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41

41.他们当中有些人

41.他们当中有些人看到主后,被引到右前方;他们往前走的时候,说他们能看到一道光,远比以前所曾看到的更明亮、更纯净,任何光都不可能胜过它。当时此处正是傍晚。还有许多灵人这样说。天堂之光是大光,比地上的正午之光大出许多倍(AC 1117, 1521, 1533, 1619-1632, 4527, 5400, 8644)。天堂所有的光皆出自那里显为太阳的主(AC 1053, 1521, 3195, 3341, 3636, 3643, 4415, 9548, 9684, 10809)。从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在天堂显为光,并为那里提供所有光(AC 3195, 3222, 5400, 8644, 9399, 9548, 9684)。天堂之光既光照天使的视觉,也光照天使的理解力(AC 2776, 3138)。说天堂处于光和热,意思是说处于智慧和爱(AC 3643, 9399, 9401)

属天的奥秘 #5060

5060.至于对应于

5060.至于对应于睾丸的是谁,这以同样的方式从那些陷入婚姻之爱的对立面,并在睾丸施加疼痛的人向我清楚显明。因为当社群进行运作时,他们便作用于他们所对应的这些部位和身体的这些肢体。天堂社群以一种温柔、甜蜜和快乐的流注作用于它们,而在反面的地狱社群则以一种恶毒并造成疼痛的流注作用于它们。然而,只有那些内层已被打开,并由此能感知其与灵界的交流之人才能察觉到他们的流注。那些陷入婚姻之爱的对立面,在睾丸施加疼痛的人是利用爱、友情、善举将人诱入网罗的灵人。当这类灵人靠近我时,他们想和我私下交谈,极其害怕有人在场,因为活在肉身时,他们的本性一直是这样;由于那时是这样,所以他们在来世还是这样,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会跟随着他,与他同在。
  有某种可以说像空气一样几乎看不见的东西从欣嫩子谷或火坑周围地区升腾上来。这是一帮如刚才所描述的那类灵人。但此后,他们尽管为数众多,在我看来却像一个缠着绷带的灵人;然而,他似乎自己除去了这绷带。这是一个迹象,表示他们想除去障碍;因为在灵人界,像这样的代表形像有助于揭示人们的思维和意图;一看到这些形像,它们的含义就立刻被识别出来。在此之后,从这帮灵人当中出来一个灵人,他看似一个雪白的小灵人,并向我走来。这是他们思维和意图的一个代表,即他们想表现出纯真的状态,好叫人不怀疑他们的真实秉性。他来到我这里后,便朝我两腰弯下腰来,似乎要把自己缠在我的两腰上,这代表他们想将自己表现为充满贞洁的婚姻之爱的灵人。之后,他似乎像线圈一样缠绕在我脚上,这代表他们想通过诸如自然界中令人快乐的那类事物慢慢渗透进来。最后,这小灵人几乎看不见了,这代表他们想完全隐藏起来。
  天使告诉我,这种渗透就是那些在婚姻之爱方面以诡诈待人之人的特征;也就是说,他们在世时怀着与其他男人的妻子通奸的意图,通过贞洁、理智地谈论婚姻之爱,爱抚孩子,极尽所能地赞美丈夫而渗透进来。他们做这一切是为了被视为友好、贞洁和无辜;而事实上,他们是骗人的奸夫。他们的品质也向我显明,因为上述这些事完成后,那个雪白的小灵人又出现了,不过现在却显得暗淡、黢黑,而且还非常畸形。于是,他被投入自己的地狱,这地狱深深向下,就在两腰中间部分的下面。他们在那里住在最污秽的粪便中,而且也在前面(4327节)所描述的与总体和非自主的感官活动有关的强盗当中。后来,我又与这类灵人交谈,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任何人都当有反对通奸的良心,也就是说,即便允许,他的良心也会禁止他与另一个男人的妻子同寝。事实上,当我与他们谈论良心时,他们拒绝相信任何人都有良心。我被告知,这类灵人大部分来自基督教界,很少来自世界其它地方。
  

属天的奥秘 #3865

3865.“如今我的

3865.“如今我的男人必爱我”表真理的良善就出自该状态。这从“爱”和“男人”的含义清楚可知,爱是指出自该状态的良善,因为一切良善都是爱的产物,因而在此由“爱”来表示;“男人”是指真理(3134节)。至于何为真理的良善,这在前面已反复解释过了,即:它是为了生活而对真理的情感;因为生活就是在真理里面被那些后来重生的人所看到的良善。没有照着真理的生活,真理与良善就不会联结起来,因而良善就无法变成人自己的。
只要注意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谁都能非常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检查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尽管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教会的教义上接受过教导,却根本不相信关于主的任何事,也不信祂和教会的真理;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则人人都信他们视为真理的那些真理。然而,那些像教会领袖那样教导真理,然而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的确声称他们相信,其实他们发自内心不信。
其中有些人具有一种说服之信,这种信是正信的仿品,只不过是所确认的纯记忆知识。他们确认这种知识不是因为它是真理,乃因声称忠于它会提升他们的地位、荣耀和利益。这种知识也就从耳朵进入记忆,再从记忆传到嘴上,而不会进入内心,并由此进入对它的承认。由此明显可知,只有生活才能表明对真理的这种承认的性质,也就是信的性质。他们还表明,脱离生活良善的信声称,一个人无论生活如何,都能凭恩典得救;并且这种信还反对这一教导:每个人的生命死后仍旧存留。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