说,他们与自己星球的人交谈时,也是这样做的,但不是有意欺骗他们,而是为了激发求知欲。因为当他们提出反面,以某种方式隐藏事物时,求知欲就被激发出来,记忆通过努力寻找它而得以完善。我曾在别的场合和他们谈论这个话题,我因知道他们与自己星球的人交谈,于是就问他们如何教导他们的居民。他们说,他们不会指教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仍会给出一点提示,以便培养并增强他们发现、知道事实的渴望。因为如果他们回答了所有问题,这种渴望就会消失。他们又补充说,他们讲述反面的另一个原因是,真理可以显得更清晰,因为一切真理在与其反面进行对照时显得最清晰。

属天的奥秘 #196

196.古时,那些信

196.古时,那些信赖感官事物超过启示之物的人就被称为“蛇”。如今的情形更糟糕,因为现在有些人不仅不相信他们无法看见和感觉到的一切,还以古人所不知的知识来证实这种不相信,从而造成更大的盲目。为叫人们知道那些基于感官事物、记忆知识和哲学而得出关于天上事物的结论之人如何使自己变得盲目,以至于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见,不仅是圣言中提到的“聋蛇”,还是更为有害的“飞蛇”(以赛亚书14:29; 30:6),我们举一个他们不相信灵的例子。
感官人,或只相信感官证据的人否认灵的存在,因为他看不见灵,说:“它什么都不是,因为我感觉不到;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知道是存在的。”记忆知识的人,或出于记忆知识得出结论的人则说:“灵是什么?不就是气息或生命之热,或别的我所不知道的东西,很快会消失于稀薄的空气中吗?动物不也有一个躯体,感官和类似于理性的东西吗?然而,有人却断言,动物注定死亡,而人的灵则会活着。”他们就这样否认灵的存在。
比其他人更敏锐的哲学家们则以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的专业术语来谈论灵,因为他们争论这些术语,声称源于物质材料、有机物质或空间的词,一个都不适用于灵。他们以这种方式把灵从他们的观念中剔除,以致它从他们的意识中消失,变成虚无。而他们当中相对理智的人则声称,灵是思维;但当他们推理思维时,由于将思维与一切实体分离,所以他们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当肉体断气时,它就会消失。凡出于感官事物,记忆知识和哲学进行推理的人,都以这种方式否认灵的存在,并因此不相信论及灵和属灵事物的任何话。心思单纯的人则不是这样,如果有人问他们灵是否存在,他们就会说,他们知道灵是存在的,因为主说,他们死后会活着。因此,他们没有扼杀自己的理性,而是通过主的圣言培育了它。

属天的奥秘 #3995

3995.“从母山羊

3995.“从母山羊中挑出有斑的、有点的”表此后,有虚假和邪恶混杂在里面的一切真理之良善都将是“雅各”的。这从“点”、“斑”和“山羊”的含义清楚可知:“点”是指虚假;“斑”是指邪恶,如前所示(3993节);“母山羊”是指真理的良善,或信之仁(3519节)。这一切都将是“雅各”的,这一事实也由接下来的这句话,即“这些就算我的工价”来表示。
现简要讨论何谓真理的良善,或信之仁。当人正在重生时,表面上看,似乎信之真理占据优先地位,仁之良善是次要的;不过,一旦他重生了,那么很明显,仁之良善占据优先地位,信之真理则是次要的。前者是表象,后者是真相(参看3539, 3548, 3556, 3563, 3570, 3576, 3603, 3616, 3701节)。因为当人正在重生时,他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真理行善,因为他通过真理学习何为良善。然而,行善的其实是在里面的良善,因为良善正从主通过内在途径,也就是通过灵魂的途径流入;而真理则通过外在途径,或通过感官,就是属于身体的感官途径流入。通过外在途径进入的真理被在里面并与之结合的良善所接纳,这种活动甚至一直持续到此人已经重生。然后就发生反转,真理通过良善进行。由此明显可知何为真理的良善,何为良善的真理。这也解释了为何如今这么多人声称仁之良善是信之果实;因为在重生之初,表面看上去的确是这样。这些人便从表象得出这个结论,别的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正在重生的人很少,并且除了已重生,也就是处于对良善的情感,或处于仁爱的人外,没有人能知道这一点。他能通过对良善的情感或仁爱清楚看出并觉察到这一点;然而,那些未重生的人甚至不知道何为对良善的情感,或仁爱;反而推理它,如同推理某种对他们来说很陌生或与他们无关的事物。因此,他们称仁为信之果实,而事实上,信是仁的产物。然而,对简单人来说,知道谁在先,谁在后并不那么重要,只要他们过着仁爱的生活即可;因为仁是信的生命。
此处“羊群中的羊”(member of the flock)不仅是指羔羊,还指绵羊、小山羊、母山羊、公绵羊和公山羊,尽管经上只提及羔羊和母山羊。经上唯独提及这些,是因为“羔羊”表示纯真,“母山羊”表示信之仁,这些是此处在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这也是为何在原文,“点”是用一个也表示“羔羊”的词来表述(如以赛亚书 40:10, 11);而“斑”是用一个也表示“牧人”的词来表述(如列王纪下3:4;阿摩司书1:1)。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