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1.我不仅能凭木星灵的靠近和流注的温柔和甜蜜,还能凭以下事实认出他们的同在:他们的流注尽可能地施加在我脸上,使我笑容满面、开朗愉快,并且在他们同在期间一直这样。他们说,当他们造访他们星球的居民,以这种方式想要赋予他们安宁和衷心的喜悦时,就会把这种愉快的表情传给他们。我能感觉到他们所赋予的安宁和喜悦充满我的胸腔和内心。它将造成干扰和烦忧,并使头脑充满各种情绪的对未来的欲望和焦虑一扫而空。我通过这种方式能确定木星居民过得是哪种生活。各个星球居民的性质从来自那里的灵人的性质就能得知,因为每个人死后都会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当他成为一个灵人时,仍继续过着同样的生活。我发现,他们拥有祝福的状态,甚至拥有一种更为内在的幸福。我通过觉察到他们的内层没有向天堂关闭,而是打开而发现这一点;内层越向天堂打开,他们就越容易接受神的良善,这良善伴随着祝福和内在的幸福。那些不按天堂的次序生活的人则截然不同,他们的内层关闭,他们的外层则向尘世打开。
1861.“看哪,有冒烟的火炉”表示最浓密的虚假,“烧着的火把”表示恶欲的灼热。这从“冒烟的火炉”和“烧着的火把”的含义清楚可知:“冒烟的火炉”是指浓密的虚假,“烧着的火把”是指恶欲的灼热。经上之所以说“冒烟的火炉”,是因为一个人,尤其一个教会成员,若拥有某种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却不承认它,反而从心里否认它,甚至过着违背真理的生活,只会看似一个冒烟的“火炉”,他本人如同“火炉”,从他的仇恨中冒出的虚假则如同“烟”。产生这些虚假的恶欲则看似来自这种火炉的火把,这从来世的代表也明显看出来(从经历描述了这些代表,814, 1528节)。看似并变成这类事物的,正是仇恨、报复、残忍和通奸的欲望,尤其当这些欲望与欺骗混在一起时。
在圣言中,“火炉”、“烟”和“火”就表示这类事物,这一点从以下经文可以看出来。以赛亚书:
各人都是伪善的,是行恶的,并且各口都说愚昧的话。因为邪恶像火焚烧,烧灭荆棘和蒺藜,在森林的丛薮中着起来,旋转上腾,成为浮烟。因万军之耶和华的烈怒,地已变黑,百姓变得像烧火的燃料(直译为食物);无人顾惜弟兄。(以赛亚书9:17-19)
此处“火”表示仇恨,来自这火的“浮烟”表示这类虚假;“无人顾惜弟兄”描述了仇恨;因为这种人在天使看来,正如此处所描述的那样。
约珥书:
在天上地上,我要显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烟柱。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约珥书2:30, 31)
此处“火”表示仇恨,“烟柱”表示虚假,“日头”表示仁,“月亮”表示信。
以赛亚书:
地土要变为燃烧的沥青;昼夜不熄,其烟气永远上腾。(以赛亚书34:9-10)
“燃烧的沥青”表示可怕的恶欲,“烟气”表示虚假。
玛拉基书:
看哪,那日快到了,燃烧着像火炉!所有骄傲的和凡行恶的都必成碎秸,那要来的日子必用火点燃他们,不给他们留下根和枝。(玛拉基书4:1)
此处“燃烧的火炉”与前面所表相同;“根”表示仁,“枝”表示真理,它们将无一留下。
何西阿书:
以法莲因巴力犯罪;他必像禾场上被旋风吹去的糠秕,又像烟囱冒出的烟。(何西阿书13:1, 3)
“以法莲”表示一个变成这样的具有理解力的人。
以赛亚书:
强者必如麻丝屑,他的工作好像火星;他们都要一同焚烧,无人扑灭。(以赛亚书1:31)
这表示那些爱自己,或也可说,仇恨邻舍的人将被自己的恶欲点燃、烧尽。启示录:
巴比伦成了鬼魔的住处。看见烧她的烟,就喊着说。她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启示录18:2, 18; 19:3)
又:
他开了无底坑,便有烟从坑里往上冒,好像大火炉的烟。日头和天空,都因这坑里的烟昏暗了。(启示录9:2)
又:
有火、有烟、有硫磺,从马的口中出来。口中所出来的火与烟,并硫磺,这些杀了人的三分之一。(启示录9:17-18)
又:
拜兽的,必喝神烈怒的酒;此酒斟在神愤怒的杯中纯一不杂。他要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启示录14:9-10)
又:
第四位天使把他的碗倒在日头上,叫日头用火烤人。人被大热所烤,就亵渎神之名。(启示录16:8-9)
在启示录,经上同样说:
他们被扔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启示录19:20; 20:14, 15; 21:8)
在这些经文中,“火”表示恶欲,“烟”表示虚假,它们将在末期掌权。当约翰的内视或内眼被打开时,他就看见这些事物,正如它们在来世的样子。灵人和死后的灵魂也会看见类似事物。由此可见地狱之火是什么,它无非是仇恨、报复和残忍,或也可说,自我之爱,因为这爱会变成这种可见的形式。具有这种性质的人只要活在肉身,无论他表面看上去是什么样,当被天使仔细查看时,在他们眼里只会以这种方式显现;也就是说,他的仇恨看似火把,源于仇恨的虚假看似冒烟的火炉。
论到这火,主在马太福音中如此说:
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马太福音3:10; 路加福音3:9)
“好果子”表示仁爱,凡丧失仁爱的人就把自己“砍下来,丢在火里”。同一福音书:
人子要差遣祂的天使,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孽的,从祂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马太福音13:41-42, 50)
此处意思一样。又:
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马太福音25:41)
此处意思一样。
他们被“丢在永火或火烧的地狱(Gehenna,希腊文:欣嫩子谷)里”、“他们的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马太福音18:8-9; 马可福音9:43-49)具有相同的含义。路加福音:
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路加福音16:24)
此处意思也一样。
那些不知道主国度的奥秘之人,会以为是主把恶人投入地狱,或丢在这种火里,这火是仇恨之火,如前所述。而真相完全不是这样,因为正是人自己,或魔鬼般的灵将自己丢下去。然而,由于表面上看,似乎是主把他们丢下去,所以圣言照着表象,事实上照着感官错觉来表述这一点。这种表述对犹太人来说尤为必要,因为他们根本不愿接受任何东西,除非与他们的感官一致,无论这些感官会犯多么大的错误。这就是为何字义,尤其预言部分的字义充满这类表象。
如耶利米书: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早晨要施行公平,从压迫者手中解救被抢夺的,免得我的烈怒因你们的恶行如火发出、燃烧,无人能熄灭。(耶利米书21:12)
“要施行公平”是指说真理;“从压迫者手中解救被抢夺的”是指行仁之良善;“火”表示对那些不做这些事,也就是活在仇恨的虚假之中的人的地狱惩罚。从字义上看,这种“火”和“烈怒”被归于耶和华;但从内义上看,情况正好相反。
同样,在约珥书:
耶和华的日子:它前面,火吞灭一切,它后面,火焰燃烧。(约珥书2:1, 3)
诗篇:
从祂鼻孔冒烟上腾,从祂口中发火烧尽,从祂身上冒出燃烧的炭。幽暗在祂脚下。(诗篇18:8-9)
摩西五经:
在我怒中有火燃起,要一直烧到最低的地狱,把地和地的出产都烧灭掉,连山的根基也烧着。(申命记32:22)
此处“火”表示仇恨,“烟”表示存在于人里面的虚假,它们被归于耶和华或主,原因如前所述。在地狱,表象也是这样,即:似乎是耶和华或主做了这些事,但事实恰恰相反;是他们对自己做了这一切,因为他们就住在仇恨的火中。由此明显可知,人若不知道圣言的内义,多么容易陷入错觉。
当律法颁布时,百姓在西乃山上看到的“烟”和“火”也一样。因为耶和华或主照着各人的品质和性情而向各人显现。在属天天使看来,祂就像太阳;在属灵天使看来,祂就像月亮;在所有善人看来,祂就像各种快乐、悦人的光;但在恶人看来,祂就像烟和吞灭的火。当律法颁布时,犹太人毫无仁爱;相反,爱自己和爱世界在他们当中掌权;因此,邪恶和虚假在他们里面完全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在他们看来,主就像烟和火;而与此同时,祂在天使看来则像太阳和天堂之光。
主向犹太人如此显现是由于他们的秉性,这一点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
耶和华的荣耀住在西乃山上。耶和华荣耀的景象在山顶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就像吞灭的火。(出埃及记24:16-17)
又:
西乃山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临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同火炉的烟一般,整座山大大地震动。(出埃及记19:18)
申命记:
你们近前来,站在山下,山上有火烧着,直冲天心;并有黑暗、密云、幽暗。耶和华从火中间对你们说话。(申命记4:11-12; 5:22)
又:
你们听见从黑暗中间出来的声音,山上有火烧着的时候,都来就近我,说,现在我们何必死呢?因为这大火将要吞灭我们;我们若再听见耶和华我们神的声音,就必死亡。(申命记5:23-25)
如果过着仇恨和它所产生的垃圾的生活之人真的看见主,情况是一样的。这种人不可避免地从他的仇恨和这仇恨所产生的肮脏行为来看祂。这些东西就是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的光线的接受者,它们会将这些光线转化为这种火、烟和幽暗。从这些经文也明显可知“冒烟的火炉”是什么,“烧着的火把”又是什么,就是在末期占据教会的最浓密的虚假和最肮脏的邪恶。
933.“冷与热”表示正在重生之人的状态,就对信和仁的接受而言,这种状态类似于冷和热:“冷”表示无信和仁,“热”表示(信和)仁。这从圣言中“冷和热”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这两个词要么论及将要重生的人,要么论及已经重生的人,要么论及教会。这个问题同样从整个思路,也就是上下文明显看出来,因为论述的主题是教会。前一节论述的是,人将再也不能以这种方式毁灭自己了,而本节论述的是,总有某个教会会出现。首先描述的是教会产生时的情况,也就是人正在重生,以成为教会时的情况,然后描述的是这个重生之人的性质;如此对主题的阐述就涵盖了教会成员的每个状态或整个状态。
人正在重生时的状态类似于“冷和热”的状态,或无信和仁的状态,以及有信和仁的状态。若不通过经验,事实上通过反思经验,这一点无法向任何人轻易显明。由于如今很少有人正在重生,并且在正重生的人当中,反思或能反思其重生状态的人即便有,也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简要说说这个主题。当人正在重生时,他便从主那里获得生命,因为在此之前,不能说他活着,属世界和肉体的生命并不是生命;唯独属天和属灵的生命才是生命。人通过重生从主那里获得真生命;他之前并无生命,故在无生命和真生命,也就是无信和仁与某种信和仁之间交替。无信和仁在此由“冷”来表示,而某种信和仁则由“热”来表示。
关于这个主题,情况是这样:每当人沉迷于肉体和世俗事物时,信和仁就不存在,也就是说,这是“冷”的时期。因为在这种时候,活跃的是肉体和世俗事物,因而是他自己的东西。只要人把心思全放在这些东西上,他就缺乏或远离信和仁,甚至根本不去思想属天和属灵事物。原因在于,天堂事物和肉体事物决无可能在一个人里面共存,因为人的意愿已全然败坏。但当人的肉体和意愿的事物不再活跃,而是沉寂下来时,主就会通过他的内在人作工;这时,他就处于信和仁,在此被称为“热”。当他回到肉体时,就又生活在“冷”中;当肉体或属肉体之物沉寂下来,可以说不存在时,他就生活在“热”中。这两种状态来回交替。因为人的情况是这样:在他里面,属天和属灵事物无法与他的肉体和世俗事物共存,而是来回交替。这就是将要重生的每个人所经历的,并且只要他处于重生的状态,这种情形就会持续下去。因为人只能这样重生,也就是从死人变成活人,别无他法;原因如前所述,他的意愿已全然败坏,因而与他从主那里所获得的新意愿完全分离;这个新意愿是主的,不是这个人自己的。由此明显可知,此处“冷与热”表示什么。
每个重生之人都能从经验知道这是事实。也就是说,当沉迷于肉体和世俗事物时,他就缺乏并远离内在事物,以至于不但不去思想它们,反而一想到它们就感到冷;但当肉体和世俗事物沉寂下来时,他就处于信和仁。他从经验也能知道,这些状态彼此交替。这就是为何当肉体和世俗事物开始过量并想要掌权时,他就陷入困境和试探,一直持续到他被带回这种状态:外在人服从或顺从内在人。外在人永远不会服从或顺从,除非它沉寂下来,可以说不存在。上古教会的最后一代无法重生,因为如前所述(310:1, 398, 640, 875:4, 927:2节),对他们来说,理解力的事物和意愿的事物构成一个心智;因此,其理解力的事物无法与意愿的事物分离,所以他们不能轮流处于属天、属灵事物与肉体、世俗事物。他们对天堂事物不断感觉寒冷,对恶欲则不断感觉温暖,所以他们不可能有交替。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