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2.我还被指示木星居民的脸是什么样子。我没有看到木星居民本身,而是看到脸和在世时一样的灵人。不过,在指示之前,他们天使中的一位出现在一片亮云后面给予准许;然后就有两张脸被指给我看。它们类似于我们地球人的脸,又白皙又漂亮,还闪耀出诚实和谦逊。
当木星灵在场时,我们地球人的脸看上去比平常要小。这是由于这些灵人所具有的观念的结果,即:他们认为自己的脸更大。因为他们在世时认为,死后他们的脸会更大,并且呈圆形。由于这种观念被印在他们身上,所以它就留了下来,等他们成为灵人时,便觉得自己有一张更大的脸。
他们之所以认为他们的脸会变大,是因为他们说,脸并非身体的一部分,而是能使他们看见、听见、说话并表达自己想法的部位。而心智便因此透过脸闪耀出来,以致他们认为脸就是心智所取的形式。他们知道,在世生活结束后,他们会变得更智慧;所以他们认为他们心智的形式,因而他们的脸会变大。
他们还相信,他们死后会感觉到有一团火温暖他们的脸。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当中更有智慧者知道,火在灵义上表示爱;爱就是生命之火,正是这火赋予天使生命。他们当中那些生活在天堂之爱中的人会得偿所愿,感觉他们的脸变得温暖;并且其心智的内层被爱点燃。
因此,木星居民经常清洗、洁净自己的脸,并小心保护,避免晒伤。他们所穿的衣服是用蓝树皮或软木制成的,他们还用这些树皮或软木制成的覆盖物将自己的头包裹起来遮住脸。
关于我们地球人的脸,他们透过我的眼睛看到后说,它们并不漂亮。它们的美在于皮肤的外层,而非在于出自内在的纤维。他们看到有些人脸上长满疣和脓疱,或变形,感到很惊讶,声称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脸。不过,有些脸他们是喜欢的,这些脸总是挂着微笑,并且嘴唇微微撅起。在圣言中,火在正反两方面意义上都是指爱(AC 934, 4906, 5215)。神圣的天堂之火是指神性之爱,和属于这爱的一切情感(AC 934, 6314, 6832)。地狱之火是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以及属于这些爱的一切欲望(AC 965, 1861, 5071, 6314, 6832, 7575, 10747)。爱是生命之火,这爱实实在在是生命本身的源头(AC 4906, 5071, 6032)。灵人和天使看不到这个太阳系之内的东西,但他们透过我的眼看到了这些事物(AC 1881)。
2520.“他说,主啊,连公义的民族你也要杀害吗”表示教义的良善和真理会被除灭吗?这从“民族”的含义清楚可知,“民族”是指良善(参看1259, 1260, 1416节)。由于“公义的民族”论及亚比米勒的民族,而“亚比米勒”表示信之教义,所以“公义的民族”在此表示良善和真理,因为教义教导这两者。
显而易见,这些话是出于对全人类的情感或爱的热情来说的,或说这些话反映了对全人类的情感或爱的热情。甚至当主还没有脱去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人性时,这爱就指导祂的思维。尽管主从神性感知到,信之教义只来自一个属天源头,但祂仍想满足人类的需求。由于人类不接受任何东西,除非能在自己的理性心智或理性思维中对这种东西形成某种观念,所以经上说“连公义的民族你也要杀害吗”,意思是,教义的良善和真理会被除灭吗?人不接受任何东西,除非他能在他的理性心智或理性思维中对它形成某种观念,这一点从人对神性奥秘所怀有的想法明显看出来。源于世俗事物或类似世俗事物的东西的一些观念总是粘附在这些想法上;它们通过这些观念被保留在记忆中,并在思考的时候重现。因为没有源于世俗事物的某种观念,人就不能进行思考。因此,来自一个神性源头的真理若赤裸裸地呈现出来,就永远不会被接受,因为它们完全超出人的理解范畴,因此完全超出他的信仰;对那些处于外在敬拜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以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神性本身只能住在神性中,因而只能住在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中,并通过祂的人身或人性而与人同在。如果请教理性,理性会说,神性本身能住在任何人的人性中。再说,任何事物若不来自主,因而来自那为一的神性,都不神圣。如果请教理性,理性会说,神圣之物也可以来自其它源头。
又:人不从自己活着、行善、相信真理,甚至不从自己思考。相反,良善和真理来自主,而邪恶和虚假来自地狱。此外,就连地狱,确切地说,那些在地狱里的人也不从自己思考,而是和世人一样接受主的良善和真理。如果请教理性,理性会拒绝这一切观念,因为它不明白。它同样会拒绝以下观念:没有人会因他所行的良善和所教导的真理而得赏赐或回报;外在之物无关紧要,只有内在之物是重要的,或说外在之物毫无贡献,只有内在之物才能成就事情;重要的是,行善时有多少对良善的情感,教导真理时有多少来自良善的对真理的情感,做这些事有多少是为了自己。这样的例子我还能举出上千个。
正因人类理性具有这种性质,所以圣言照着人的理解能力,以及他固有的性情来说话。这解释了为何圣言的内义不同于它的字义。这一点从旧约圣言很清楚地看出来,旧约中的绝大多数事物是照着生活在那些时代的人的理解能力和固有的性情来写的。这解释了为何关于死后生活,永恒救赎和内在人,经上说得如此之少,几乎什么也没说。因为那时,有教会存在于其中的犹太和以色列人具有这种性质:如果这些事向他们披露了,他们不仅不明白,还会加以嘲笑。如果向他们披露,弥赛亚或基督要来永远拯救他们的灵魂,情况也一样:他们也会把它当作无关紧要的事而加以弃绝,这也可从现在这个民族明显看出来。即便是现在,如果你向他们提内在之物或属灵之物,或告诉他们,弥赛亚不会是世上最大的君王,他们也会嘲笑。
这就是为何主有时像先知那样说话,其余的话则用比喻来说,如祂自己在马太福音所说的:
耶稣说,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是因为看见的人看不见,听见的人听不见,他们也不明白。(马太福音13:13)
“看见的人”和“听见的人”是指教会中那些虽看见、听见,却仍不明白的人。约翰福音:
主叫他们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们眼睛看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 我就医治他们。(约翰福音12:40)
他们“回转过来”并得“医治”暗示,他们后来仍会弃绝祂的话,从而亵渎它们,而亵渎必带来永恒的诅咒(参看301-303, 582, 1008, 1010, 1059, 1327, 1328, 2051, 2426节)。然而,主在许多地方披露了圣言的内层事物,但仅为智者披露。
出埃及记36:1-38
1.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并一切心里有智慧的人,耶和华将智慧和聪明放在他们里面,叫他们知道怎样作圣所各样使用的工,都要照耶和华所吩咐的去作。
2.摩西将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以及凡心里有智慧的,就是耶和华把智慧放在他们心里的人,凡心里受感前来作这工的人,都召了来。
3.他们从摩西面前收了以色列人为作圣所使用之工所拿来的一切供物;他们还每早晨把甘心祭带来给摩西。
4.凡作圣所一切工的智慧人,人人都离开他们所作的工。
5.他们和摩西说话,说,百姓带来的太多,比耶和华吩咐所作的工所需要使用的,足而有余。
6.摩西下令,他们就在全营中宣告说,无论男女,不必再为圣所的供物做任何的工。这样他才拦住百姓不再拿来。
7.工料够作一切当作的工,而且有余。
8.在这作工的人中间,凡心里有智慧的,用十幅幔子作居所;这幔子是他用捻的细麻和蓝色、紫色、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制造的,并用巧思者的手工绣上基路伯。
9.一幅幔子长二十八肘,一幅幔子宽四肘。所有的幔子都是一样的尺寸。
10.他使这五幅幔子幅幅相连,又使那五幅幔子幅幅相连。
11.他在一组相连的幔子末幅边上作蓝色的钮扣,在另一组相连的最外面的幔子末幅边上也照样作。
12.他在这一幅幔子上作五十个钮扣,在另一组相连幔子的末幅边上也作五十个钮扣,这些钮扣都彼此相对。
13.他又作五十个金扣钩,用扣钩使幔子一一相连;这样就成了一个居所。
14.他用母山羊毛织幔子,作为居所以上的罩棚;共做了十一幅幔子。
15.一幅幔子长三十肘,一幅幔子宽四肘。十一幅幔子都是一样的尺寸。
16.他把五幅幔子单独连在一起,又把六幅幔子单独连在一起。
17.他在这相连的最外面的幔子末幅边上作五十个钮扣,在另一组相连的幔子末幅边上也作五十个钮扣。
18.他又作五十个铜扣钩,使罩棚连在一起,可以成为一个。
19.他用染红的公羊皮作罩棚的盖,再用獾皮作上面的盖。
20.他用皂荚木作居所的板站立着。
21.一块板长十肘,一板块宽一肘半,
22.一块板有两榫(即两手)一一衔接。居所一切的板都是这样作。
23.他给居所作板,给南边,即朝南作二十块板。
24.在这二十块板底下,他又作四十个银座,给这两榫(即两手)在一个板底下作两座,给那两榫在一个板底下作两座。
25.给居所的另一边,就是北边,他也作了二十块板,
26.和它们的四十个银座,这一板底下有两座,那一板底下也有两座。
27.给居所的双腿,就是朝海那面(即西面),他作了六块板。
28.他给居所双腿的拐角作了两块板。
29.在下头它们是成双的,一起直到上头,即直到一个环子。给这两个在两个拐角上都是这样作。
30.有八块板和它们的银座,共十六座,各有两座,就是一块板底下两个座。
31.他用皂荚木作闩,为居所第一面的板作五闩,
32.为居所第二面的板作五闩,又为居所的板,为朝海的双腿作五闩。
33.他又做了中间的横闩,穿过板中间,从这一端穿到那一端。
34.他用金子将板包裹,又作板上的金环套闩;闩也用金子包裹。
35.他用蓝色、紫色、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织做了一幅帷帐,以巧思者的手工用基路伯作它。
36.他给帷帐作四根皂荚木柱子,用金包裹它们;又作柱子上的金钩,为柱子铸了四个银座。
37.他用蓝色、紫色、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用刺绣者的手工作帐幕的门帘。
38.又作它的五根柱子和柱子上的钩子。他用金子把柱顶和柱子上的箍子包裹;五个柱座是铜造的。
概览
10750.所有这些事物在内义上表示什么,这从前面对26章的解释明显可知,因为它们都是一样的东西。本章就把它们略过了,不再作进一步的解释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