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7.水星灵因具有丰富的知识而颇感自豪。这使得他们以为,他们知道得太多了,以至于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了。但我们地球灵告诉他们说,他们知道得并不多,而是很少;相对来说,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无限的。他们说,他们所知道的相对于他们所不知道的,就像大洋里的水相对于微小源泉里的水。他们说,通向智慧的第一步就是知道、承认并发觉一个人所知道的与他所不知道的相比如此之少,以至于几乎什么也不是。为向他们证明这是事实,一位天使灵蒙允许与他们交谈,告诉水星灵他们所知道和所不知道的一般术语,声称还有无限事物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并且他们甚至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些一般事物。他以天使的观念说话,比他们说起话来容易得多;令他们惊愕不已的是,他能发现他们所知道的和所不知道的。后来,我看到另一位天使与他们交谈;他出现在右上方某个高度,来自我们地球。他列举了一长串他们所不知道的事,然后又通过状态的改变与他们交谈,他们声称他们不明白这种状态的改变。于是,他告诉他们,状态的每一个改变都包含无限事物,一个改变的每一个最小细节也是如此。听到这些事,他们之前因自己的知识而如此骄傲,于是开始谦卑下来。他们的谦卑表现为他们的书卷下沉;因为那时,他们的群体表现为书卷的形式,就在前面朝左一段距离处,在肚脐之下那个区域的层面。这书卷看似中间被挖空,两边被抬高。我还发现它里面有某种来回运动,他们被告知这一切的含义,也就是说,表示他们在谦卑状态下所思考的东西,而出现在两边高起之处的人则还没有谦卑下来。我看见这书卷被分开,那些没有谦卑下来的人被押回他们自己的星球,而剩下的留在原处。
10298.“你要把它作成香”表由它们构成的敬拜。这从“香”的含义清楚可知,“香”是指感恩、崇拜、祷告的行为和类似的敬拜形式,它们从内心发出进入思维和言语(参看9475节)。香的“烟”表示一种提升(10177, 10198节),“香味”表示愉悦的感知和接受(参看10292节提到的地方)。
由于此处描述的是“香料的香”所表示的对神的敬拜,而制备香的香料表示在其适当次序中的不同种类的真理,所以在此必须简要说明这种敬拜是怎么回事。不过,若不了解人的本性,揭开这个奥秘是不可能的。人之为人不是凭他的脸,甚至也不是凭他的言语,而是凭他的理解力和意愿。他的理解力和意愿如何,这个人就如何。众所周知,他出生时,既没有理解力的任何东西,也没有意愿的任何东西;他的理解力和他的意愿自童年早期起就在逐渐形成。他以这种方式被作成一个人,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在他里面所形成的理解力和意愿。理解力通过真理形成,意愿通过良善形成,以致他的理解力无非就是一堆与真理有关的观念,而他的意愿无非是对诸如被称为良善的那类事物的情感。由此可推知,一个人无非就是形成他的这两种官能的真理和良善。
其身体的每一个和所有部分都与它们相对应,这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身体会对理解力所思想的和意愿所意图的即刻作出反应。因为他的口照着他的思维说话,他的脸照着他的情感变化,他的身体照着从这二者所接受的信号做出动作。由此明显可知,一个人完全就是他的理解力和意愿的样子,因而是他在真理和良善方面的样子。因为如前所述,真理构成他的理解力,良善构成他的意愿;或也可说,一个人就是他自己的真理和他自己的良善。
这一点在灵人身上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无非是自己的真理和自己的良善,当作为世人在世上时,他们就披上了这些真理和良善。不过,他们仍是人的形式,因此他们所拥有的真理和良善的品质从他们脸上闪耀出来,这也体现在他们说话的语气和感觉上,体现在他们的动作举止上,尤其体现在他们说话时所用的话语上。因为构成他们言语的话语与世人所用的不同,而与他们的真理和良善完全和谐一致,并且如此和谐一致,以至于它们自然而然地从它们流出。灵人和天使在彼此交谈时所用的,就是这种言语。就其灵而言,人活在世上时也使用类似的言语,尽管那时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的思维是由这类观念构成的,正如一些称这些观念为非物质和知识的学者所观察到的。死后当此人变成一个灵人时,这些观念就会变成话语。由此再次明显可知,一个人无非就是他自己的真理和他自己的良善。正因如此,一个人依旧是他所变成的那种真理和良善。“他所变成的那种真理和良善”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他所变成的那种虚假和邪恶;因为恶人称虚假为真理,称邪恶为良善。
人们若要知道对神的敬拜是怎么回事,就必须充分了解这个奥秘。不过,除此之外还需要知道另外一个秘密,即:整个人就存在于从此人的意愿发出的一切思维观念里面。这也可从第一点推知,因为一个人所思想的源于真理,他所意愿的源于良善,这真理和良善就是他自己。事实的确如此,这从下面的经历可以看出来:天使一察觉一个世人所拥有的一个观念,或一个灵人所拥有的一个观念,就立刻知道这个世人或这个灵人的品质。
之所以说这些事,是为了叫人们知道由香料制成的香所表示的对神的敬拜是怎么回事,即:整个人就存在于其敬拜的每一个部分里面,因为构成他的真理和良善就存在于它里面。这就是为何经上提到四种香料,它们表示整体上的一切真理,或说真理的一切层面。由此也可推知,无论你说对神的敬拜由这些真理和良善构成,还是说此人由它们构成,意思都一样;因为如前所述,整个人就存在于构成其敬拜的每一个思维观念里面。
10129.“坛就成为至圣”表属天国度,就是主在爱之良善中同在的地方。这从“坛”和“至圣”的含义清楚可知:“坛”是指神性良善方面的主的一个代表(参看9388, 9389, 9714, 9964节),在此是指天堂和教会里的神性良善方面的(10123节);“至圣”是指属天良善,或来自主的爱之良善。之所以此处“坛”表示属天国度,“至圣”表示那里的良善,是因为在属天国度所接受的良善是来自主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也就是属天良善。天堂分为两个国度,即属天国度和属灵国度。属天国度接受来自主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而属灵国度从主接受对邻之仁的良善(参看9277节所提到的地方,以及9680, 10068节的阐述)。
“祭坛”代表属天国度,或也可说,代表主在爱之良善中同在的地方;“帷帐外的会幕”代表属灵国度,或也可说,代表主在对邻之仁的良善中同在的地方。属灵国度的良善,或属灵良善被称为“圣”;但属天国度,或属天良善被称为“至圣”。属天良善,也就是从主获得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之所以被称为“至圣”,是因为该良善是主直接流入众天堂所经由的渠道;但属灵良善,也就是对邻之仁的良善则是主通过属天良善间接流入所经由的渠道(9473, 9683, 9873, 9992, 10005节)。之所以说“流入”,是因为主在众天堂之上,从那里流入(10106节);然而,祂仍作为一而存在于众天堂里面。
“至圣”表示属天良善,就是从主获得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至圣”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在摩西五经:
这帷帐就给你们将圣所和至圣所隔开。又要把施恩座安在至圣所内的法柜上。(出埃及记26:33, 34)
由此明显可知,“圣所”指的是帷帐之外的帐幕的一部分,“至圣所”指的是帷帐之内的一部分。帷帐之外的帐幕或居所代表主的属灵国度,或中间天堂;帷帐之内的帐幕或居所代表主的属天国度(参看9457, 9481, 9485, 10001, 10025节)。帷帐之内的帐幕的那部分被称为“至圣所”(利未记16:33)。由于含有法版在里面的柜子和它上面的施恩座代表至内层天堂,就是属天良善掌权的地方,所以帐幕的至内在部分,就是约柜所在之地,也被称为“至圣所”(列王纪上6:16; 8:6)。
饼和素祭因表示从主获得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也就是属天良善,故在摩西五经中也被称为“至圣的”:
这脸饼(或陈设饼)是要给亚伦和他子孙在圣处吃的,因为在献给耶和华的火祭中,这是至圣的。(利未记24:9)
“脸饼(或陈设饼)”表示属天良善(参看9545节)。又:
素祭所剩的要归给亚伦和他的子孙;这是献与耶和华的火祭中为至圣的。(利未记2:3, 10)
由无酵饼、无酵糕饼,以及调油的无酵薄饼构成的“素祭”表示属天良善,或爱之良善(参看4581, 9992, 10079节);“献与耶和华的火祭”表示神性之爱(参看10055节)。
民数记:
一切的素祭、赎罪祭、赎愆祭,都为献与耶和华的至圣之物,要归给亚伦和他的子孙。(民数记18:9)
这类素祭之所以被称为“至圣之物”,是因为这些祭物表示从邪恶中洁净,从邪恶中的一切洁净都在纯真之良善的状态下实现的;这良善也是属天良善。这解释了为何赎罪祭和罪愆祭献上的是母羔羊或公羔羊,或公绵羊,或小公牛,或斑鸠,这从利未记第4章和第5章清楚看出来;这些动物表示这种良善。这种良善由“羔羊”(参看3519, 3994, 7840节),“公绵羊”(参看10042节),“小公牛”(参看9391节)来表示;它由“斑鸠”来表示,这从圣言中提到这种鸟的地方明显看出来。从邪恶中洁净和重生在纯真的状态下实现(参看10021节)。因此,这些祭物在利未记(6:17; 7:6; 10:17; 14:13)中也被称为“至圣的”。
利未记:
素祭要在坛旁吃,因为这是至圣的。(利未记10:12)
前面说明,燔祭坛代表爱之良善方面的主,以及天使和世人的接受。因此,论到燔祭坛,摩西五经如此记着说:
你要用这膏油抹燔祭坛和坛的一切器具,洗濯盆和盆座。要使它们成圣,使它们成为至圣,凡触着它们的都成为圣。(出埃及记30:29)
香,其中一点要放在会幕内法柜前,也被称为“至圣”(出埃及记30:36),因为它表示在末后和最低事物中的属天良善,还表示从这良善发出的事物(9475节)。以西结书:
这是殿的律法:在山顶上,殿四围的界限都是至圣的。(以西结书43:12)
殿与它周围的界限之所以都被称为“至圣”,是因为“神的殿或家”表示属天国度,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爱之良善方面的主(3720节)。这就是为何经上还说“在山顶上”,因为“山顶”具有同样的含义(6435, 9422, 9434节)。
但以理书:
为人民和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但以理书9:24)
这论及主的降临,唯独主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唯独祂是圣者,就其人身而言,祂也是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因而是“至圣者”。就其神性人身而言,唯独主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参看9954节);唯独祂是圣者(9229节);祂是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参看9199e节所提到的地方)。
之所以属天良善是“至圣的”,而属灵良善是“圣的”,是因为属天良善是至内在的良善,因而也是至内层天堂的良善;而属灵良善是从这属天良善发出的良善,因而是中间天堂的良善。这良善在它含有属天良善在里面的程度内而为良善,从而是圣的;因为属天良善流入属灵良善,孕育它,生出它,如同父亲生出自己的孩子。“属天良善”是指从主获得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属灵良善”是指从主获得的对邻之仁的良善。
从主获得的对主之爱的良善是“至圣的”,因为主通过它将自己直接与其他人结合。但对邻之仁的良善是“圣的”,因为主通过它将自己间接相结合;祂在这良善含有从主获得的爱之良善在里面的程度内将自己相结合。
从主获得的对主之爱的良善存在于一切真正的仁之良善里面,也存在于一切真正的信之良善里面;因为这种良善从主流入。没有人能凭自己的力量爱邻舍,并出于爱而向他行善,只能靠主;没有人能凭自己的力量信神,只能靠主。因此,当承认主并爱邻时,主就存在于对邻之爱里面,无论此人如何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是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所表示的:
义人就回答祂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37-40)
由此明显可知,主在仁之良善里面,事实上就是这良善,即便那些处于这良善的人并没有意识这一点。“弟兄”在最近似的意义(内在历史意义)上表示那些处于仁之良善的人;就从人抽象出来的意义而言,主的“弟兄”是指在其一切形式中的仁之良善本身(参看5063-5071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