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此外,天使天堂如此浩大,以致它与人体的每一个部分相对应,成千上万个个体对应于每一个肢体、器官和内脏,还对应于各自的每种情感。我蒙允许得知,就其一切对应而言,该天堂若不凭借众多星球上的居民,是绝无可能存在的。天堂与主对应,人就其每一个细节而言,与天堂对应,以致在主眼里,天堂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人,可称作巨人(AC 2996, 2998, 3624-3649, 3636-3643, 3741-3745, 4625)。关于人及其所属一切事物与巨人,也就是天堂的这种对应关系,已通过记事被大体描述出来(AC 3021, 3624-3649, 3741-3751, 3883-3896, 4039-4051, 4215-4228, 4318-4331, 4403-4421, 4527-4533, 4622-4633, 4652-4660, 4791-4805, 4931-4953, 5050-5061, 5171-5189, 5377-5396, 5552-5573, 5711-5727, 10030)。
4715.“于是打发他出希伯仑谷”表从神性属世和感官层发出。这从“打发”、“谷”和“希伯仑”的含义清楚可知:“打发”是指发出并教导(see 4710节);“谷”是指那些在下面的事物(1723, 3417节);“希伯仑”是指主之教会的良善(2909节)。因此,这些话在此表示它要教导教会的低级事物,因为人们不理解高级事物。事实上,教导信,不教导仁的人绝无可能发觉教会的高级或内在事物;因为他没有引导他看见,并指示他某个具体观念是不是信仰的一部分,或是不是真理的必要资本。但是,他若教导仁爱,就会拥有良善。这良善对他来说就是真理,并引导他;因为一切真理皆源于良善,并与良善有关;或也可说,信的一切皆源于仁,并与仁有关。仅凭属世之光,谁都能知道,教义的一切事物都关注生活。
这些话表示从神性属世和感官层发出,这层含义就是它们的高级意义。因为“教会的低级事物”用来描述那些来源于主的神性属世和感官层的事物。并不是说在主里面,这些事物都是低级的,因为在主及其神性人身里面,一切事物都是无限的;事实上,祂在两个本质上都是耶和华(2156, 2329, 2921, 3023节)。这些事物之所以低级,是因为对人来说,情形就是如此。那些系感官人的人凭感官来理解在主里面并从主发出的事物,而属世之人则以属世观念来理解它们。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接受者的性质。然而,那些系属天人,因而真正理性的人能觉察到内在事物。对于他们,可以说,他们出于主的神性理性层教导人。如前所述,这就是这些话的高级意义。
“谷”表示教会的低级事物,这一点从圣言中的其它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论异象谷的预言:有什么事使你们上去,全都上房顶呢?因为主万军之耶和华使异象谷有溃乱、践踏、烦扰的日子。(以赛亚书22:1, 5)
“异象谷”表示关于属灵事物的谬念或幻想,这些谬念是由感官印象,因而由低级事物形成的。又:
你佳美的谷遍满战车,也有马兵在城门前排列。(以赛亚书22:7)
“佳美的谷”表示属世人或外在人里面的良善与真理。又:
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耶和华的路,修平我们神的道。一切山谷都要填高。(以赛亚书40:3-4)
“谷”表示低级事物。
耶利米书:
你怎能说,我没有玷污,没有随从众巴力?你看你谷中的路,就知道你所行的如何。(耶利米书2:23)
“谷”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和感官印象,也就是他们用来败坏真理的低级事物。又:
耶和华说,住山谷和平原磐石上的居民,我与你们为敌;你们说:谁能下来攻击我们?(耶利米书21:13)
“住山谷和平原磐石上的居民”表示没有仁在里面的信。又:
行毁灭的必来到各城,并无一城得免。山谷必至败落,平原必被毁坏。(耶利米书48:8)
此处意思也一样。又:
背道的女子哪,你们为何因有山谷,就是水流的山谷夸张呢?(耶利米书49:4)
“山谷”表示敬拜中的外在事物,也就是最低层。
以西结书:
我必在以色列给歌革一块坟地,就是他们所经过的谷;在那里,他们必葬埋歌革和他的群众,就称那地为哈们歌革谷。(以西结书39:11,15)
“歌革”表示那些处于没有内在的外在敬拜之人(1151节),他的坟地因此被称为“他们所经过的谷”和“哈们歌革谷”。诗篇:
我虽然行过幽谷,也不怕遭害。(诗篇23:4)
“幽谷”表示低级事物,相对来说,这些事物在幽暗中。
由于山谷在大山和小山之间,并且在它们下面,故“山谷”表示教会的低级或外在事物;因为“小山”和“大山”表示它的高级或内在事物,“小山”表示仁爱的事物,“大山”表示对主之爱的事物(795, 1430, 2722, 4210节)。由于“迦南地”表示主的国度和祂的教会,所以教会被称为“有山有谷,天上的雨水滋润之地”(申命记11:11)。此处之所以说约瑟被打发出希伯仑谷,是因为他被差遣到那些教导信的人那里(参看4705节)。那些处于信,却未处于仁的人执守低级事物;因为在他们当中,信只存于记忆,由此挂在嘴上,而不是存于内心,由此存于行为。
4622.在来世,蒙福者的居所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并且被建造得如此优雅,以至于可以说是建筑艺术本身的化身,或该艺术的直接产物(关于该主题,可参看前面所描述的经历,1119, 1626-1630节)。这些居所不仅通过视觉,还通过触觉显现给蒙福的人;在来世,一切事物都适合灵人和天使所拥有的感觉能力。因此,他们的居所具有的性质与世人用肉体感官所感知到的物体不一样,而是与来世之人的感官所感知到的物体一样。我意识到,这对许多人来说难以置信;因为他们不相信任何无法用肉眼看见,或用肉手摸到的事物。因此,今天的人因其内层关闭,故对存在于灵界或天堂中的事物一无所知。诚然,他出于圣言和教义会说,有一个天堂,那里的天使都生活在喜乐和荣耀中;但除此之外,他什么也不知道。他的确想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但当被告知时,他还是什么也不信,因为他发自内心否认这类事物的存在。他想知道的原因无非出于唯独由教义所引发的好奇心,而非出于基于真正信仰的任何快乐。那些没有任何真正信仰的人也发自内心否认;而那些拥有这种信仰的人则从各种源头获得关于天堂及其喜乐和荣耀的观念。人人都能凭他所获得的任何知识和理解这样做,即使简单人也能凭他们通过身体感官所感觉到的事物如此行。
即便如此,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以下观念:灵人和天使所享有的感觉远远比世人的敏锐得多;也就是说,他们拥有视觉、听觉和嗅觉,以及某种类似于味觉和触觉的事物,尤其拥有属于情感的快乐。如果人真的相信他们的内在本质是灵,肉体及其感官和肢体仅适合在这个世上使用;而灵及其感官和肢体适合在来世使用,他们无需帮助,几乎自动进入关于死后其灵之状态的观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反思,灵必是那个能思考、有欲求、有渴望、有感情的真正的人自己;并进一步反思,出现在肉体中的一切感觉能力属于灵,仅通过由此而来的流注而属于身体。以后他们还会通过许多考虑和其它证据确认这个观念,以这种方式最终更以他们灵的能力为快乐,而不是以他们肉体的能力为快乐。
关于这个问题,还需要说的是:并不是人的肉体在看、听、嗅、通过触摸感觉,而是人的灵。正因如此,当灵离开身体时,它仍保留自己的感觉能力,和在肉体中时一样。事实上,现在这些感觉要敏锐得多。因为属于肉体的事物相对于属于灵的事物更粗糙,故钝化了这些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甚至变得更迟钝,因为这人将它们浸没于地上和世俗事物中。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灵所拥有的视觉和听觉远远比人在肉体中所拥有的敏锐得多。说来令人吃惊,灵也拥有嗅觉,尤其拥有触觉。因为灵人能看到彼此,听到彼此,摸到彼此。此外,凡相信死后生命的人也能从以下事实推论出这一点:没有感觉,就不可能有生命;生命的确切性质取决于感觉的性质。事实上,他会推论出,理解力无非是对内在事物的一种更敏锐的感官觉知,而更高级、更优越的理解力是对属灵事物的感官觉知。这也解释了为何理解力及其对事物的觉知被称为内在感觉。
就刚死后人的感觉能力而言,情况是这样:一旦人死亡,其身体的各个部位变得冷,他就被提升进入生命,同时进入一种包含所有感觉能力 的状态。一开始,他几乎没有意识到他已不在肉体中,因为那时,他所享有的感觉使他有如此想法。但当他发现,他的感觉能力比以前更敏锐了,尤其他开始与其他灵人交谈时,便意识到他在来世,其身体的死亡是其灵生命的延续。我曾与我的两个熟人交谈过,就在他们被埋葬的那一天;其中一位通过我的眼睛看到自己的棺材和棺材架。由于这个人享有他在世上所拥有的一切感觉,所以他和我谈论他的葬礼,而我就在给他送葬的队伍当中。关于他的肉体,他说,他们应该把它扔掉,因为他本人还活着。
然而,要知道,那些在来世的人若不通过某个世人的眼睛,就无法看到世上的任何事物。他们之所以能通过我的眼睛看到,是因为我既在灵里与他们在一起,同时也在肉体中与那些在世上的人在一起(参看1880节)。还要知道,我看那些在来世与我交谈的人用的是我的灵眼,而不是我的肉眼。我看他们看得很清楚,有时比用肉眼看得还要清楚;因为蒙主的神性怜悯,我灵的感官被打开了。
不过,我意识到,那些唯独沉浸于肉体、地上和世俗事物的人,也就是那些以这类事物为其目的的人,不会相信目前我所说的话。因为这种人除了因死亡而消散的事物外,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概念。我还意识到,那些对灵魂进行大量思考和调查,同时却不明白人的灵魂就是他的灵,他的灵就是活在肉体中的这个人自己之人也不会相信我说的这些话。因为这些人对灵魂没有其它概念,只是认为它是某种像思维,或火焰,或以太的东西,唯独进入肉体的器官形式运作,而不进入那些属于肉体中的灵的更纯粹形式运作;因而认为灵魂是诸如必与肉体一起消散的那种事物。那些因误以为自己比谁都更有智慧、从而夸大自己形像而确信此类观念的人尤其不相信。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