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41

41.他们当中有些人

41.他们当中有些人看到主后,被引到右前方;他们往前走的时候,说他们能看到一道光,远比以前所曾看到的更明亮、更纯净,任何光都不可能胜过它。当时此处正是傍晚。还有许多灵人这样说。天堂之光是大光,比地上的正午之光大出许多倍(AC 1117, 1521, 1533, 1619-1632, 4527, 5400, 8644)。天堂所有的光皆出自那里显为太阳的主(AC 1053, 1521, 3195, 3341, 3636, 3643, 4415, 9548, 9684, 10809)。从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在天堂显为光,并为那里提供所有光(AC 3195, 3222, 5400, 8644, 9399, 9548, 9684)。天堂之光既光照天使的视觉,也光照天使的理解力(AC 2776, 3138)。说天堂处于光和热,意思是说处于智慧和爱(AC 3643, 9399, 9401)

属天的奥秘 #9674

9674.“要把帷帐

9674.“要把帷帐挂在四根皂荚木柱子上”表功德良善,这良善唯独属于主,会将它们联结起来并提供支撑。这从“四”、“柱子”和“皂荚木”的含义清楚可知:“四”是指结合或联结(参看1686, 8877节),“四”表示联结的原因是,这个数字是二与自身的乘积,相乘得来的数与构成它们的简单数具有相同的含义(5291, 5335, 5708, 7973节),“二”表示联结或结合(参看5194, 8423节);“柱子”是指支撑,如下文所述;“皂荚木”是指功德良善,这良善唯独属于主(9472, 9486节)。该良善是在天堂掌权(参看9486节),从而支撑天堂的唯一良善。“柱子”表示支撑的原因是,它们支撑帷帐,就像皂荚木支撑居所的幔子一样(9634节)。
  “柱子”在灵义上表示那些支撑天堂和教会,系来自主的爱之良善和信之良善的事物。这些经文中的“柱子”就表示这些良善:
  我必按正直施行审判。地和其上的居民都消熔了。我曾立了地的柱子。(诗篇75:2, 3)
  约伯记:
  神使地震动,离其本位,地的柱子就摇撼。(约伯记9:6)
  “地的柱子”表示支撑教会的良善和真理;因为在圣言中,“地”是指教会(9325节)。显然,地的柱子不是指“将要摇撼”的东西。启示录:
  得胜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出去。我又要将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就是从天上、从我神那里降下来的新耶路撒冷,并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启示录3:12)
  “神殿中的柱子”表示教会的良善和真理,它们也由“神的名”、“城和新耶路撒冷的名”来表示。“神的名”是指教会的一切良善和真理,或整体上用来敬拜主的一切事物(参看2724, 3006, 6674, 9310节)。
  

属天的奥秘 #9399

9399.“摩西就取

9399.“摩西就取了血来,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表使人适合接受它。这从“祭物的血”和“洒在百姓身上”的含义清楚可知:“祭物的血”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如前所述(9393节);“洒在百姓身上”是指使人适合接受它,因为“洒”表示流入,因而表示适合。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不断流入一个人,并形成他的理解力;事实上,若你愿意相信,没有从主发出的神之真理的不断流入,人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学不到。因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就是那光照人类心智并构成内在视觉,也就是理解力的光。这光因不断流入,故使每个人适合接受它。然而,那些接受它的人是过着一种良善生活的人,而那些不接受它的人是过着一种邪恶生活的人。即便如此,和前者一样,后者仍拥有看见并学习神性真理的能力,而且只要他们远离邪恶的行径,还拥有接受它的能力。这就是摩西洒在百姓身上的那一半血所表示的。
  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就是那光照人类心智,并构成其内在视觉,也就是理解力的光(参看2776, 3167, 3195, 3636, 3643, 3993, 4405, 5400, 8644, 8707节)。在约翰福音中所表示的,也是这神性真理: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进入世上的人。祂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祂造的,世界却不认识祂。(约翰福音1:9, 10)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圣言,也就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
  凡心智健全的世人都有学习神之真理的能力,因而只要他远离邪恶的行径,还有接受它的能力,正如大量经历使我知道的那样。因为在来世,所有人,无论恶人还是善人,无一例外,都能学习并明白何为真理,何为虚假,以及何为良善,何为邪恶。但恶人虽能明白何为真理和良善,却不想去明白;因为他们的意愿和那里的邪恶会对抗,觉得厌恶。因此,当独自一人时,他们就又陷入其邪恶的虚假,并憎恶他们所明白的真理和良善。这同样适用于那些在世上虽明白真理,却弃绝它们的人。我由此清楚看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不断流入人类心智,使它们适合接受它;事实上,人们远离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行径到何种程度,它就在何种程度上被接受。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