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9.我曾看到我们地球灵与水星灵在一起,并听见他们交谈。除了其它事情外,我们地球灵还问他们信的是谁。他们回答说,他们信神;但当进一步询问他们所信的神时,他们就不愿说了,因为他们的习惯是不直接回答问题。然后,水星灵反过来问我们地球灵信的是谁,他们说,他们信主神。这时,水星灵说,他们发觉他们(即我们地球灵)不信任何神,并且习惯嘴上说信,其实并不信。水星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为他们不断运用这洞察力去探究别人所知道的。我们地球灵属于那些在世时照教会的教导表白信仰,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在来世,那些没有照自己的信仰生活之人就会丧失信仰,因为信仰没有成为这个人的一部分。一听到这话,我们地球灵都沉默了,因为他们凭那时所赋予他们的觉知承认事实的确如此。那些出于教义表白信仰,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根本没有信仰(AC 3865, 7766, 7778, 7790, 7950, 8094)。他们的内在反对信之真理,尽管他们在世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AC 7790, 7950)。
2534.“因为他是先知”表示因此,它要被教导,这从“先知”的含义清楚可知。圣言经常提到“先知”这个词,“先知”在字义上表示那些接受启示的人,抽象地说,表示启示本身。但它在内义上表示教导教义的人,抽象地说,表示教义本身。如前所述,主因是教义本身,或是教导我们的圣言而被称为“先知”,如摩西五经:
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中间,从你弟兄中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服从祂。(申命记18:15, 18)
经上之所以说“像我”,是因为摩西代表主,就像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大卫等代表主一样。由于人们正在等候祂,所以经上在约翰福音说:
人们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上来的先知。(约翰福音6:14)
正因主是至高意义上的“先知”,并且“为耶稣作见证的,乃是预言的灵”(启示录19:10),所以在圣言的内义中,“先知”表示一个教导人的人,抽象地说,表示教义,这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路加福音:
孩子啊,你要称为至高者的先知。(路加福音1:76)
撒迦利亚这话是指着他儿子施洗约翰说的;而施洗约翰自己则说,他不是先知,而是通过教导人并传讲主降临的好消息而预备道路的人:
他们又问他,你是什么呢?是以利亚吗?他说,我不是。是那先知吗?他回答,不是。于是他们对他说,你到底是谁?他说,我是在旷野里呼喊者的声音(voice):修直主的道路。(约翰福音1:21-23)
马太福音: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吗?(马太福音7:22)
此处很明显,“说预言”表示教导。启示录:
你必指着许多人民、民族、舌头、王再说预言。(启示录10:11)
“说预言”表示教导;至于“人民”、“民族”、“舌头”、“王”分别表示什么,这在前面各处已经阐述和说明。启示录:
列族要践踏圣城四十二个月。但我要赐权柄给我那两个见证人,穿着粗麻衣说预言一千二百六十天。(启示录11:2-3)
此处“说预言”也表示教导。摩西五经:
耶和华对摩西说,看,我使你给法老作神;你的哥哥亚伦要作你的先知。(出埃及记7:1)
此处“先知”表示一个教导者,或摩西的发言人。约珥书:
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所有肉体,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约珥书2:28)
他们“要说预言”表示他们要教导人。
以赛亚书:
耶和华将沉睡的灵浇灌你们,封闭你们的眼,蒙盖先知和你们的头,先见;这一切异象在你们看就如封住的书卷的话,人将这书卷交给识字的说,请念吧!他说,我不能念,因为它是封着的。(以赛亚书29:10-11)
此处“先知”表示那些教导真理的人;“先见”表示那些看见真理的人;当他们根本不认识或看不见任何真理时,经上就说“蒙盖”他们的头。在古代,那些教导人的人被称为先知,故也被称为“先见”,因为“看见”表示理解(2150, 2325节)。他们被称为“先见”(参看撒母耳记上9:9; 撒母耳记下24:11)。他们还由于“人”(即男人)的含义而被称为“神人”(158, 265, 749, 915, 1007, 251节)。他们被称为“神人”(参看列王纪下1:9-16; 4:7, 9, 16, 21-22, 25, 27, 40, 42; 5:8, 14, 20; 13:19; 23:16-17)。
专门论述先知的耶利米书整个23章和以西结书整个13章,以及其它提到他们的许多经文清楚表明,“先知”在内义上表示那些教导人的人。这也解释了为何“假先知”表示那些教导虚假的人,如在马太福音:
在时代的完结,必有许多假先知起来,迷惑许多人。假基督和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如果可能,甚至要迷惑选民。(马太福音24:11, 24; 马可福音13:22)
此处“假先知”并非表示其他人。启示录(16:13; 19:20; 20:10)中的“假先知”也是如此。
这表明,从犹太教会的代表中所形成的观念对圣言内义的模糊何等之大,因为每当圣言提到一位“先知”时,诸如生活在旧约时代的先知的形像或观念就立刻涌入脑海;这种形像或观念对理解他们表示什么是一个极大的障碍。然而,人越有智慧,从这些代表所形成的先入之见就越容易被抛开。例如,当提到“圣殿”时,思考更有智慧的人不会联想到耶路撒冷的圣殿,而是想到主的圣殿;当提到“锡安山”,或只提到“锡安”时,他们不会联想到耶路撒冷的那座山,而是想到主的国;当提到“耶路撒冷”时,他们不会联想到位于便雅悯和犹大支派的耶路撒冷,而是想到天上的圣耶路撒冷。
8094.“虽然那里近”表虽然它首先出现。这从“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分离之信时,“近”是指它首先出现。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关于分离之信或唯信首先出现这个观点。生活的邪恶伴随着它自己的虚假,这虚假就隐藏在陷入生活邪恶的人里面,有时他意识不到虚假在他里面;不过,一旦他思想教会的真理,尤其当他思想得救时,这虚假就会出现,并清楚显明自己;他若不能否认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一般方面,就会以适合自己邪恶的方式来解释它,从而歪曲它。因此,当他思想信和仁,也就是教会和得救的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时,信立刻出现,但仁不会,因为仁反对生活的邪恶。结果,他也将仁抛到一边,只选择信。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是“近”的,但信之良善不近;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许多虚假和错误的观点都是从这个错误和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接踵而来的,如:善行丝毫无助于得救;人的生活死后不会跟随他;那时人唯独凭恩典通过信得救,无论他在世上过着怎样的生活;最坏的罪犯也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凭信得救;邪恶能在一瞬间被抹除。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就是进入人的思维,并通过这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所确立的观念;它们以一个连续的链条从它延伸。但是,如果仁和生活是起点或第一个原则,那么看待这些观念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