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此外,天使天堂如此浩大,以致它与人体的每一个部分相对应,成千上万个个体对应于每一个肢体、器官和内脏,还对应于各自的每种情感。我蒙允许得知,就其一切对应而言,该天堂若不凭借众多星球上的居民,是绝无可能存在的。天堂与主对应,人就其每一个细节而言,与天堂对应,以致在主眼里,天堂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人,可称作巨人(AC 2996, 2998, 3624-3649, 3636-3643, 3741-3745, 4625)。关于人及其所属一切事物与巨人,也就是天堂的这种对应关系,已通过记事被大体描述出来(AC 3021, 3624-3649, 3741-3751, 3883-3896, 4039-4051, 4215-4228, 4318-4331, 4403-4421, 4527-4533, 4622-4633, 4652-4660, 4791-4805, 4931-4953, 5050-5061, 5171-5189, 5377-5396, 5552-5573, 5711-5727, 10030)。
42.创世记1:21.神就造出大鱼,和诸水滋生的各样爬行的活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有翅膀的飞鸟,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
如前所述(40节),“鱼”表示记忆知识,这记忆知识现在被从主所获得的信激活了,从而具有生命力。“大鱼”表示记忆知识的总类别,子类别就来自这总类别;因为宇宙中没有一物不属于某个总类别,这个总类别允许特殊类型存在并持续存在。先知书多次提到大鱼,或鲸鱼或海怪,它们在那里表示记忆知识的总类别。埃及王法老因代表人类智慧或聪明,也就是总体上的知识,故被称为大鱼。如以西结书:
看哪,埃及王法老,我与你这卧在自己河中间的大鱼为敌。你曾说,这河是我的,我为自己造的。(以西结书29:3)
另一处:
你要为埃及王法老作哀歌,对他说,你就像海中的大鱼,冲出江河,用爪搅动诸水。(以西结书32:2)
这些话表示那些想利用记忆知识,因而想凭自己进入信之秘密的人。以赛亚书:
到那日,耶和华必用祂刚硬巨大有力的剑惩罚利维坦,就是那伸长的蛇,惩罚利维坦,就是那弯曲的蛇,并杀海中的大鱼。(以赛亚书27:1)
“杀海中的大鱼”表示这些人甚至连一般事实,或真理的一般原则都不知道。耶利米书: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吞灭我,惹我烦乱,使我成为空虚的器皿。他像大鱼将我吞下,用我的美味充满他的肚腹,又将我赶出去。(耶利米书51:34)
换句话说,“尼布甲尼撒”吞灭了在此被称为“美味”的一切信之真理,就像大鱼吞了约拿一样。就约拿的情况来说,“大鱼”表示那些拥有为纯记忆知识的信之知识的总纲,狼吞虎咽吞吃它们的人。
2380.“就关上门”表示祂还堵住通向它们的所有入口。这从“门”的含义清楚可知,“门”是指让人进入的东西(2356, 2357, 2376节),因而是指入口。这就是为何“关上门”表示堵住入口,或阻止进入。在来世,入口是通过将善人与恶人分开被堵住的,以防止善人被虚假的说服和邪恶的欲望侵扰,因为从地狱散发出来的东西,或说从地狱吹来的风无法入侵天堂。在肉身生活中,入口是通过虚假的原则或假设和说服在那些处于良善的人中间变得无力被堵住的。每当有邪恶的虚假或虚假的邪恶被灌输给他们,无论是以恶人的话语,还是以恶灵或魔鬼的思维灌输时,与他们同在的天使就立刻将它转移开,并把它弯向这些人已经确认的某种真理和良善。无论他们的肉体遭受多大的痛苦,天使都会这样做,因为天使认为与灵魂相比,肉体什么都不是,或说与灵魂相比,天使视肉体如同虚无。
当一个人还留在肉体事物中时,他的思维或观念和感知如此笼统和模糊(参看2367节),以致他几乎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仁之良善。这也是因为他不知道何为仁爱,或何为邻舍。但要知道谁拥有这种良善。凡拥有良心的人,也就是凡拒绝从公义与公平并良善与真理中偏离一点点,并且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公义与公平并良善与真理本身的人都拥有良心。基于这些理由拒绝就是出于良心拒绝。这些人因有良心,故对其邻舍的想法和愿望都是好的,并且不求任何回报,即便这个人是他们的仇敌。他们就是那些处于仁之良善的人,无论他们是在教会之外还是在教会之内。若在教会之内,他们就崇敬主,愿意听从并遵行祂的教导。
另一方面,那些沉浸于邪恶的人没有良心。他们不关心公义与公平,除非他们能由此赢得似乎关心公义与公平的名声。他们不知道影响属灵生命的良善和真理是什么,甚至把它当作毫无生命的东西而加以弃绝。此外,他们对邻舍的想法和愿望都是坏的;如果邻舍不赞成他们,他们还会对他施加伤害,哪怕是朋友,并以此为乐。就算他们真的行了什么善事,那也是为了得到某种回报。在教会,像这样的人暗中否认主,并且在不危及地位、利益、名声或生命的情况下,他们会公开如此行。
然而,要知道,有些人以为自己并未处于良善,实际上却处于其中了;而有些人以为自己处于良善了,实际上却并未处于其中。有些人之所以以为自己并未处于良善,实际上却处于其中了,是因为当他们私下反思自己里面的良善时,那时与他们交往的天使就立刻将这良善不存在的想法灌输给他们,以防止他们将这良善归给自己,并防止他们的思维游离到自我功德上,从而游离到高人一等上。没有这种守护,他们就会陷入试探。
有些人之所以以为自己处于良善了,实际上却并未处于其中,是因为当他们反思这良善时,与他们相伴的邪恶魔鬼和灵人就立刻将他们处于良善的想法灌输给他们,因为恶人将良善等同于快乐,认为快乐就是良善。事实上,他们会暗示凡这些人为了爱自己、爱世界而为他人所行的良善都应得到回报,甚至在来世也应得到回报。正因如此,他们比其他人赚得更多功德,与自己相比蔑视其他人,甚至认为他们一文不值。说来奇怪,如果他们的思维与此稍有不同,他们就会陷入试探,并在这试探中屈服。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