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0.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于是,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他们说,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也就是主;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一看到这太阳,他们说,这不是主神,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与此同时,灵人继续彼此交谈,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这时,太阳忽然又出现了,主就在它中间,被太阳的光环围绕。一看到这一幕,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并沉了下去。这时,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这些灵人为人时,曾在世上看到过祂。他们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这是主自己;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然后,主还从那太阳出来,向木星灵显现;他们大声宣称,这是主自己;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主是天堂的太阳,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AC 1053, 3636, 4060)。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在那里,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AC 1521, 1529-1531, 1837, 4696)。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AC 4321, 7078)。因此,在圣言中,“太阳”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AC 2495, 4060, 7083)。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这黑暗不是在前面,而是在后面,与天堂太阳,也就是主相对立(AC 9755)。
9414.“耶和华对摩西说”表主对那些局限于外在意义之人的教导。这从“说”的含义和“摩西”的代表清楚可知:“说”当包括接下来构成教导的话时,是指教导(也可参看7186, 7241, 7267, 7304, 7380, 7517, 7769, 7793, 7825, 8041节),教导来自主,因为在圣言中,“耶和华”表示主(参看1343, 1736, 1793, 2004, 2005, 2018, 2025, 2921, 3023, 3035, 5663, 6280, 6281, 6303, 6905, 8274, 8864, 9315节);“摩西”是指在主和百姓之间充当媒介之物,因而是指在其外在神圣方面的圣言,因为这圣言充当媒介之物。摩西现在开始代表这个媒介,这一点从接下来的整个思路明显看出来。因为这百姓局限于圣言的外在或外层,结果,他们的敬拜是外在的,与任何内在事物分离(9380节)。像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与主有任何神圣的联系,更不用与祂结合了,除非通过一个媒介。下文(9419节)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
这百姓局限于脱离内在意义的圣言外在意义,结果他们的敬拜同样是外在的,这一点从接下来的事件很明显地看出来。因为四十天之后,他们完全背弃了,去敬拜金牛犊而不是耶和华。也由于这个原因,那时摩西将石版从手中扔下来,摔碎了;后来他被吩咐另凿出两块石版,在上面再写上那些话;以此表示这百姓完全不愿领受来自诸如存在于天上的圣言的内在意义的任何教义,只愿意接受来自脱离内在意义的圣言外在意义,就是诸如当今在世上仍存在于他们中间的那种圣言的教义。这也解释了为何这百姓不再被称为“耶和华的百姓”,而是被称为“摩西的百姓”,如下列经文:
耶和华对摩西说,走,下去吧!因为你的百姓,就是你使他们从埃及地上来的,已经败坏了。(出埃及记32:7)
又:
耶和华对摩西说,去吧!你和百姓,就是你使他们从埃及地上来的,从这里上去。(出埃及记33:1)
也正因这个原因,后来他们从那山上被清除:
任何人都不可和你一同上来,整座山都不可见到人,在山前也不可叫羊群牛群吃草。(出埃及记34:3)
因为“西乃山”表示律法,或神性真理和圣言,就是诸如存在于天上的那种,因而也表示天堂(8399, 8753, 8793, 8805节)。摩西以前之所以代表总体上,也就是其内在意义和外在意义上的圣言,是因为那里所论述的主题是律法的颁布,律法的颁布表示总体上神性真理的揭示。这是揭示的开始,因为圣言中的其它一切内容都是后来写下的。
4526.至于从前一章末尾开始论述的眼睛视觉的对应关系,要知道,它与属于理解力的事物相对应,因为理解力是内在视觉(简称内视),这种内视在高于尘世之光的光中发挥功能。人之所以能从他在尘世之光中所看到的事物获得聪明,是因为有一种更高级的光,也就是天堂之光流入凭尘世之光变得可见的物体,使它们以代表和对应的方式被看到。事实上,在尘世之光以上的光就是从主发出的光,而主光照整个天堂。出自主的聪明和智慧本身在那里显为光,正是这光产生了人的理解力或内视。当这光通过理解力流入尘世之光的物体时,它就会使它们以代表和对应的方式被看到,因而以理解力被看到。在自然界中运作的眼睛的视觉因对应于在灵界运作的理解力的视觉,故对应于信之真理,因为这些属于纯正的理解力。事实上,真理构成人的整个理解力,因为他的一切思维都围绕着某个事物是否如此,也就它是否真实这个问题。眼睛的视觉对应于信之真理与良善(参看4410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