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9.我曾看到我们地球灵与水星灵在一起,并听见他们交谈。除了其它事情外,我们地球灵还问他们信的是谁。他们回答说,他们信神;但当进一步询问他们所信的神时,他们就不愿说了,因为他们的习惯是不直接回答问题。然后,水星灵反过来问我们地球灵信的是谁,他们说,他们信主神。这时,水星灵说,他们发觉他们(即我们地球灵)不信任何神,并且习惯嘴上说信,其实并不信。水星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为他们不断运用这洞察力去探究别人所知道的。我们地球灵属于那些在世时照教会的教导表白信仰,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在来世,那些没有照自己的信仰生活之人就会丧失信仰,因为信仰没有成为这个人的一部分。一听到这话,我们地球灵都沉默了,因为他们凭那时所赋予他们的觉知承认事实的确如此。那些出于教义表白信仰,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根本没有信仰(AC 3865, 7766, 7778, 7790, 7950, 8094)。他们的内在反对信之真理,尽管他们在世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AC 7790, 7950)。
3175.“让少女同我们再住”表示被他们阻留。这从“住”的含义清楚可知,“住”在此是指被阻留,如内义上的整个思路所表明的。因为事情的真相是这样:人根本没有生在任何真理中,甚至没有生在任何属世真理中,如“不可偷盗、不可杀人、不可奸淫”等等的诫命。他更没有生在任何属灵真理中,如有一位神,人拥有一个死后会活着的内在。因此,这样一个人凭自己对凡关系到永生的事一无所知。他不得不学习一切诫命和真理;否则,他远比任何野兽坏得多,因为由于其遗传性,他倾向于爱自己胜过所有人,并渴望占有世上的一切。因此,除非社会法律,以及对丧失地位、利益、名声和生命的惧怕约束他,否则他必毫无良心地偷盗、杀人或奸淫。很明显,事实就是这样,因为甚至连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也会毫无良心地犯下这类罪行。事实上,他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找出许多论据来支持它们的合法性。那么,他若没有接受过任何教导,又会是什么样呢?这在属灵事物上也一样。在那些出生在教会,拥有圣言并不断接受教导的人当中,仍有许多人将一切都归于自然,很少或根本不归于神。所以他们就是那些从心里不相信任何神的存在,因而不相信他们死后会活着的人。因此,他们就是那些不想知道关乎永生或死后生命的任何事的人。
由此明显可知,人没有生来在任何真理中;相反,他不得不学习一切。他不得不通过一种外在途径,换句话说,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学习。真理不得不通过这种途径被引入并植入他的记忆;但只要真理仅局限于记忆,它就是纯粹的记忆知识。为叫真理可以充满一个人,它必须从记忆中被召唤出来,更多地被带向其心智的内层。毕竟他的人性是更内在的,就在他的理性心智中。除非人是理性的,否则他不是人;因此,一个人所拥有的理性的种类或品质和数量就决定了这个人所拥有的人性的种类或品质和数量。人决不会是理性的,除非他拥有良善。使得人超越动物的良善就是爱神和爱邻,这是一切人类良善的源头。真理必须被引入这良善,并与其结合,而且这一过程是在理性心智中进行的。当人爱神、爱邻时,真理就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在这种情况下,真理进入良善,因为良善和真理互相承认彼此。事实上,一切真理都来自良善,真理视良善为自己的目的和灵魂,因而为其生命的源头。
但真理很难与属世人分离,并从那里被提升到理性层,因为属世人包含谬误、恶欲和虚假的说服。这些东西在那里,并粘附于真理到几时,属世人就会阻留真理,不让它从自己那里被提升到理性层到几时。这就是这些话在内义上所表示的,即:“让少女同我们再住几天,至少十天,然后你们可以去。”原因在于:属世人怀疑真理,推理它是否真的是真理。然而,一旦恶欲和虚假的说服,以及由它们所产生的谬误被主分离出去,这个人出于良善开始厌恶反对真理的推理,并蔑视或嘲笑对它的怀疑,那么真理就抵达了离开属世人,并被提升进入理性心智,披上良善状态的阶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真理成为植根于良善的真理,并拥有生命。
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我们举些例子。这是一个属灵真理:一切良善都来自主,一切邪恶都来自地狱。这个真理在能从属世人中被提升出来进入理性心智之前,必须以多种方式被证实和说明。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人爱神之前,它决不能朝那个方向被提升,因为在此之前,该真理不被承认,因而不被相信。其它真理也是这样,如这个真理:圣治存在于一切事物的最小细节中,它若不存在这些最小细节中,就不会存在于整体中。又如这个真理:当人在世上认为构成生命全部的东西消失,他现在所接受的生命与他以前的生命相比,是无法形容和无限制的,并且只要陷入邪恶,人完全意识不到这种生命时,他才第一次开始活着。这些和其它类似真理无法被相信,除非这个人处于良善。理解它们的,是良善,因为主通过良善以智慧流入。
8094.“虽然那里近”表虽然它首先出现。这从“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分离之信时,“近”是指它首先出现。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关于分离之信或唯信首先出现这个观点。生活的邪恶伴随着它自己的虚假,这虚假就隐藏在陷入生活邪恶的人里面,有时他意识不到虚假在他里面;不过,一旦他思想教会的真理,尤其当他思想得救时,这虚假就会出现,并清楚显明自己;他若不能否认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一般方面,就会以适合自己邪恶的方式来解释它,从而歪曲它。因此,当他思想信和仁,也就是教会和得救的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时,信立刻出现,但仁不会,因为仁反对生活的邪恶。结果,他也将仁抛到一边,只选择信。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是“近”的,但信之良善不近;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许多虚假和错误的观点都是从这个错误和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接踵而来的,如:善行丝毫无助于得救;人的生活死后不会跟随他;那时人唯独凭恩典通过信得救,无论他在世上过着怎样的生活;最坏的罪犯也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凭信得救;邪恶能在一瞬间被抹除。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就是进入人的思维,并通过这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所确立的观念;它们以一个连续的链条从它延伸。但是,如果仁和生活是起点或第一个原则,那么看待这些观念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