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40

40.有些灵人从天堂

40.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于是,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他们说,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也就是主;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一看到这太阳,他们说,这不是主神,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与此同时,灵人继续彼此交谈,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这时,太阳忽然又出现了,主就在它中间,被太阳的光环围绕。一看到这一幕,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并沉了下去。这时,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这些灵人为人时,曾在世上看到过祂。他们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这是主自己;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然后,主还从那太阳出来,向木星灵显现;他们大声宣称,这是主自己;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主是天堂的太阳,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AC 1053, 3636, 4060)。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在那里,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AC 1521, 1529-1531, 1837, 4696)。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AC 4321, 7078)。因此,在圣言中,“太阳”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AC 2495, 4060, 7083)。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这黑暗不是在前面,而是在后面,与天堂太阳,也就是主相对立(AC 9755)

属天的奥秘 #2788

2788.“到了第三

2788.“到了第三日”表示完成和成圣的开始,这从“第三日”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日”表示状态(23, 487, 488, 493, 893节);“年”,以及总体上的一切时间段也是如此,如一小时,一天,一周,一月,一年或一个世纪;早晨、中午、晚上、黑夜;春、夏、秋、冬。当这些时间段加上“第三”时,它们表示这个状态的结束,同时表示下一个状态的开始。由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通过试探实现的成圣,所以“第三日”表示完成,同时表示成圣的开始,这从前面的论述也可推知。这种含义的原因在于,当主应验了一切时,祂会在第三日复活,因为主活在世上时已经成就,或将要成就的事都体现在教会的代表里面,仿佛它们已经成就了。圣言的内义也是这样,因为在神里面,是和成为是一样的,或说尚未实现的和已经实现的是一样的;事实上,对祂来说,整个永恒就在此处和现在,或说一切永恒都是当下。
这就是为何数字“三”不仅在古教会和犹太教中是代表,而且在各外邦民族当中也是代表。关于这个数字的说明,可参看前文(720, 901, 1825节)。这就是“三”的含义的来源,这一点清楚可见于何西阿书:
让我们归向耶和华,因为祂撕裂,也必医治我们;祂击伤,也必缠裹我们。过两天祂必使我们苏醒,第三天祂必使我们兴起,我们就可以活在祂面前。(何西阿书6:1-2)
此处“第三天”表示主的降临和祂的复活。这一点同样从约拿清楚看出来,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约拿书1:17);对此,主在马太福音如此说:
约拿怎样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必怎样三日三夜在地心里。(马太福音12:40)
要知道,就圣言的内义而言,“三日”和“第三日”意思是一样的。以下经文的“三”和“第三”意思也是一样的。约翰福音:
耶稣对犹太人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祂是指着祂身体的殿说的。(约翰福音2:19-21; 马太福音26:61; 马可福音14:58; 15:29)
众所周知,主在第三日复活。由于同样的原因,主将祂的一生分成了三个时期或阶段,如路加福音所说的:
你们去告诉那个狐狸,你看吧,今天、明天我赶鬼进行医治,第三天我就完成了。(路加福音13:32)
主也在那一天的巳初(即上午第三时)承受祂的最后试探,也就是十字架受难(马可福音15:25);三小时后,或约有午正(第六时),遍地都黑暗了(路加福音23:44);又三小时后,或申初(第九时),气就断了(马可福音15:33-34, 37)。但在“第三日”早晨,祂复活了(马可福音16:1-4;路加福音24:7;也可参看马太福音16:21; 17:22-23; 20:18-19; 马可福音8:31; 9:31; 10:33-34; 路加福音18:33; 24:46)。由于这一切,尤其由于主在第三日复活,数字“三”具有一种代表性和属灵的含义。这一事实从以下圣言经文清楚看出来,出埃及记:
当耶和华降临西乃山时,祂吩咐摩西叫百姓今天明天分别为圣,又叫他们洗衣服,到第三天预备好了,因为第三天耶和华要降临。(出埃及记19:10-11, 15-16)
民数记:
以色列人从耶和华的山起行,行了三天的路程;耶和华的约柜在他们前面行了三天的路程,为他们寻找安歇的地方。(民数记10:33)
出埃及记:
埃及全地就有幽暗三天之久,他们不能看见人和弟兄,惟有以色列人有光。(出埃及记10:22-23)
还愿祭或甘心祭的肉要在第一天和第二天吃完;一点也不可留到第三天,但剩下的要焚烧,因为它是可憎嫌的。平安祭的肉也是如此,利未记:
第三天若吃了平安祭的肉,这祭必不蒙悦纳,但灵魂必担当它的罪孽。(利未记7:16-18; 19:6-7)
民数记:
摸了死尸的,那人到第三天要洁净自己,第七天就洁净了;否则,灵魂必从以色列中剪除,第三天和第七天,洁净的人要洒水在不洁净的人身上。(民数记19:12-13, 19)
又:
凡杀了人的,和凡摸了被杀之人的,第三日、第七日,都要洁净自己。(民数记31:19)
利未记:
他们到了迦南地,三年之久,要以树的果子为未受割礼的,是不可吃的。(利未记19:23)
申命记:
每三年之末,他们要将那年的出产全部的十分之一都取出来,存放在他们的城门内,利未人,寄居的,并孤儿寡妇,都可以吃。(申命记14:28-29; 24:12)
出埃及记:
一年三次,他们要向耶和华守节,一切的男丁要一年三次出现在主耶和华的面前。(出埃及记23:14, 17; 申命记16:16)
约书亚记:
约书亚吩咐百姓,三日之内,他们要过这约旦河,继承这地。(约书亚记1:11; 3:2)
撒母耳记上:
耶和华三次呼唤撒母耳,撒母耳在第三次回答了祂。(撒母耳记上3:8)
又:
当扫罗想杀大卫时,大卫藏在田野,直到第三日晚上。约拿单告诉大卫,他要在第三日探他父亲的意思。约拿单说,他要向磐石旁边射三箭,然后大卫在约拿单面前脸俯于地,拜了三拜。 (撒母耳记上20:5, 12, 19-20, 30, 36, 41)
撒母耳记下:
大卫要从三样灾中选一样,是这地上有七年饥荒呢?是在他敌人面前逃跑三个月呢?是在这地上有三日的瘟疫呢?(撒母耳记下24:12-13)
又:
在大卫的日子有饥荒,一年接一年。(撒母耳记下21:1)
列王纪上:
以利亚三次伏在死去孩子的身上,使他复活。(列王纪上17:21)
又:
以利亚给耶和华筑坛时,吩咐他们在燔祭和柴上倒三次水。(列王纪上18:34)
列王纪下:
火烧灭了前两次被差遣去见以利亚的五十夫长,但没有烧灭第三次被差遣去见他的人。(列王纪下1:13-14)
又:
赐给希西家王一个证据,那年他们要吃自生的,第二年也要吃自长的;第三年他们要耕种收割,栽植葡萄园,吃它们的果子。(列王纪下19:29)
但以理书:
但以理就到自己家里,打开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在那里一日三次双膝跪着感谢祷告。(但以理书6:10, 13)
又:
但以理悲伤了三个七日。没有吃美食,没有喝酒,也没有用膏抹他自己,直到满了三个七日。(但以理书10:2-3)
以赛亚书:
以赛亚露身赤脚行走三年,作为关乎埃及和古实的预兆奇迹。(以赛亚书20:3)
出埃及记:
灯台每一边都要杈出三个枝子,每枝上都有三个杏仁状的杯。(出埃及记25:32-33)
又:
在乌陵和土明中,每行有三种宝石。(出埃及记28:17-20)
以西结书:
新殿要有卫房,这旁三间,那旁三间,它们三间都是一样的尺寸;那家的廊子,门宽要这边三肘,那边三肘。(以西结书40:10, 21, 48)
又:
新耶路撒冷要北面有三门,东面有三门,南面有三门,西面有三门。(以西结书48:31-34; 启示录21:13)
这一点同样可见于以下经文,马太福音:
彼得三次不认耶稣。(马太福音26:34, 69等)
约翰福音:
主三次对彼得说,你爱我吗?(约翰福音21:17)
还有这个比喻,路加福音:
栽葡萄园的人三次打发仆人去,最后打发他的儿子去。(路加福音20:12;马可福音12:2, 4-6)
马太福音:
在葡萄园作工的人是在第三时、第六时、第九时和第十一个时被雇来的。(马太福音20:1-17)
路加福音:
无花果树因三年不结果,就要被砍掉。(路加福音13:6-7)
正如三个一组和三分之一都具有一个代表意义,第三部分也是如此。如在以下经文,民数记:
细面伊法十分之二,并油一欣的第三部分,调和作素祭。又用酒一欣三分之一作奠祭。(民数记15:6-7; 以西结书46:14)
以西结书:
先知以西结要使剃刀剃过他的头和胡须,然后须发平分,将第三部分用火焚烧,将三分之一在城周围用剑击砍,将三分之一任风吹散。(以西结书5:1-2, 11)
撒迦利亚书:
在全地,两分必被剪除,三分之一仍必存留;然而,这三分之一要经火熬炼。(撒迦利亚书13:8-9)
启示录:
第一位天使吹号,就有雹子与火搀着血丢在地上,树的第三部分被烧了。第二位天使吹号,就有仿佛火烧着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第三部分变成血,导致海中有灵魂的生物的第三部分死了,船只的第三部分也坏了。第三位天使吹号,就有烧着的大星好像火把从天上落下来,落在江河的第三部分上;这星名叫茵陈。第四位天使吹号,日头的第三部分,月亮的第三部分,星辰的第三部分都被击打,以致日月星的第三部分黑暗了,白昼的第三部分没有光,黑夜也是这样。(启示录8:7-12)
又:
那四个要杀人的第三部分的使者就被释放。(启示录9:15)
又:
马的口中所出来的火与烟,并硫磺,这三样杀了人的第三部分。(启示录9:18)
又:
龙用他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第三部分,把它们摔在地上。(启示录12:4)
然而,“第三部分”(A third part)表示尚未完成或结束的某种东西,而“三分之一”(a third)和“三个一组”(a trine)表示已经完成的东西:对恶人来说,是邪恶,对善人来说,是良善。

属天的奥秘 #9755

9755.“院子的海

9755.“院子的海边宽”表该天堂在记忆真理方面的状态。这从“宽”、“院子”和“海”的含义清楚可知:“宽”是指真理(参看1613, 3433, 3434, 4482, 9487节);“院子”是指最低层天堂,如前所述(9741节);“海”是指记忆知识汇集所在的地方,关于真理的推理就基于这些知识,因而也指属世层和感官层,因为这些是包含它们的容器。此处“海边”是指西角,“西”表示住在模糊中的良善。然而,当西不是被称为“西”,而是被称为“海”时,所表示的是记忆知识,记忆知识相对来说也是住在模糊中,因为记忆知识属于属世人或外在人;属世人或外在人住在世界之光中,相对于内在人所在的天堂之光,这光就像日落时的阴影。
  这一点也可从出现在来世的事物看出来。天堂的太阳,就是主,出现在朝向右眼的中等高度处。对天堂天使来说,这太阳是一切光的源头,并与光一起而为一切聪明、智慧的源头。然而,当他们思想世界的太阳时,它却不是这样子出现的;相反,在背后相反的方向上会出现某种幽暗的物体。那也是天堂里西方所在之地,因为在天堂,显为太阳的主是东方。由此可见,“西”表示住在模糊中的良善,外在人或属世人就处于这种良善。如前所述,属世人住在世界之光中,这光相对于天堂之光,就像日落西方时的阴影。但“海水”表示属世人的真理,这真理就是记忆知识;因为属世人或外在人中的真理就是存在于知识中的真理;而属灵人或内在人中的真理则是存在于信仰中的真理。当存在于知识中的真理从属世人或外在人中被提升到属灵人或内在人时,它就变成存在于信仰中的真理了。正因如此,在童年时代与一个人同在的真理就是存在于知识中的真理;但成年后,如果此人允许自己重生,那么它们就会变成存在于信仰中的真理;因为内在人随着这个人进入成年而逐渐被打开。
  “海”之所以表示记忆知识汇集所在的地方,是因为“水”、“泉”、“河”表示真理;因此,“海”表示它们的汇集。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也可从圣言中提到“海”和“诸海”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诗篇:
  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祂把地建立在诸海上,安定在江河之上。(诗篇24:1, 2)
  “地”和“世界”表示教会;祂把世界建立在其上的“诸海”是指记忆真理;祂安定在其上的“江河”是指信之真理。显然,此处不是指地、世界、诸海、江河,因为世界并未建立在诸海上,也未安定在江河之上。
  又:
  你曾用力量将海分开,将水中海怪的头打破。你曾砸碎利未坦(Leviathan,音译)的头,把他给人民,就是禽兽为食物。你使汹涌的江河干了。(诗篇74:13-15)
  此处在内义上论述的主题是摧毁信之真理的记忆知识;“头被打破的海怪”是指总体上的记忆知识(42, 7293节);“利未坦”也具有类似含义(7293节);他当作食物被给予的“人民,就是禽兽”是指那些沉浸于虚假的人,或虚假本身。由此明显可知“海”表示什么,即:被误用来削弱并摧毁真理的记忆知识。哈巴谷书:
  你乘马践踏海,就是践踏多水的泥潭。(哈巴谷书3:15)
  “乘马践踏海”当论及耶和华时,表示教导拥有记忆知识的属世人。
  撒迦利亚书:
  那日,必有活水从耶路撒冷流出来,一半往东海流,一半往西海流。(撒迦利亚书14:8)
  “从耶路撒冷流出来的活水”是指从爱之良善那里获得生命的信之真理;“东海”和“西海”是指记忆知识,也就是真理汇集所在的属世层和感官层。何西阿书:
  他们必跟随耶和华,祂的众子从海上恭敬而来。他们必如一只鸟从埃及恭敬而来。(何西阿书11:10, 11)
  “从海上而来的众子”是指属于属世人的记忆真理;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他们必如一只鸟从埃及而来”,因为在圣言中,“埃及”表示记忆知识(9340, 9391节)。
  以西结书:
  海上的一切首领都必从宝座上下来,除去外袍,剥下刺绣的衣服,披上战兢;他们必说,住在诸海之中的啊,在海上被颂赞的坚固城啊,你现在何竟毁灭了?(以西结书26:16, 17)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推罗”所表示的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1201节)的毁灭;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是教会的记忆知识;“海上的首领”是指首要的认知或知识(1482, 2089, 5044节);“除去外袍和刺绣的衣服”表示除去记忆真理(9688节)。由于“推罗”表示这些事,所以经上说推罗“住在诸海之中,是在海上的坚固城”。
  耶利米书:
  大海涨起,漫过巴比伦,她被许多海浪遮盖。她的城邑,变为荒场。(耶利米书51:42, 43)
  “巴比伦”表示外在神圣,内在亵渎的敬拜(1182, 1326节);“漫过巴比伦的大海”是指从记忆知识中升上来的虚假;它的“波浪”是指由这种知识构成的推理,和由此而来的否认;“变为荒场的城邑”是指教义事物。
  类似的话出现在启示录:
  凡船主,和坐船的,并众水手,连所有靠海为业的,都远远地站着,看见烧巴比伦的烟,就喊着说,祸哉,祸哉,这大城阿。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奢侈成了富足。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扔在海里,说,巴比伦也必这样猛力地被扔下去。(启示录18:17-21)
  “船”是指取自圣言的教义事物(参看6385节);由此明显可知,“船主”、“水手”,以及“海”、“靠海为业的”表示什么;“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是指真理,信经由这真理发展而来;“扔在海里”表示丢进记忆知识的虚假中。在来世有大海出现,也有海上的船只出现;我常蒙允许看到这些船只和大海。那里的海在坏的意义上表示记忆知识的虚假,而坐船的人表示那些贩卖并提供这些虚假的人。
  耶利米书:
  那使太阳白日发光,使星月有定例,做黑夜里的光,又搅动大海,使海中波浪砰訇的耶和华如此说。(耶利米书31:35)
  “白日发光的太阳”是指爱之良善,光从这良善到达真理;“使星月有定例,做黑夜里的光”是指信仰和知识或认知的良善,真理从这良善而拥有光在黑暗中;“搅动大海,使海中波浪砰訇”是指驱散记忆知识的虚假,关于真理的纯粹推理就建立在这些虚假之上。
  以赛亚书:
  我的手岂是缩短、不能救赎吗?我岂无拯救之力吗?看哪,我以斥责使海干涸,我使江河变为旷野,其中的鱼因无水腥臭,干渴而死。(以赛亚书50:2)
  “使海干涸”表示摧毁或废除记忆知识的良善和真理;“使江河变为旷野”表示使真理本身荒废;“腥臭的鱼”表示属世人所拥有的记忆知识(参看40, 991节);“因无水”表示没有真理(2702, 3058, 3424, 4976, 5668, 8568节);“干渴而死”表示由于缺乏真理(8568节)。
  类似的话出现在以赛亚书的别处:
  水必从海中绝尽,河也晒焦干涸。溪流必消退,埃及河必减少而枯干。(以赛亚书19:5, 6)
  “水必从海中绝尽”表示在真理汇集的地方,对真理的偏离;“必枯干的埃及河”是指记忆知识。同一先知书:
  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覆盖洋海一般。(以赛亚书11:9)
  “水”表示真理;“海”表示它们的汇集,也就是关于真理的知识的汇集,这就是为何经上说“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
  启示录:
  第二位天使吹号,就有仿佛火烧着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海中有灵魂的生物的三分之一都死了,船只的三分之一也坏了。(启示录8:8, 9)
  “火烧着的大山”是指自我之爱;“它被扔进的海”是指总体上的记忆知识;“它所变成的血”是指被歪曲和亵渎的真理(4735, 6978, 7317, 7326节);“由此而死的生物”是指那些拥有真理的教义之人。
  类似的话出现在启示录的别处:
  第二位天使把他的香瓶倒在海里,海就变成好像死人的血,海中一切活着的灵魂都死了。(启示录16:3)
  此处“海”表示服务邪恶来摧毁真理、证实虚假的记忆知识。又:
  一个兽从海中上来说亵渎的话。(启示录13:1等)
  “从海中上来的一个兽”是指摧毁信之真理的记忆知识。由此可见,“海”表示记忆知识汇集所在的地方,这些记忆知识是推理信之真理所用的资源。
  由于“海”具有这种含义,所以经上论到西布伦说:
  西布伦必住在海边,在停船的港口。(创世记49:13)
  申命记:
  他要吸取海里的丰富,并沙中所藏的珍宝。(申命记33:19)
  “西布伦”在代表意义上表示那些利用记忆知识得出关于信之真理的结论之人;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他“必住在海边”。
  不过,就反面意义而言,“海”表示以世界为目的的记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海浪”是指出于世俗观点对神性事物的推理;因此,“沉在海里”表示如此沉浸于由世俗和尘世观点所产生的记忆知识中,以至于不信神之真理,如在马太福音: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驴拉的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马太福音18:6)
  “磨石”是指服务信仰的真理(4335, 7780节);“驴”是指属世层,因为它是服务的牲畜(2781, 5741, 5958, 6389, 8078节);因此,“驴拉的磨石”是指属世和世俗的记忆知识;“颈项”表示内层事物与外层事物的联结(3542节);“拴在颈项上”是指对良善和真理的阻隔和切断(3542, 3603节);“沉在深海里”表示沉入纯世俗和肉体之物中,从而深入地狱。主的这些话,和祂所说的其它一切话一样,都因此而具有灵义。
  不过,“海”表示记忆知识的性质,完全取决于海水的密集和黑暗程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海水的清澈和透明程度。正因如此,仰望天堂的记忆知识,就是属世人里面的属灵层面,被称为“玻璃海”(启示录15:1, 2)。“海也不再有了”(启示录21:1)表示当没有人利用记忆知识来推理信之真理;但真理将铭刻在人们心上的时候。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