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此外,天使天堂如此浩大,以致它与人体的每一个部分相对应,成千上万个个体对应于每一个肢体、器官和内脏,还对应于各自的每种情感。我蒙允许得知,就其一切对应而言,该天堂若不凭借众多星球上的居民,是绝无可能存在的。天堂与主对应,人就其每一个细节而言,与天堂对应,以致在主眼里,天堂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人,可称作巨人(AC 2996, 2998, 3624-3649, 3636-3643, 3741-3745, 4625)。关于人及其所属一切事物与巨人,也就是天堂的这种对应关系,已通过记事被大体描述出来(AC 3021, 3624-3649, 3741-3751, 3883-3896, 4039-4051, 4215-4228, 4318-4331, 4403-4421, 4527-4533, 4622-4633, 4652-4660, 4791-4805, 4931-4953, 5050-5061, 5171-5189, 5377-5396, 5552-5573, 5711-5727, 10030)。
8715.“十夫长”表处于第三位的首要真理。这从“夫长”和“十”的含义清楚可知:“夫长”(首领)是指首要真理,如前所述;“十”也指大量或许多,不过是处于更小层级上的,因为“十”在“百”之下。“数十”或“十”也表示许多(参看3107, 4638节)。被派管理一千人、一百人或十人的夫长或首领在从一切数字抽象出来的意义上代表处于第一层级、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的许多真理。对数字的这种运用同样可见于圣言的别处,例如主论及“欠一万(即十千)他连得的仆人”和“欠他一百第那流的同伴”(马太福音18:24, 28)的地方;以及论及“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酌量他能否用一万(即十千)兵去敌那领二万(二十千)兵”(路加福音14:31)的地方。同样在启示录:
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捉住那龙,把他捆绑一千年;把他扔进无底深渊,使他不得再迷惑列族。等到那一千年完了。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启示录20:1-3, 5)
在这段经文中,“一千”不是指一千,而是指大量,没有任何数字的概念。同样在摩西五经:
耶和华必向爱祂的人施怜悯,直到千代。(出埃及记20:5, 6; 申命记5:9, 10; 7:9;以及耶利米书32:18)
诗篇:
祂所吩咐的话,直到千代。(诗篇105:8)
又:
虽有千人仆倒在你旁边,万(十千)人仆倒在你右边,这灾却不得临近你。(诗篇91:7)
又:
神的战车有二十千,制造和平的人成千上万。(诗篇68:17)
又:
我们的羊有几千,我们的街上有十千。(诗篇144:13)
又:
在你看来,千年犹如一日。(诗篇90:4)
“一百”和“十”差不多也是这种情况,因为更小的数字或因子与这个数字的幂所表相同(参看5291, 5335, 5708, 7973节)。“一百”,以及“十”表示大量(参看3107, 4400, 4638节)。
4215.“亲吻他儿子和女儿”表承认这些真理,以及对这些真理的情感。这从“亲吻”、“儿子”和“女儿”的含义清楚可知:“亲吻”是指出于情感的结合(参看3573, 3574节),因而是指承认,因为哪里有通过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哪里就有对它们的承认;“儿子”是指真理和真实事物(489, 491, 533, 1147, 2623, 3773节);“女儿”,就是此处的拉结和利亚,是指对这些真理的情感(3758, 3782, 3793, 3819节)。
“亲吻”表示出于情感的结合是出于对应;因为天堂与人体的一切器官并肢体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如各章末尾所说明的。人的内在事物与脸上的各个部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因此他的面部表情能显示他的总体心态,而他的眼睛则能显示这种心态,就是其内在心智的内层。心智的思维与情感和身体的行为与姿势之间也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就那些自然的行为和姿势,以及那些非自然的行为和姿势而言,这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内心的谦卑会使人屈膝下跪,这是一种身体的外在姿势;更大和更内在的谦卑甚至使他俯伏在地。内心的欢喜快乐会引发歌唱和欢呼声;而难过和内在悲伤则会导致哭泣和哀号。但出于情感的结合会产生亲吻的动作。
由此明显可知,由于这种外在行为与内在美德相对应,所以它们是内在事物的可见迹象;作为可见迹象的它们含有某种内在事物在里面,而它们就从这内在事物取得自己的品质或特性。然而,对那些渴望通过外在行为给人以他们拥有这些内在美德的印象之人来说,他们的外在行为同样是可见的迹象,但却是伪装、虚伪和欺骗的迹象。这就是亲吻的情形,因为人人都想通过亲吻来表达他对另一个人由衷的爱。事实上,凡给人以他拥有内在美德之人都知道,亲吻源于内心或出自这种爱,是出于情感联结的标志。他想凭着亲吻使他的邻人确信,他是由于他里面的良善而爱他;而事实上,这全都是为他自己,为了他自己的地位、利益和名声,因而不是为了良善,而是为了邪恶。因为凡以自己为目的、而不是为促进良善的中间目的,并希望与别人联结以达到该目的之人,都陷入邪恶。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