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1.他们当中有些人看到主后,被引到右前方;他们往前走的时候,说他们能看到一道光,远比以前所曾看到的更明亮、更纯净,任何光都不可能胜过它。当时此处正是傍晚。还有许多灵人这样说。天堂之光是大光,比地上的正午之光大出许多倍(AC 1117, 1521, 1533, 1619-1632, 4527, 5400, 8644)。天堂所有的光皆出自那里显为太阳的主(AC 1053, 1521, 3195, 3341, 3636, 3643, 4415, 9548, 9684, 10809)。从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在天堂显为光,并为那里提供所有光(AC 3195, 3222, 5400, 8644, 9399, 9548, 9684)。天堂之光既光照天使的视觉,也光照天使的理解力(AC 2776, 3138)。说天堂处于光和热,意思是说处于智慧和爱(AC 3643, 9399, 9401)。
10675.“扩张你的疆界”表源于良善的真理的增多和延伸。这从“扩张疆界”的含义清楚可知,“扩张疆界”是指源于良善的真理的增多和延伸(参看8063节)。“扩张疆界”具有这种含义的原因是,邪恶和邪恶的虚假被移开到何等程度,源于良善的真理就增多到何等程度,因为除了邪恶和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外,没有什么东西能阻碍真理从主流入,并在一个人那里增多。因此,这些邪恶和虚假被移开到何等程度,真理就会成功取代它们到何等程度。
人的理解力是这种情况:它必须要么由源于良善的真理构成,要么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构成;它不可能由这二者一起构成,因为它们是对立面。人的理解力用来接受真理,并通过真理形成;因为凡存在于一个人的理解力中的东西都与真理有关。由此明显可知,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被移开到何等程度,源于良善的真理就增多到何等程度。这一点由赶出迦南地的列族来代表;因为迦南地的列族代表邪恶和虚假(参看10057e节提到的地方),以色列人代表良善和真理。
之所以说人的理解力用来接受真理并通过真理形成,是因为从完全正确的意义上说,除了由源于良善的真理构成的东西外,没有什么东西可称作理解力。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构成的东西并不是理解力,因为论到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绝不能说它们拥有聪明和智慧在里面。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完全摧毁聪明和智慧,并以疯狂和愚蠢取代它们。因此,一个人的理解力永远不会开发,直到此人感知并热爱真理;对真理的感知和热爱来自良善。所以,构成理解力的,正是源于良善的真理。
人若以为凡能巧妙推理反对教会真理的人就拥有理解力,或说发展了他的理解力,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人在自己里面什么也看不见,只在自己外面看见。在自己里面看见就是从天堂看见,在自己外面看见就是从世界看见。人若仅从世界看见,就是在一种幻光中看见;当来自天堂的光进入这光时,它就变成完全的黑暗。
4529.有一个人曾因精通植物学而在学术界享有盛名,死后进入来世,听说在来世也会看到花草树木。听到这话,他感到十分震惊;因为植物学是他一生的乐趣,所以他充满一种渴望,想看看他所听到的是不是真的。于是,他就被带到天堂花园,在那里看到极其美丽的树木种植园和极其漂亮的花园,并且延伸得很远。当时他已进入内心的渴望,故蒙允许在那田野漫步,不仅可以仔细观看那里正在生长的植物,还可以摘下来,拿到眼前,检查它是不是真的是它所看上去的样子。
他从那里对我说,像这样的事,他从来就不相信;世人要是听说这种事,必视它们为荒唐。他接着说,那里可见的鲜花,远远比他在世上任何时候所看到的都要丰富得多,几乎无法以任何世俗的鉴赏力来欣赏;每一朵都闪耀着难以想象的光辉,因为它是天堂之光的产物。他还没有意识到,这种闪耀具有一个属灵的起源,也就是说,它们之所以闪耀,是因为它们每一个里面都有某种属于真理和良善的聪明和智慧。他还说,地上的人永远不会相信这一点,因为很少有人相信任何天堂或地狱的存在;那些相信的人只知道天上有喜乐,其中很少有人相信那里竟有诸如眼所未见、耳所未闻、脑子里从未想象出来的那类事物。这种不信是存在的,尽管他们从圣言知道,先知们看见了许多令人惊奇的场景,如约翰就看见了许多,正如启示录所描述的;然而,这些场景只不过是天上不断出现的代表,当约翰的内视被打开时,就被他看到了。
但这些事物相对来说并不重要。那些拥有真正的聪明和智慧,也就是这些事物的源头之人,就处于这样一种幸福的状态: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对他们来说并不怎么重要。还有些灵人在天堂花园里曾说,这些超越了各种幸福;于是,他们被带到一个更向右的天堂,该天堂闪耀着更大的光辉;后来,他们被带到能体验存在于这类事物中的聪明和智慧的幸福所在的天堂。他们在那里对我说,他们之前所看到的,与现在所体验的相比,简直一文不值。最后,他们又被带到一个天堂,在那里,他们几乎无法承受内在情感的幸福,因为这种幸福穿透了他们的骨髓;当他们的骨髓可以说化成幸福时,他们开始陷入一种神圣的昏厥。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