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62

62.木星居民对智慧

62.木星居民对智慧的定义是:良善、公正地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他们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吸收这种智慧;这智慧接连传给后代,并因他们对智慧的爱而增长,因为等他们成为父母时,这爱也会增长。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有关我们世界所拥有的科学知识的任何事,并称这些为幽暗,把它们比作遮蔽太阳的乌云。他们之所以对科学知识形成这种观念,是因为我们地球的一些灵人向他们吹嘘科学所带来的智慧。

从我们地球来的如此吹嘘的灵人是那些将智慧视为纯粹记忆的人,例如:各种语言,尤其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知识,文献所记载那些事的知识,以及评论、实验数据、专业术语,尤其哲学术语的知识,诸如此类。他们没有将这类知识用作获得智慧的手段,反而将智慧置于这类知识本身。这种人因没有将他们的知识用作发展自己的理性能力、获得智慧的手段,故在来世,他们只有极少、有限的觉知能力。事实上,他们只能识别专业术语,并出于术语争论;对那些看不到其它事物的人来说,这类事物就像灰尘或乌云,遮蔽了理性视线(参看38)。那些以这种学问为骄傲的人所拥有的觉知更少,而那些以科学知识为手段来破坏和毁灭属于教会和信仰的事物之人则完全摧毁了他们的理性能力,以致他们像猫头鹰那样在黑暗中将虚假看作真理,将邪恶看作良善。

与这类灵人的交谈使得木星灵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知识会造成模糊和盲目。但他们被告知,在我们地球,科学知识是打开理性视觉的手段,这种视觉依赖于天堂之光。但由于诸如属于纯属世和感官生命的那类事物占据主导地位,故这些科学知识对我们地球人来说,反而沦为变得疯狂的手段,也就是说,变成赞成自然而非神,赞成世界而非天堂的证据。

他们还被告知,科学知识本身是属灵的财富,拥有科学知识的人就像那些拥有世俗财富的人;因为这些知识既是为自己、自己的邻舍和国家提供服务的手段,也是作恶的手段。此外,它们好比衣服,既有用,也具有装饰性;对那些想唯独因它们而得荣耀的人来说,还是一种骄傲的资本。木星灵完全明白这些事,但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作为世人生活时,就已停在手段上,偏爱通向智慧的事物胜过智慧本身,却没有发现,将心智沉浸于这类事物,而不是将它提升至它们之上,就会使心智陷入幽暗,把它弄瞎。

属天的奥秘 #10032

10032.“并两个

10032.“并两个肾和肾上的脂肪”表外在人或属世人的内层真理,以及这真理的良善。这从“肾”和“脂肪”的含义清楚可知:“肾”是指内层真理,如下文所述;“脂肪”是指良善,如前所述(10029节),此处表示这真理的良善,是因为这是肾上的脂肪。之所以说“这真理的良善”,是因为一切良善都有自己的真理,一切真理都有自己的良善。良善的种类不计其数,每种良善都有属同一种类的真理。因为天堂处处都有构成那里生命的良善与真理,并且它们在各处都不相同。至于“肾上的脂肪”表示哪种类型的良善,或说良善的哪种品质,这从“肾”所表示的真理清楚看出来。“肾”表示用来探查、洁净和纠正的真理;肾从它们所发挥的功能获得这种含义。由此明显可知下列经文中的“肾”表示什么:
  耶和华试验肾心。(耶利米书11:20)
  耶利米书:
  耶和华试验义人、察看肾心。(耶利米书20:12)
  诗篇:
  公义的神啊,愿你试验心肾。(诗篇7:9)
  又:
  耶和华啊,求你探查我的肾、我的心。(诗篇26:2)
  又:
  耶和华啊,你拥有我的肾。(诗篇139:13)
  启示录:
  我是那察看肾心的。(启示录2:23)
  “察看肾”和“试验肾”表示探查信之真理;“察看心”和“试验心”表示探查爱之良善;因为“心”是指爱之良善(3883-3896, 7542, 9050节)。“肾”表示信之真理,这一点从诗篇很清楚地看出来:
  耶和华啊,看哪,你在肾里渴求真理。(诗篇51:6)
  “肾”之所以表示内层真理和对它的探查,是因为从肾脏发出的“输尿管和膀胱”表示外层真理和对它的探查,以及纠正(5381-5384节)。
  

属天的奥秘 #8094

8094.“虽然那里

8094.“虽然那里近”表虽然它首先出现。这从“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分离之信时,“近”是指它首先出现。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关于分离之信或唯信首先出现这个观点。生活的邪恶伴随着它自己的虚假,这虚假就隐藏在陷入生活邪恶的人里面,有时他意识不到虚假在他里面;不过,一旦他思想教会的真理,尤其当他思想得救时,这虚假就会出现,并清楚显明自己;他若不能否认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一般方面,就会以适合自己邪恶的方式来解释它,从而歪曲它。因此,当他思想信和仁,也就是教会和得救的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时,信立刻出现,但仁不会,因为仁反对生活的邪恶。结果,他也将仁抛到一边,只选择信。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是“近”的,但信之良善不近;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许多虚假和错误的观点都是从这个错误和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接踵而来的,如:善行丝毫无助于得救;人的生活死后不会跟随他;那时人唯独凭恩典通过信得救,无论他在世上过着怎样的生活;最坏的罪犯也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凭信得救;邪恶能在一瞬间被抹除。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就是进入人的思维,并通过这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所确立的观念;它们以一个连续的链条从它延伸。但是,如果仁和生活是起点或第一个原则,那么看待这些观念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