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此外,我与灵人讨论时曾说过,人们从以下事实可推断出,宇宙不止一个星球:整个星空如此浩瀚,包含不计其数的恒星,其中每一个在其本位,或自己的星系都是一轮太阳,类似于我们的太阳,尽管大小不同。凡仔细权衡这些事实的人必得出以下结论:如此浩大的一个整体必是服务于创世终极目的的一种手段,这个目的就是天国,以便神性能在天国与天使并人类同居。因为可见的宇宙,或闪耀着无数星辰,也就是如此多太阳的天空,只不过是创造星球和其上人类的一种手段,以便天国能从人类形成。一个理性之人从这些事实必被引导思考,为如此宏伟目的所设计的如此浩大的手段,不可能只是为了出自一个星球的人类福祉和由此而来的天堂。因为上万,甚至成千上万的星球对无限的神性来说算得了什么呢?所有居民如此渺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9372.“祂对摩西说”表总体上关于圣言的事。这从“摩西”的代表和“祂说”含义清楚可知:“摩西”是指圣言,如下文所述;“祂说”包含本章接下来的话,因而是指总体上涉及圣言的事(参看9370节)。摩西代表圣言,这一点从前面关于摩西的说明可以看出来(如创世记18章,以及4859e, 5922, 6723, 6752, 6771, 6827, 7010, 7014, 7089, 7382, 8601, 8760, 8787, 8805节)。此处摩西代表总体上的圣言,因为接下来经上指着他说:“惟独摩西可以走近耶和华”(24:2),而且他被从云中呼召,进入云中上山(24:16, 18)。
在圣言中,有许多人代表神之真理,或圣言方面的主;但他们当中主要的是摩西、以利亚、以利沙和施洗约翰。摩西如此代表的事实可见于刚才所提到的解释;以利亚和以利沙如此代表的事实可见于创世记18章的序言,以及2762和5247e节;施洗约翰如此代表的事实从他是那“要来的以利亚”明显看出来。人若不知道施洗约翰代表圣言方面的主,就不可能知道新约中关于祂所说的一切话包含并表示什么。因此,为了揭开这个奥秘,同时也为了表明当主变形像时所看见的以利亚和摩西表示圣言,在此引用经上关于施洗约翰的记载,如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
约翰的使者走了以后,耶稣就开始讲论约翰说,你们从前出去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看哪,那穿细软衣服的人是在王宫里。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什么?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他就是经上所记的: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他要在你前面预备你的道路。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当中,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将要来的以利亚。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马太福音11:7-15; 以及路加福音7:24-28)
没有人知道当如何理解这些话,除非他知道这约翰代表圣言方面的主,还从内义知道约翰所在的“旷野”表示什么,以及“风吹动的芦苇”、“王宫里的细软衣服”表示什么,然后知道“他比先知大多了”、“凡妇人所生的当中,没有一个大过他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最后他是“以利亚”表示什么。因为没有某种更深层次的含义,这一切话听上去只是一种对比,没有什么分量。
不过,当把约翰理解为对圣言方面的主,或一个代表圣言的人时,这一一切听上去就截然不同了。“约翰所在的犹大旷野”表示当主降世的时候,圣言所在的状态,即它在“旷野”,也就是说,它所处的模糊如此如此之大,以致主根本不被承认,人们对祂的天国也是一无所知,即便众先知都预言过祂和祂的天国,说这天国必存到永远。“旷野”表示这种模糊(参看2708, 4736, 7313节)。因此,当圣言被随意解释时,它被比作“风吹动的芦苇”;因为就内义而言,“芦苇”是指最末和最低层的真理,就是诸如文字上的圣言的那种。
他们不“看穿细软衣服的人。看哪,那穿细软衣服的人是在王宫里”表示最低层或文字上的圣言在世人看来晦涩粗糙、枯燥乏味,但内义上的圣言却柔和、发光。这些话表示这些事,这一点从“衣服”的含义明显看出来,“衣服”是指真理(2132, 2576, 4545, 4763, 5248, 6914, 6918, 9093节);因此,天使都照着与他们同住的源于良善的真理而穿着细软、发光的衣服(5248, 5319, 5954, 9212, 9216节);这一点也可从“王宫”的含义明显看出来,“王宫”是指天使所住的地方,在普遍意义上是指天堂。因为“宫(houses,即房屋或家)”凭良善而被如此称呼(2233, 2234, 3128, 3652, 3720, 4622, 4982, 7836, 7891, 7996, 7997节);“王”论及真理(1672, 2015, 2069, 3009, 4575, 4581, 4966, 5044, 6148节)。因此,天使凭他们从主接受真理而被称为“天国之子”、“王的儿子”,以及“王”。
“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什么?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凡妇人所生的当中,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表示圣言比世上的任何教义都要大,比世上的任何真理都要大。因为就内义而言,“先知”表示教义(2534, 7269节),“妇人所生的”是指真理(489, 491, 533, 1147, 2623, 2803, 2813, 3704, 4257节)。
“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表示内在意义上或诸如存在于天堂中的圣言在级别上高于外在意义上或诸如存在于世上,就是施洗约翰所教导的圣言;在天堂所感知到的圣言拥有如此大的智慧,以致它超越人类的一切理解。“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表示关于主和祂降临的预言,以及当主降世时,主及其国度的代表性事物都结束了。
他“是那将要来的以利亚”表示约翰和以利亚一样代表圣言;这一点也由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来表示:
门徒问耶稣,文士为什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耶稣回答说,以利亚的确先来,并要复兴万事。只是我告诉你们,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认识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门徒这才明白耶稣对他们所说的,是指着施洗的约翰。(马太福音17:10-13)
“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认识他,竟任意待他”表示表示圣言的确教导他们,主将要到来,但他们仍不愿正确理解这一点;而是照着支持他们自己的统治来解释它,由此消灭了它里面属于神的事物。“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表示神之真理本身的遭遇差不多也是这样。“人子”是指神之真理方面的主(参看2803, 2813, 3704节)。
由此明显可知当如何理解玛拉基书中关于约翰的预言:
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玛拉基书4:5)
此外,在马太福音,经上还以施洗约翰所穿的“衣服”和所吃的“食物”来描述最低层,或诸如世人所看到的外在形式上的圣言:
施洗的约翰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他的食物是蝗虫、野蜜(即田野的蜂蜜)。(马太福音3:1, 4)
在列王纪,经上指着以利亚所说的,差不多一样:
他是个多毛的人,腰束皮带。(列王纪下1:8)
当论及圣言时,“衣服”或一件衣服表示圣言里最低层形式上的神之真理;“骆驼毛”表示诸如圣言中世人所看到的那种记忆真理;“皮带”表示将一切内层事物联系起来并保持在秩序中的外在纽带;“食物”表示源于从圣言所获得的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或知识的属灵滋养;“蝗虫”表示最低层或最一般的真理;“野蜜”表示它们的愉悦。
“衣服”和“食物”的这些含义来源于来世的代表。在那里,所有人都照着源于良善的真理而穿衣,那里的食物也照着对获得知识和智慧的渴望来表现。正因如此,“衣服”或一件衣服表示真理,这从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来;而“食物”表示属灵的滋养(3114, 4459, 4792, 5147, 5293, 5340, 5342, 5576, 5579, 5915, 8562, 9003节);“腰带”表示将内层事物聚拢起来并将它们保持在自己里面的一种纽带(9341e节);“皮”表示外在之物(3540节);因此,“皮带”表示一种外在纽带;“毛”表示最低或最一般的真理(3301,5569-557节);“骆驼”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3048, 3071, 3143, 3145, 4156节);因此,“骆驼毛”表示从圣言所获得的真正的记忆知识;“蝗虫”表示滋养最外层的真理(7643e节);“蜂蜜”表示它的愉悦(5620, 6857, 8056节)。它之所以被称为“野蜜”或“田野的蜂蜜”,是因为“田野”表示教会(2971, 3317, 3766, 7502, 7571, 9139, 9295节)。人若不知道所表示的这类事物,就绝无可能知道为何以利亚和约翰穿这样的衣服;然而,凡圣言持守正确观念的人都会想到,这些事物或这样的衣服表示这些先知所特有的某种事物。
施洗约翰因代表圣言方面的主,故在谈到作为圣言本身的主时,也说自己不是以利亚,也不是先知,他不配给主解鞋带,如在约翰福音:
太初有圣言,圣言与神同在,圣言就是神。圣言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问约翰他是谁?他就承认,并不否认,我不是基督。他们又问他说,那么,是什么呢?你是以利亚吗?他说,我不是。你是那先知吗?他回答,不是。于是他们对他说,你到底是谁?他说,我就是旷野里呼喊者的声音,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于是,他们就说,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亚,也不是那先知,为什么施洗呢?约翰回答,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们中间,是你们不认识的。就是那在我以后来的,祂在我以前,我给祂解鞋带也不配。当他看见耶稣时,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的。这就是我曾说,有一个人在我以后来,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祂本来先于我。(约翰福音1:1, 14, 19-30)
从这些话明显可知,当约翰谈到作为神之真理本身,或圣言的主自己时,他说,他自己什么都不是;因为当光本身出现时,阴影消失了,也就是说,当形像或源头本身出现时,代表就消失了。代表只关注他们所代表的东西,即圣物和主自己,不管代表它们的这个人是谁(参看665, 1097e, 1361, 3147, 3881, 4208, 4281, 4288, 4292, 4307, 4444, 4500, 6304, 7048, 7439, 8588, 8788, 8806节)。人若不知道光一出现,代表就像阴影一样消失,就不可能知道为何约翰说,他不是以利亚,也不是先知。
由此可见当主变形像时,在荣光里显现的摩西和以利亚表示什么;那时,他们同主说话,谈论主去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路加福音9:29-31)。也就是说,他们表示圣言:“摩西”代表圣言的历史部分,“以利亚”代表圣言的预言部分;圣言在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处处都是主,以及祂降世,离世。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摩西和以利亚在荣光里显现”,因为“荣光(或荣耀)”是指圣言的内在意义,而“云”是指它的外在意义(参看创世记18章序言, 以及5922, 8427节)。
8705.“将事件带到神那里”表调解和代求。这从“将事件带到神那里”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神性真理时,“将事件带到神那里”是指与神性本身进行调解,并代求,因为进行调解和代求的人会把事件带到提供帮助者那里。调解和代求是神性真理所作的工,因为神性真理离神性良善,也就是主自己最近。神性真理之所以离神性良善,也就是主最近,是因为它直接从主发出。既然机会来了,那么就在此阐明主的调解和代求是怎么回事。那些以为三个位格构成神性,然而又合在一起被称为一位神的人按照圣言的字义,对调解和代求没有其它概念,只是认为主坐在祂父的右手边,与祂交谈,如同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交谈,将人们的祈求带到父这里,并请求父为了祂的缘故而赦免并施怜悯,因为祂为人类忍受十字架之难。这就是每个简单人从圣言的字义所获得的关于调解和代求的概念。
但是,要知道,字义适合简单人的理解水平,好叫他们能被引入更内在的真理,也就是真理本身。因为简单人对天国没有其它任何概念,只是认为它如同地上的王国,对父和主也没有其它任何概念,只是认为父如同地上的王,主如同王子,就是王位的继承人。简单人就有这样的概念,这一点从主的门徒自己对主国度的概念很明显地看出来。因为一开始,他们和其他犹太人一样,也以为主既是弥赛亚,那么将是地上最大的王,会把他们提升到荣耀的巅峰,在全世界所有民族和人民之上。但当他们从主自己那里听说,祂的国不在地上,而是在天上时;他们只会认为祂的天国完全就像地上的王国。这也解释了为何雅各和约翰问,在祂的国里,这一个要坐在祂右手边,那一个坐在祂左手边;而也想在那国里为大的其余的门徒都很生气,彼此争论他们当中哪一个要在那里成为最大的;由于这种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无法被根除,所以主只好对他们说,他们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参看马可福音10:37, 41; 路加福音22:24, 30; 马太福音19:28)。但他们那时不知道主所说的“十二宝座”、“十二支派”和“审判”究竟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见人们对主与父的调解和代求持什么样的观念,这些观念是从哪里来的。但是,了解圣言内层真理的人对主的调解和代求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即:主代求不是如同世上的儿子向王父代求,而是如同宇宙之主向祂自己代求,如同神独自一人代求,因为父与祂不是二,乃为一,如祂自己所教导的(约翰福音14:8-11)。祂之所以被称为“调解者(即中保)”和“代求者”,是因为“儿子”表示神性真理,“父”表示神性良善(参看2803, 2813, 3704节),调解是通过神性真理实现的,因为通过它才能进入神性良善;神性良善就像太阳的火,是不可靠近的;但神性真理就像太阳发出的光,是可靠近的;它为一个人的内眼,也就是信之眼,提供了进入神性良善的方法和渠道(8644节)。由此可见何为调解和代求。
有必要进一步说一说主自己作为神性良善本身和天堂的太阳本身,是如何被称作“父的调解者(中保)和代求者”。当主在世时,在完全得荣耀之前,祂是神性真理;因此,那段时间是有调解的,祂求父,也就是神性良善本身(约翰福音14:16, 17; 17:9, 15, 17)。但祂的人身得荣耀之后,祂就被称作调解者(中保)和代求者,因为没有人能思想神性本身,除非他把祂想象成一位神性人(Divine Man);任何人更不可能通过爱与神性本身结合,除非祂被想象成这样。任何人若不把祂想象成一位神性人而思想神性本身,其观念就缺乏确定性,一个不确定的观念不是一个观念。或者,为了想象神性,他可能会思想可见的宇宙无止境的延伸,或以模糊而告终。这种观念与自然崇拜者的观念密不可分,也会掉入自然界,从而不再是对神性的观念。由此明显可知,具有这种观念的人不可能通过信或爱与神性结合。一切结合都需要一个对象,而结合的实现取决于这个对象的本质。因此,就神性人身而言,主被称为“调解者(中保)”和“代求者”,尽管祂与自己调解,向自己代求。神性本身无法以任何观念来理解,这一点从主在约翰福音中的话明显看出来: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
又:
你们从来没有听见父的声音,也没有看见祂的形状。(约翰福音5:37)
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凡出于自己,或出于血气思想神的人都对祂没有确定的想法,也就是没有任何确定的观念;而那些不出于自己,也不出于血气,而出于灵思想神的人对祂则有确定的想法,也就是说,他们以一个人的形状来想象神性。天上的天使便以这种方式思想神性,古代的智者也以这种方式思想祂。此外,每当神性本身向他们显现时,祂就显为一个神性人;因为经过天堂的神性是一个神性人。原因在于,天堂是一个大人,这在许多章节末尾已经说明。由此可见世上的聪明是什么样,天上的聪明又是什么样。也就是说,世上的聪明把人身的观念除去了;结果,他们的心智和神性之间没有调解,所以他们有浓厚的黑暗。而天上的聪明则具有人身里面的神性的观念;因此,主对他们来说,就是调解或中保,他们的心智由此而有了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