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6

6.有些灵人只对获取

6.有些灵人只对获取知识感兴趣,因为他们唯独以知识为乐。因此,这些灵人被允许到处旅行,甚至到太阳系以外造访其他人,以获取知识。他们告诉我,不仅这个太阳系有人类居住的星球,太阳系之外的整个星空也有,而且不计其数。这些灵人来自水星。

属天的奥秘 #4750

4750.“犹大对他

4750.“犹大对他的兄弟们说”表教会中那些反对一切良善的败坏者。这从“犹大”的代表和他的“兄弟们”的含义清楚可知:“犹大”在正面意义上是指属天之爱的良善(3654, 3881节),但在反面意义上是指反对一切良善,如下文所述;他的“兄弟们”是指教会中那些坚持与仁分离之信的人。“犹大”在此之所以代表那些反对一切良善的人,是因为在圣言中,“犹大”在正面意义上代表那些处于属天之爱的良善之人。属天之爱就是对主之爱,和由此而来的对邻之爱。那些处于属天之爱的人与主联结得最紧密,故在至内层天堂,在那里处于纯真的状态。正因如此,他们在其他人看来,就像小孩子,完全是爱的可见形式。其他人无法接近他们,因此当被差往其他人那里时,他们被其他天使围绕,从他们所放射出的爱之气场通过这些天使得以缓和。否则,这气场会使他们被差往的那些人陷入昏厥;因为他们的爱之气场甚至刺透人的骨髓。
“犹大”因在正面意义上代表被称为属天的这爱或这爱之良善,故在反面意义上代表反对属天良善,因而反对一切良善的那类事物。在圣言中,绝大多数事物都具有双重含义,即一个正面意义和一个反面意义。从正面意义可以得知反面意义的品质,因为凡包含在反面意义中的,都与包含在正面意义中的截然对立。
爱之良善总体上分为两类,即属天之爱的良善和属灵之爱的良善。与属天之爱的良善截然对立的,是自我之爱的邪恶;与属灵之爱的良善截然对立的,是尘世之爱的邪恶。那些陷入自我之爱的邪恶之人反对一切良善,而那些陷入尘世之爱的邪恶之人则不那么反对。在圣言中,“犹大”在反面意义上代表那些陷入自我之爱的人;“以色列”代表那些陷入尘世之爱的人。其原因在于,“犹大”代表主的属天国度,“以色列”代表主的属灵国度。
地狱也照着这两种爱来划分。那些陷入自我之爱,反对一切良善的人住最深处,因而住在最可怕的地狱;而那些陷入尘世之爱的人因不那么反对一切良善,故住在不那么深的地狱,因而住在不那么可怕的地狱。
自我之爱的邪恶并不像人们所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一种优越感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的傲慢;确切地说,它是对邻舍的仇恨和由此产生的强烈报复欲,以残忍为乐。这些就是自我之爱的内在特征。它的外在特征是与自己相比对他人的蔑视,以及对那些处于属灵良善之人的厌恶。它的这些外在特征有时还伴随着明显的优越感或傲慢,有时则没有。因为以这种方式仇恨邻舍的人内在唯独爱自己,并且只爱他视之为与自己构成一体的那些人;因此,他唯独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在自己里面爱他们,在他们里面爱自己。
这就是那些“犹大”在反面意义上所代表之人的品质。犹太民族从一开始就陷入这种爱,因为他们将全世界所有人都看作是最卑贱的奴隶,与自己相比一文不值,还仇恨他们。更重要的是,当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没有将他们联结起来时,他们甚至以同样的仇恨迫害他们的同伴和兄弟。这种秉性仍留在这个民族当中,只是他们现在勉强住在异国他乡,故将其隐藏起来。

属天的奥秘 #5173

5173.来世有很多

5173.来世有很多搅动的方法,以及很多引入螺旋运动的方法。这种搅动在身体中就表现为血液、血清或淋巴,以及乳糜的提纯或净化,这也是通过各种提炼过程来实现的;而引入螺旋运动则表现为随后将这些提炼出来的流体引入功用。灵人被搅动后就被带入宁静和快乐的状态,然后被带入他们将被引入并加入的社群,这种事在来世很常见。血液、血清和乳糜,以及胃中食物的提炼和净化过程就对应于灵界中的这类过程;这一观念在那些以为属世事物里面除了属世的东西外什么也没有的人看来显得很奇怪,在那些坚信这一点,因而否认属世事物里面有或可能有任何起作用并主导的属灵事物之人看来甚至显得更奇怪。而事实上,自然界及其三个王国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来自灵界的内在作用力;若非如此,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无法充当原因和结果,因而无物被产生。在属世事物里面来自灵界的东西被描述为自创世时就被植入的一种力量;而真相是,它只是一种努力;当这种努力停止时,行为或动作也就停止了。这一切表明,整个可见世界就是代表灵界的一个舞台。
  其中的情形就像肌肉运动和随之产生的动作。除非肌肉运动含有源于人的思维和意愿的一种努力在自己里面,否则它会立刻停止;因为学术界众所周知的法则表明,当努力停止时,动作也就停止了;心智的整个决定就存在于努力里面;动作里面除了努力外,没有任何真实事物。显然,行为或动作里面的这种力量或努力是属世事物里面的属灵事物;因为思维和意愿是属灵的,而行为和动作是属世的。那些思维没有超越自然界的人根本不理解这一点;然而,他们却无法否认它。不过,存在于意愿中,并由此存在于思维中的东西却是那产生行者;虽然它在形式上与它所产生的行为不同。因为行为只是代表心智所意愿并思考的东西。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