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39

39.我曾看到我们地

39.我曾看到我们地球灵与水星灵在一起,并听见他们交谈。除了其它事情外,我们地球灵还问他们信的是谁。他们回答说,他们信神;但当进一步询问他们所信的神时,他们就不愿说了,因为他们的习惯是不直接回答问题。然后,水星灵反过来问我们地球灵信的是谁,他们说,他们信主神。这时,水星灵说,他们发觉他们(即我们地球灵)不信任何神,并且习惯嘴上说信,其实并不信。水星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为他们不断运用这洞察力去探究别人所知道的。我们地球灵属于那些在世时照教会的教导表白信仰,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在来世,那些没有照自己的信仰生活之人就会丧失信仰,因为信仰没有成为这个人的一部分。一听到这话,我们地球灵都沉默了,因为他们凭那时所赋予他们的觉知承认事实的确如此。那些出于教义表白信仰,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根本没有信仰(AC 3865, 7766, 7778, 7790, 7950, 8094)。他们的内在反对信之真理,尽管他们在世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AC 7790, 7950)。

属天的奥秘 #3796

3796.“雅各看见

3796.“雅各看见母舅拉班的女儿拉结”表对那真理情感来源的承认。这从“看见”的含义和“拉结”的代表清楚可知:“看见”在此是指承认,这一点从整个思路明显看出来;“拉结”是指对内层真理的情感(参看3793节)。“母舅拉班的女儿”暗示它的来源,也就是说,它出自旁系良善,这旁系良善以兄弟般的关系与利百加,就是雅各的母亲所代表的理性真理相联结。

至于对真理与良善的情感,情况是这样:人所感知到的对真理与良善的纯正情感全都来自一个神性源头,因为它们出自主。但它们在一路下降的过程中,逐渐分叉为各种不同的支流,并在那里为自己形成新的源头。由于它们所流入的情感不是纯正的,而是伪造的,是人里面对邪恶与虚假的情感,所以它们变得各式各样。从外在形式上看,这些情感经常表现得和真正的情感一样;但从内在形式上看,它们不是纯正的,而是伪造的。确定它们真实身份的唯一途径就是查看他们所关注的目的。如果这目的是自私的或世俗的,那么这些情感就不是纯正的;如果这目的是邻舍的良善、社会的良善、国家的良善,尤其是教会的良善和主国度的良善,那么它们就是纯正的,在这种情况下,主是他们的目的,因为主在这些良善中。因此,意识到自己里面的目的是智者的标志。有时表面上看,他的目的似乎是自私的,其实不然。因为人具有这样的性质,他在一切事上反省自己,并且经常习惯性地这样做。不过,人若想知道他所怀的目的,只要留意他所感受到的快乐即可,也就是说,是由于他接受赞扬和荣耀,还是由于履行了某种无私的服务。他若感受到后一种快乐,就处于纯正的情感。他也可以留意自己所经历的各种状态,因为这些状态会使他的感受发生很大变化。人能在自己里面,却无法在别人里面查明这些事,因为唯独主知道每个人情感的目的。这就是为何主说:

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路加福音6:37)

因为一千个人在真理与良善方面看似享有同样的情感,然而他们各自的情感却拥有不同的来源,也就是说,各自拥有不同的目的。

目的决定了情感的性质,也就是说,决定了情感是纯正的,还是伪造的,或是虚假的。其原因在于,人的目的就是他的实际生命。事实上,人以构成其生命的东西,或也可说,以他的爱为目的。当以邻舍的利益、公众利益、教会和主国度的利益为目的时,人的灵魂就在主的国度,因而在主里面。因为主的国度无非是针对人类利益的目的和功用的国度(参看3645节)。与人同在的天使自己唯独在他的目的中。人越处于诸如存在于主国度的目的,天使就越以他为乐,并与他如同与兄弟那样结合。但人越处于自我的目的,天使就越退离,而地狱恶灵则越接近,因为地狱没有其它目的。由此可见,查明并知道人的情感源自哪里何等重要;这一切唯独通过目的得知。


属天的奥秘 #3865

3865.“如今我的

3865.“如今我的男人必爱我”表真理的良善就出自该状态。这从“爱”和“男人”的含义清楚可知,爱是指出自该状态的良善,因为一切良善都是爱的产物,因而在此由“爱”来表示;“男人”是指真理(3134节)。至于何为真理的良善,这在前面已反复解释过了,即:它是为了生活而对真理的情感;因为生活就是在真理里面被那些后来重生的人所看到的良善。没有照着真理的生活,真理与良善就不会联结起来,因而良善就无法变成人自己的。
只要注意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谁都能非常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检查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尽管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教会的教义上接受过教导,却根本不相信关于主的任何事,也不信祂和教会的真理;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则人人都信他们视为真理的那些真理。然而,那些像教会领袖那样教导真理,然而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的确声称他们相信,其实他们发自内心不信。
其中有些人具有一种说服之信,这种信是正信的仿品,只不过是所确认的纯记忆知识。他们确认这种知识不是因为它是真理,乃因声称忠于它会提升他们的地位、荣耀和利益。这种知识也就从耳朵进入记忆,再从记忆传到嘴上,而不会进入内心,并由此进入对它的承认。由此明显可知,只有生活才能表明对真理的这种承认的性质,也就是信的性质。他们还表明,脱离生活良善的信声称,一个人无论生活如何,都能凭恩典得救;并且这种信还反对这一教导:每个人的生命死后仍旧存留。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