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500.“亚伯拉罕从那里向南地迁移”表示主在信之良善与真理上的进展。这从“迁移”和“南地”的含义清楚可知:“迁移”是指取得进展(参看1457节);“南地”是指信之良善与真理(参看1458节)。关于亚伯拉罕,第12章说他进入埃及时,“又起程,向南方去行进”(创世记12:9-10),这在内义上表示当主还是个孩子时,就由认知构成的记忆知识而言,祂前进到良善和真理(1456, 1459节)。本节说他“向南地迁移”,这表示更进一步、更内在的进展,这次是就信之教义而言,在良善和真理上取得的进展。这就是为何此处用“南地”这个词,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地”表示教会,教义是为教会而存在的(566, 662, 1066, 2117, 2118节)。
至于总体上主的教导,它的性质从本章的内义很清楚地看出来,即:祂是通过整个一连串的启示,因而通过来自祂自己,也就是来自祂的神性的神性感知和思维被教导的。祂将这些感知和思维植入神性的聪明和智慧,并持续如此行,直到实现祂的人身或人性与神性的完美合一。这种变得智慧的方式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流入主的东西来自神性本身,也就是祂的至内层,因它来自父,祂从父成孕。因此,它来自唯独主所拥有的神性之爱本身,而神性之爱就在于祂渴望拯救整个人类。
一个至今几乎无人知晓的奥秘是,爱本身就含有智慧和聪明在里面;但这些智慧和聪明的性质取决于爱的性质。智慧和聪明之所以在爱里面,是因为一切流注都进入爱,或也可说,进入良善,从而进入人的生命本身。这就是无法形容的天使的智慧和聪明的源头。这也是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之人的智慧和聪明的源头;尽管活在肉身时,他们在自己里面没有感知到这种智慧和聪明,但死后会进入它们,因为它们就存在于爱本身和仁本身里面(参看2494节)。至于主的爱,它无限高于天使所拥有的爱,因为它是神性之爱本身;因此,祂拥有一切智慧和聪明的最顶点在里面。然而,祂因生而为人,要像其他人一样照着神性秩序发展,所以逐渐把自己引入对这种天赋的使用。通过这种方式,祂就可以将祂的人身或人性与神性合一,使祂的人身或人性成为神性,并且靠自己的能力如此行。
10814.这时,我被与同我在一起的天使谈论各种统治。统治分为两种,一种是对邻之爱的统治,一种是自我之爱的统治。对邻之爱的统治存在于那些按各家各户各宗族分开居住的人当中;而自我之爱的统治则存在于那些住在一个社群里的人当中。在那些按各家各户各宗族分开居住的人当中,拥有统治权的,是宗族之父,他下面的各个家族之父,以及这些家族下面的各个家庭之父;“宗族之父”描述的是各个家族,以及出自这些家族的各个家庭所源自的那个人。但所有这些领袖都出于爱行使统治权,就像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父亲会教导孩子当如何生活,向他们行善事,并尽可能地将自己所有的给予他们。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们变成自己的臣民或家仆;相反,他喜欢他们像儿子顺从自己的父亲那样顺从他。由于众所周知,这爱随着下降而增长,所以宗族之父出于比儿子的亲生父亲更内在的爱行事。这种统治也存在于天堂中,因为这是属于主的一种统治。祂的统治出自祂对全人类的神性之爱。
但是,当人疏远主时,自我之爱的统治,就是对邻之爱的统治的对立面,就开始了;因为人们在何等程度上不热爱并敬拜主,就在何等程度上热爱并敬拜他们自己,也在同等程度上热爱世界,而不是天堂。这时,为了他们自己的安全,由各家各户组成的宗族就有必要聚成一体,建立各种形式的政府。因为这爱增长到何等程度,各种邪恶,如对一切反对他们之人的敌意、嫉妒、仇恨、报复、欺骗和残暴,就增长到何等程度。此外,这爱具有这样的性质,缰绳越放松,它就越向前冲,直到最后,凡被这爱主宰的人都想统治全世界所有人,人人都想占有他人的一切财富。事实上,它也不在那里停止;人人还都想统治整个天堂,这一点从现代的巴比伦可以看出来。这就是自我之爱的统治,而对邻之爱的统治就像天堂不同于地狱那样不同于自我之爱的统治。
不过,尽管自我之爱的统治在按社群生活的人当中具有这种性质,但对邻之爱的统治仍存在于王国里面,在那些出于对神的信和爱而变得智慧的人当中;因为这些人热爱邻舍。这些人在天堂也是分各家各户各宗族居住的,尽管他们在社群里一起生活;但他们是照着属灵的关系,也就是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关系如此生活的。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些人将在别处被提及。
10814a.下一章末尾我们将描述星空中的这第六颗星球。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