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此外,天使天堂如此浩大,以致它与人体的每一个部分相对应,成千上万个个体对应于每一个肢体、器官和内脏,还对应于各自的每种情感。我蒙允许得知,就其一切对应而言,该天堂若不凭借众多星球上的居民,是绝无可能存在的。天堂与主对应,人就其每一个细节而言,与天堂对应,以致在主眼里,天堂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人,可称作巨人(AC 2996, 2998, 3624-3649, 3636-3643, 3741-3745, 4625)。关于人及其所属一切事物与巨人,也就是天堂的这种对应关系,已通过记事被大体描述出来(AC 3021, 3624-3649, 3741-3751, 3883-3896, 4039-4051, 4215-4228, 4318-4331, 4403-4421, 4527-4533, 4622-4633, 4652-4660, 4791-4805, 4931-4953, 5050-5061, 5171-5189, 5377-5396, 5552-5573, 5711-5727, 10030)。
5536.“你们使我丧失我的孩子”表如此教会就不复存在了。这从雅各的代表和“丧失”的含义清楚可知。指着自己说这句话的雅各是指真理之良善(参看3659, 3669, 3677, 3775, 4234, 4273, 4538节);它因是真理之良善,故也是教会,因为良善才是教会的本质要素;因此,无论你说真理之良善,还是说教会,意思都一样,因为有真理之良善与他同在的人就有教会与他同在。“雅各”代表教会(参看4286, 4520节),他的儿子们代表教会真理(5403, 5419, 5427, 5458, 5512节)。“丧失”是指剥夺教会的真理与良善,在此是指剥夺由约瑟、便雅悯和西缅所代表的那类真理,如下文所述。
“丧失”之所以表示剥夺教会的真理,是因为教会好比一个婚姻,它的良善好比丈夫,它的真理好比妻子,由该婚姻所生的真理好比儿子,所生的良善好比女儿,等等。因此,当提到丧失的状态或丧失的行为时,它表示教会被剥夺了真理,由此不再是一个教会。就这层意义而言,“丧失”(bereft,经上或译为丧掉、蹧践)或“丧子”(bereavement)也用于圣言其它各个地方,如以西结书:
我必打发饥荒和恶兽到你那里去,叫你丧子。(以西结书5:17)
又:
我若使恶兽经过那地而蹧践它,使地荒凉,以至因这些野兽,人都不得经过。(以西结书14:15)
利未记:
我也要打发田间的野兽到你们中间,使你们丧失儿女,剪灭你们的牲畜,使你们的人数减少,道路荒凉。(利未记26:22)
在这些经文中,“饥荒”表示缺乏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因而是指荒凉;“恶兽”是指源于邪恶的虚假;“地”是指教会;“打发饥荒和恶兽使地丧子”表示利用源于邪恶的虚假摧毁教会,因而是指彻底剥夺教会的真理。耶利米书:
我在这地的城门口,用簸箕簸了他们,使他们丧掉儿女。我毁灭我的百姓。(耶利米书15:7)
此处“丧掉”也表示剥夺真理。同一先知书:
愿你将他们的儿女交与饥荒,使他们被刀剑之手除灭;愿他们的妻丧子,且作寡妇。(耶利米书18:21)
“愿他们的妻丧子,且作寡妇”表示没有真理和良善。
何西阿书:
至于以法莲人,他们的荣耀必如鸟飞去,必不生产,不怀胎,不成孕。纵然养大儿女,我却必使他们丧人。(何西阿书9:11-12)
此处意思是一样的。以西结书:
我必使人,就是我的民,行在你上面。他们必得你为业,你必做他们的产业,你也不再使他们丧子。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为人对你说,你是吞吃人的,又使你的民丧子。(以西结书36:12-13)
此处“丧子”也表示剥夺真理。
以赛亚书:
你这专好宴乐、安然居住的,现在当听这话。你心中说,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我必不至寡居,也不知丧子之事。哪知,丧子、寡居这两件事在一日转眼之间必临到你。(以赛亚书47:8-9)
这论及巴比伦和迦勒底的女儿,也就是那些外在神圣,内在亵渎,并凭这神圣的外在自称教会的人。“丧子、寡居”表示剥夺良善与真理。又:
你举目向四方观看,他们都聚集来到你这里。你丧子以后所生的儿女还要在你耳边说,这地方我居住太窄,请让地方给我,让我居住。但你心里必说,我既丧子独居,是被放逐的,漂流在外,谁给我生这些,谁将这些养大呢?我独自一人被撇下,这些在哪里呢?(以赛亚书49:18, 20-21)
这论及锡安,或属天教会,论及它荒废之后的结实;“丧子”表示它在荒废时被剥夺的真理,但这些真理又得以恢复并剧增。
4038.“骆驼和驴”表良善之真理,无论是颇为外在的还是完全外在的。这从“骆驼”和“驴”的含义清楚可知:“骆驼”是指属世人的一般记忆知识(3048, 3071, 3143, 3145节),一般记忆知识是指较为低级或更为外在的良善之真理;“驴”是指还要低级的,也就是完全外在的属世良善之真理(2781节)。至于何为内层良善与真理,何为居间的良善与真理,以及何为颇为外在和完全外在的良善与真理,可参看前面所述(4009节)。
一般来说,人里面有三层区域,即肉体层,属世层和理性层。肉体层是最外层,属世层是居间层,理性层是内层。在人里面,只要其中一层掌管另一层,他要么被称为肉体的,要么被称为属世的,要么被称为理性的。人心智的这三个部分以奇妙的方式互通:肉体部分与属世部分相通,属世部分与理性部分相通。人刚出生时纯粹是肉体的,但里面拥有能得到完善的能力。后为,他变得属世,最后变得理性。由此可见,这一方与另一方之间是互通的。肉体部分藉着感官与属世部分相通,并且是以一种截然不同而又互相分离的方式通过属于理解或认知的事物和属于意愿的事物而相通;如果人要变成并成为完全的人,理解或认知和意愿这两种官能必须在人里面充分发展。视觉和听觉尤其服务于充分发展他的理解力,而其它三种感觉则尤其关注他的意愿。人心智的肉体部分藉着这些感觉与他的属世部分,就是前面所说的居间部分相通。因为通过感官进入的事物将自己置于属世层,如同置于一种容器。这种容器就是记忆。快乐和愉悦及其中的渴望属于意愿,被称为属世良善;记忆知识属于理解力,被称为属世真理。
人心智的属世部分通过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事物与其理性部分相通,这理性部分就是内层部分,如前所述。从属世层上升到理性层的事物也将自己置于理性层,如同置于一种容器。这种容器就是内部记忆,关于内部记忆,可参看前文(2469-2480节)。那里的祝福和幸福属于意愿,是理性良善的形式;而对事物的内在洞察,以及对它们的感知则属于理解或认知,这些洞察和感知的对象就被称作理性真理。这三者(即肉体层,属世层和理性性)构成人,并且这三者之间是互通的。外部感官是人心智的肉体部用来与其理性部分相通的工具;内部感官则是其心智的属世部分用来与其理性部分相通的工具。因此,那些存在于人心智的属世部分、源于适合身体的外部感官的事物就是那被称作颇为外在和完全外在的良善之真理的。而那些源于适合其灵并与理性层相通的内部感官的事物则是那被称作内层良善与真理的。介于这二者之间并参与这二者的事物就是那被称作居间良善与真理的。这三组依次始于内层,就是“羊群、仆婢、骆驼和驴”所表示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