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0.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于是,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他们说,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也就是主;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一看到这太阳,他们说,这不是主神,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与此同时,灵人继续彼此交谈,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这时,太阳忽然又出现了,主就在它中间,被太阳的光环围绕。一看到这一幕,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并沉了下去。这时,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这些灵人为人时,曾在世上看到过祂。他们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这是主自己;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然后,主还从那太阳出来,向木星灵显现;他们大声宣称,这是主自己;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主是天堂的太阳,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AC 1053, 3636, 4060)。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在那里,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AC 1521, 1529-1531, 1837, 4696)。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AC 4321, 7078)。因此,在圣言中,“太阳”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AC 2495, 4060, 7083)。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这黑暗不是在前面,而是在后面,与天堂太阳,也就是主相对立(AC 9755)。
2397.“耶和华差我们来,要毁灭这地方”表示他们必然会灭亡,这些话要照着刚才(2395节)给出的含义来理解。“我们”(也就是“那些人”或“天使”)是指主的神性人身和神圣活动,如前所示(2318-2319节)。拯救善人,毁灭恶人的,是祂的神性和神圣;然而,后者的命运取决于这一律法:毁灭恶人的,是邪恶本身。由于他们以这种方式灭亡,并因主降世而灭亡,所以经上就照着这种表象说,他们被差来毁灭他们。
圣言不止一次说,主被父差来,正如此处说,“耶和华差我们来”。然而,就内义而言,“被差”处处表示出来。如约翰福音:
他们领受了,又确实知道,我是从你出来的,并且信你差了我来。(约翰福音17:8)
在其它地方也一样:
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审判世人,乃是要叫世人藉着祂得救。(约翰福音3:17)
又:
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来的父。(约翰福音5:23)
除此以外还有其它许多经文(如马太福音10:40; 15:24; 约翰福音3:34; 4:34; 5:30, 36-38; 6:29, 39-40, 44, 57; 7:16, 18, 28-29; 8:16, 18, 29, 42; 9:4; 10:36; 11:41-42; 12:44-45, 49; 13:20; 14:24; 17:18; 20:21; 路加福音4:43; 9:48; 10:16; 马可福音9:37; 以赛亚书61:1)。
论及灵的神圣,经上同样说它被“差来”,也就是说,它从主的神性出来,如约翰福音:
耶稣说,当保惠师,我从父那里差给你们的,就是从父出来的真理的灵来到时,祂要为我作见证。(约翰福音15:26)
同一福音书:
我若去,就差保惠师到你们这里来。(约翰福音16:5, 7)
这就是为何经上说先知也是“被差来的”,因为他们所说的话是从主之灵的神圣出来的。由于一切神性真理都是从神性良善出来的,所以严格来说,“被差来”这个词论及神性真理。但“出来”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出来的人或物就是它从中出来的那人的一部分。
3865.“如今我的男人必爱我”表真理的良善就出自该状态。这从“爱”和“男人”的含义清楚可知,爱是指出自该状态的良善,因为一切良善都是爱的产物,因而在此由“爱”来表示;“男人”是指真理(3134节)。至于何为真理的良善,这在前面已反复解释过了,即:它是为了生活而对真理的情感;因为生活就是在真理里面被那些后来重生的人所看到的良善。没有照着真理的生活,真理与良善就不会联结起来,因而良善就无法变成人自己的。
只要注意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谁都能非常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检查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尽管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教会的教义上接受过教导,却根本不相信关于主的任何事,也不信祂和教会的真理;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则人人都信他们视为真理的那些真理。然而,那些像教会领袖那样教导真理,然而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的确声称他们相信,其实他们发自内心不信。
其中有些人具有一种说服之信,这种信是正信的仿品,只不过是所确认的纯记忆知识。他们确认这种知识不是因为它是真理,乃因声称忠于它会提升他们的地位、荣耀和利益。这种知识也就从耳朵进入记忆,再从记忆传到嘴上,而不会进入内心,并由此进入对它的承认。由此明显可知,只有生活才能表明对真理的这种承认的性质,也就是信的性质。他们还表明,脱离生活良善的信声称,一个人无论生活如何,都能凭恩典得救;并且这种信还反对这一教导:每个人的生命死后仍旧存留。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