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0.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于是,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他们说,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也就是主;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一看到这太阳,他们说,这不是主神,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与此同时,灵人继续彼此交谈,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这时,太阳忽然又出现了,主就在它中间,被太阳的光环围绕。一看到这一幕,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并沉了下去。这时,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这些灵人为人时,曾在世上看到过祂。他们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这是主自己;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然后,主还从那太阳出来,向木星灵显现;他们大声宣称,这是主自己;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主是天堂的太阳,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AC 1053, 3636, 4060)。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在那里,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AC 1521, 1529-1531, 1837, 4696)。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AC 4321, 7078)。因此,在圣言中,“太阳”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AC 2495, 4060, 7083)。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这黑暗不是在前面,而是在后面,与天堂太阳,也就是主相对立(AC 9755)。
5120.“将杯递在法老手掌中”表内层属世层将这些变成自己的。这从“递杯”的含义和“法老”的代表清楚可知:“递杯”来喝,因而杯中的酒是指变成自己的,“喝”表示将真理变成自己的(参看3168节);“法老”是指内层属世层(5080,5095,5118节)。从前文明显看出,此处所论述的主题是“酒政”所表示的感官能力的重生,这种感官能力受内层人的理解力部分支配;因此,所论述的主题也是真理与良善的流注,以及在外层属世层中对它们的接受。不过,这些问题远远超出那些对理性层和属世层,或流注没有任何清晰概念之人的理解力,故无法给予进一步的解释。
此外,“杯”在圣言中常被提及,它在正面意义上表示属灵的真理,也就是源于仁之良善的信之真理,和“酒”的含义一样;在反面意义则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以及邪恶所产生的虚假。“杯”之所以和“酒”所表相同,是因为杯是盛纳之物,而酒是被盛纳之物,因此这二者构成一个实体,结果这一个可用来表示那一个。
在圣言中,“杯”的这种含义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诗篇:
耶和华啊,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杯满溢。(诗篇23:5)
“摆设筵席,用油膏头”表示被赋予仁与爱之良善;“我的杯满溢”表示属世层由此充满属灵真理与良善。又:
我拿什么报答耶和华?我要举起救恩的杯,称扬耶和华的名!(诗篇116:12-13)
“举起救恩的杯”表示将信之良善变成自己的。
马可福音:
凡因你们是属基督,以我的名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不会失掉他的赏赐。(马可福音9:41)
“以我的名给你们一杯水喝的”表示出于一点仁爱传授信之真理。
马太福音:
接着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的血,立新约的血。(马太福音26:27-28;马可福音14:23-24;路加福音22:20)
经上之所以说“杯”,而不说“酒”,是因为“酒”论及属灵教会,而“血”论及属天教会,尽管这二者都表示从主发出的神圣真理;但在属灵教会,信的圣洁源于对邻之仁,而在属天教会,仁的圣洁源于对主之爱。属灵教会与属天教会的区别在于:前者处于对邻之仁,后者处于对主之爱;圣餐的设立是为了代表并表示主对全人类的爱,以及人对祂的回应之爱。
由于“杯”表示盛纳之物,“酒”表示被盛纳之物,因而“杯”表示人的外在,“酒”表示人的内在,所以主说: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马太福音23:25-26;.路加福音11:39)
此处“杯”在内义上也表示信之真理。离开信之良善培育信之真理就是“洗净杯的外面”,当内层充满伪善、欺骗、仇恨、报复和残忍时,尤其如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信之真理只存在于外在人中,根本不存在于内在人中;而培育并充满信之良善会使真理在内层人中与良善结合。此外,当离了信之良善培育信之真理时,谬念就被当作真理接受;“先洗净杯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就表示这一点。
马可福音中所记载的也一样:
还有好些别的规矩,法利赛人和犹太人历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铜器和床铺。你们是离弃神的诫命,拘守人的传统,洗杯、罐;像这样的事,你们还做了很多。你们离弃神的诫命,拘守自己的传统。(马可福音7:4,8-9)
“杯”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以及邪恶所产生的虚假,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对我如此说,你从我手中接这杯忿怒的酒,使我所差遣你去的各民族喝。他们喝了就要东倒西歪,并要发狂,因我使剑临到他们中间。我就从耶和华的手中接了这杯,给耶和华所差遣我去的各民族喝。(耶利米书25:15-17,28)
“这杯忿怒的酒”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之所以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是因为正如酒能使人喝醉,并使他们发疯,变得神志不清,虚假也能如此。属灵的醉酒无非是当人不相信他所不理解的任何事时,因推理信仰的事所导致的疯狂;这种疯狂导致虚假,并导致虚假所产生的邪恶(1072节)。因此,经上说“他们喝了就要东倒西歪,并要发狂,因我使剑”。“剑”表示与真理争战的虚假(参看2799,4499节)。
耶利米哀歌:
住乌斯地的以东女子哪,只管欢喜快乐,这杯也必传到你那里;你必喝醉,以致露体。(耶利米哀歌4:21)
“因这杯喝醉”表示因虚假而变得疯狂,或神志不清;“露体”或赤身露体不觉羞耻表示源于此的邪恶(参看213,214节)。
以西结书:
你走了你姐姐的路,所以我必将她的杯交在你手中。主耶和华如此说,你必喝你姐姐的杯。那杯又深又广,容量甚大,使你被人嗤笑讥刺。你必酩酊大醉,满有愁苦,因这毁灭、荒凉的怀。你必喝你姐姐撒马利亚的杯,把它摔成碎块。(以西结书23:31-34)
这论及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表示属天教会的属灵之物。“杯”在此表示邪恶所产生的虚假;这虚假荒废或毁灭教会,故被称为“毁灭、荒凉的怀”。以赛亚书:
耶路撒冷啊,醒来!醒来!站起来!你从耶和华手中喝了祂忿怒之杯,喝了那使人战栗的怀中渣滓。(以赛亚书51:17)
哈巴谷书:
你也喝吧!显出是未受割礼的。耶和华右手的杯必传到你那里,你的荣耀就变为大大的羞辱。(哈巴谷书2:16)
诗篇:
耶和华手里有杯,祂掺了酒,满了搀杂的料,从杯里倒出来。他们必喝这酒的渣滓;地上所有的恶人必都喝这杯。(诗篇75:8)
在这些经文中,“杯”也表示由虚假和由此产生的邪恶所导致的疯狂。它之所以被称为“耶和华的忿怒之杯”,以及“耶和华右手的杯”,是因为犹太民族和普通百姓一样,都认为邪恶,以及对邪恶和虚假的惩罚唯源于耶和华;尽管事实上,它们源于人自己和同他在一起的地狱团伙。经上常常根据表象和基于表象的信仰以这种方式来陈述;但内义教导当如何理解它们,当相信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可参看245,592,696,1093,1683,1874,1875,2335,2447,3605,3607,3614节)。
和“酒”一样,“杯”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以及邪恶所产生的虚假,故也表示试探,因为当虚假与真理争战,因而邪恶与良善争战时,试探就会发生。在以下经文中,“杯”这个词就用来表述并描述试探:
耶稣祷告说,你若愿意,就把这杯从我这里拿走!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22:42;马太福音26:39,42,44;马可福音14:36)
“杯”在此表示试探。在约翰福音也一样:
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剑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翰福音18:11)
马可福音:
耶稣对雅各和约翰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吗?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吗?他们说,我们能。耶稣对他们说,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马可福音10:38-39;马太福音20:22-23)
由此明显可知,“杯”表示试探,因为当邪恶利用虚假与良善并真理争战时,试探就会发生;“洗”表示重生,因重生藉着属灵的争战实现,故“洗”同时也表示试探。
在完全相反的意义上,“杯”表示那些亵渎,也就是内在陷入仁爱的反面,外在却伪装圣治的人当中的邪恶所产生的虚假。耶利米书中的“杯”就具有这种意义:
巴比伦素来是耶和华手中的金杯,使全地沉醉;各族都喝过她的酒,列族就癫狂了。(耶利米书51:7)
“巴比伦”表示那些外在圣洁,内在亵渎的人(1182,1326节);他们以圣洁所遮盖的虚假就用“金杯”来表示;“使全地沉醉”表示他们将属“地”所表示的教会之人引入错误和疯狂。他们藏在外在圣洁之下的亵渎只涉及这一点:他们的目的就是成为最伟大和最富有的人,被拜为神,拥有天堂和大地,从而统治人们的灵魂和身体。他们所用的手段就是表面上尊重神性和神圣事物。因此,就外在人而言,他们看似天使;但就内在人而言,他们是魔鬼。
在启示录,同样的话论及巴比伦:
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嵌有金子、宝石、珍珠的衣服,手拿金杯,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和她淫乱的污秽。(启示录17:4)
又:
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因为各族都喝了她邪淫烈怒的酒。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用她调酒的杯,加倍地调给她喝。(启示录18:2-4,6)
又:
.那大城裂为三段,列族的城也都倒塌了。神也想起巴比伦大城来,要把那盛自己愤怒的酒杯递给她。(启示录16:19)
又:
又有第三位天使大声说,若有人拜兽和兽像,他也必喝神烈怒的酒,此酒斟在神愤怒的杯中纯一不杂。他要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启示录14:9-10)
9755.“院子的海边宽”表该天堂在记忆真理方面的状态。这从“宽”、“院子”和“海”的含义清楚可知:“宽”是指真理(参看1613, 3433, 3434, 4482, 9487节);“院子”是指最低层天堂,如前所述(9741节);“海”是指记忆知识汇集所在的地方,关于真理的推理就基于这些知识,因而也指属世层和感官层,因为这些是包含它们的容器。此处“海边”是指西角,“西”表示住在模糊中的良善。然而,当西不是被称为“西”,而是被称为“海”时,所表示的是记忆知识,记忆知识相对来说也是住在模糊中,因为记忆知识属于属世人或外在人;属世人或外在人住在世界之光中,相对于内在人所在的天堂之光,这光就像日落时的阴影。
这一点也可从出现在来世的事物看出来。天堂的太阳,就是主,出现在朝向右眼的中等高度处。对天堂天使来说,这太阳是一切光的源头,并与光一起而为一切聪明、智慧的源头。然而,当他们思想世界的太阳时,它却不是这样子出现的;相反,在背后相反的方向上会出现某种幽暗的物体。那也是天堂里西方所在之地,因为在天堂,显为太阳的主是东方。由此可见,“西”表示住在模糊中的良善,外在人或属世人就处于这种良善。如前所述,属世人住在世界之光中,这光相对于天堂之光,就像日落西方时的阴影。但“海水”表示属世人的真理,这真理就是记忆知识;因为属世人或外在人中的真理就是存在于知识中的真理;而属灵人或内在人中的真理则是存在于信仰中的真理。当存在于知识中的真理从属世人或外在人中被提升到属灵人或内在人时,它就变成存在于信仰中的真理了。正因如此,在童年时代与一个人同在的真理就是存在于知识中的真理;但成年后,如果此人允许自己重生,那么它们就会变成存在于信仰中的真理;因为内在人随着这个人进入成年而逐渐被打开。
“海”之所以表示记忆知识汇集所在的地方,是因为“水”、“泉”、“河”表示真理;因此,“海”表示它们的汇集。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也可从圣言中提到“海”和“诸海”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诗篇:
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祂把地建立在诸海上,安定在江河之上。(诗篇24:1, 2)
“地”和“世界”表示教会;祂把世界建立在其上的“诸海”是指记忆真理;祂安定在其上的“江河”是指信之真理。显然,此处不是指地、世界、诸海、江河,因为世界并未建立在诸海上,也未安定在江河之上。
又:
你曾用力量将海分开,将水中海怪的头打破。你曾砸碎利未坦(Leviathan,音译)的头,把他给人民,就是禽兽为食物。你使汹涌的江河干了。(诗篇74:13-15)
此处在内义上论述的主题是摧毁信之真理的记忆知识;“头被打破的海怪”是指总体上的记忆知识(42, 7293节);“利未坦”也具有类似含义(7293节);他当作食物被给予的“人民,就是禽兽”是指那些沉浸于虚假的人,或虚假本身。由此明显可知“海”表示什么,即:被误用来削弱并摧毁真理的记忆知识。哈巴谷书:
你乘马践踏海,就是践踏多水的泥潭。(哈巴谷书3:15)
“乘马践踏海”当论及耶和华时,表示教导拥有记忆知识的属世人。
撒迦利亚书:
那日,必有活水从耶路撒冷流出来,一半往东海流,一半往西海流。(撒迦利亚书14:8)
“从耶路撒冷流出来的活水”是指从爱之良善那里获得生命的信之真理;“东海”和“西海”是指记忆知识,也就是真理汇集所在的属世层和感官层。何西阿书:
他们必跟随耶和华,祂的众子从海上恭敬而来。他们必如一只鸟从埃及恭敬而来。(何西阿书11:10, 11)
“从海上而来的众子”是指属于属世人的记忆真理;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他们必如一只鸟从埃及而来”,因为在圣言中,“埃及”表示记忆知识(9340, 9391节)。
以西结书:
海上的一切首领都必从宝座上下来,除去外袍,剥下刺绣的衣服,披上战兢;他们必说,住在诸海之中的啊,在海上被颂赞的坚固城啊,你现在何竟毁灭了?(以西结书26:16, 17)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推罗”所表示的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1201节)的毁灭;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是教会的记忆知识;“海上的首领”是指首要的认知或知识(1482, 2089, 5044节);“除去外袍和刺绣的衣服”表示除去记忆真理(9688节)。由于“推罗”表示这些事,所以经上说推罗“住在诸海之中,是在海上的坚固城”。
耶利米书:
大海涨起,漫过巴比伦,她被许多海浪遮盖。她的城邑,变为荒场。(耶利米书51:42, 43)
“巴比伦”表示外在神圣,内在亵渎的敬拜(1182, 1326节);“漫过巴比伦的大海”是指从记忆知识中升上来的虚假;它的“波浪”是指由这种知识构成的推理,和由此而来的否认;“变为荒场的城邑”是指教义事物。
类似的话出现在启示录:
凡船主,和坐船的,并众水手,连所有靠海为业的,都远远地站着,看见烧巴比伦的烟,就喊着说,祸哉,祸哉,这大城阿。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奢侈成了富足。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扔在海里,说,巴比伦也必这样猛力地被扔下去。(启示录18:17-21)
“船”是指取自圣言的教义事物(参看6385节);由此明显可知,“船主”、“水手”,以及“海”、“靠海为业的”表示什么;“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是指真理,信经由这真理发展而来;“扔在海里”表示丢进记忆知识的虚假中。在来世有大海出现,也有海上的船只出现;我常蒙允许看到这些船只和大海。那里的海在坏的意义上表示记忆知识的虚假,而坐船的人表示那些贩卖并提供这些虚假的人。
耶利米书:
那使太阳白日发光,使星月有定例,做黑夜里的光,又搅动大海,使海中波浪砰訇的耶和华如此说。(耶利米书31:35)
“白日发光的太阳”是指爱之良善,光从这良善到达真理;“使星月有定例,做黑夜里的光”是指信仰和知识或认知的良善,真理从这良善而拥有光在黑暗中;“搅动大海,使海中波浪砰訇”是指驱散记忆知识的虚假,关于真理的纯粹推理就建立在这些虚假之上。
以赛亚书:
我的手岂是缩短、不能救赎吗?我岂无拯救之力吗?看哪,我以斥责使海干涸,我使江河变为旷野,其中的鱼因无水腥臭,干渴而死。(以赛亚书50:2)
“使海干涸”表示摧毁或废除记忆知识的良善和真理;“使江河变为旷野”表示使真理本身荒废;“腥臭的鱼”表示属世人所拥有的记忆知识(参看40, 991节);“因无水”表示没有真理(2702, 3058, 3424, 4976, 5668, 8568节);“干渴而死”表示由于缺乏真理(8568节)。
类似的话出现在以赛亚书的别处:
水必从海中绝尽,河也晒焦干涸。溪流必消退,埃及河必减少而枯干。(以赛亚书19:5, 6)
“水必从海中绝尽”表示在真理汇集的地方,对真理的偏离;“必枯干的埃及河”是指记忆知识。同一先知书:
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覆盖洋海一般。(以赛亚书11:9)
“水”表示真理;“海”表示它们的汇集,也就是关于真理的知识的汇集,这就是为何经上说“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
启示录:
第二位天使吹号,就有仿佛火烧着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海中有灵魂的生物的三分之一都死了,船只的三分之一也坏了。(启示录8:8, 9)
“火烧着的大山”是指自我之爱;“它被扔进的海”是指总体上的记忆知识;“它所变成的血”是指被歪曲和亵渎的真理(4735, 6978, 7317, 7326节);“由此而死的生物”是指那些拥有真理的教义之人。
类似的话出现在启示录的别处:
第二位天使把他的香瓶倒在海里,海就变成好像死人的血,海中一切活着的灵魂都死了。(启示录16:3)
此处“海”表示服务邪恶来摧毁真理、证实虚假的记忆知识。又:
一个兽从海中上来说亵渎的话。(启示录13:1等)
“从海中上来的一个兽”是指摧毁信之真理的记忆知识。由此可见,“海”表示记忆知识汇集所在的地方,这些记忆知识是推理信之真理所用的资源。
由于“海”具有这种含义,所以经上论到西布伦说:
西布伦必住在海边,在停船的港口。(创世记49:13)
申命记:
他要吸取海里的丰富,并沙中所藏的珍宝。(申命记33:19)
“西布伦”在代表意义上表示那些利用记忆知识得出关于信之真理的结论之人;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他“必住在海边”。
不过,就反面意义而言,“海”表示以世界为目的的记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海浪”是指出于世俗观点对神性事物的推理;因此,“沉在海里”表示如此沉浸于由世俗和尘世观点所产生的记忆知识中,以至于不信神之真理,如在马太福音: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驴拉的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马太福音18:6)
“磨石”是指服务信仰的真理(4335, 7780节);“驴”是指属世层,因为它是服务的牲畜(2781, 5741, 5958, 6389, 8078节);因此,“驴拉的磨石”是指属世和世俗的记忆知识;“颈项”表示内层事物与外层事物的联结(3542节);“拴在颈项上”是指对良善和真理的阻隔和切断(3542, 3603节);“沉在深海里”表示沉入纯世俗和肉体之物中,从而深入地狱。主的这些话,和祂所说的其它一切话一样,都因此而具有灵义。
不过,“海”表示记忆知识的性质,完全取决于海水的密集和黑暗程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海水的清澈和透明程度。正因如此,仰望天堂的记忆知识,就是属世人里面的属灵层面,被称为“玻璃海”(启示录15:1, 2)。“海也不再有了”(启示录21:1)表示当没有人利用记忆知识来推理信之真理;但真理将铭刻在人们心上的时候。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