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62

62.木星居民对智慧

62.木星居民对智慧的定义是:良善、公正地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他们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吸收这种智慧;这智慧接连传给后代,并因他们对智慧的爱而增长,因为等他们成为父母时,这爱也会增长。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有关我们世界所拥有的科学知识的任何事,并称这些为幽暗,把它们比作遮蔽太阳的乌云。他们之所以对科学知识形成这种观念,是因为我们地球的一些灵人向他们吹嘘科学所带来的智慧。

从我们地球来的如此吹嘘的灵人是那些将智慧视为纯粹记忆的人,例如:各种语言,尤其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知识,文献所记载那些事的知识,以及评论、实验数据、专业术语,尤其哲学术语的知识,诸如此类。他们没有将这类知识用作获得智慧的手段,反而将智慧置于这类知识本身。这种人因没有将他们的知识用作发展自己的理性能力、获得智慧的手段,故在来世,他们只有极少、有限的觉知能力。事实上,他们只能识别专业术语,并出于术语争论;对那些看不到其它事物的人来说,这类事物就像灰尘或乌云,遮蔽了理性视线(参看38)。那些以这种学问为骄傲的人所拥有的觉知更少,而那些以科学知识为手段来破坏和毁灭属于教会和信仰的事物之人则完全摧毁了他们的理性能力,以致他们像猫头鹰那样在黑暗中将虚假看作真理,将邪恶看作良善。

与这类灵人的交谈使得木星灵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知识会造成模糊和盲目。但他们被告知,在我们地球,科学知识是打开理性视觉的手段,这种视觉依赖于天堂之光。但由于诸如属于纯属世和感官生命的那类事物占据主导地位,故这些科学知识对我们地球人来说,反而沦为变得疯狂的手段,也就是说,变成赞成自然而非神,赞成世界而非天堂的证据。

他们还被告知,科学知识本身是属灵的财富,拥有科学知识的人就像那些拥有世俗财富的人;因为这些知识既是为自己、自己的邻舍和国家提供服务的手段,也是作恶的手段。此外,它们好比衣服,既有用,也具有装饰性;对那些想唯独因它们而得荣耀的人来说,还是一种骄傲的资本。木星灵完全明白这些事,但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作为世人生活时,就已停在手段上,偏爱通向智慧的事物胜过智慧本身,却没有发现,将心智沉浸于这类事物,而不是将它提升至它们之上,就会使心智陷入幽暗,把它弄瞎。

属天的奥秘 #1769

1769.有一个灵人

1769.有一个灵人来到我这里,我从以下事实能判断他离世不久: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来世,反以为仍活在世上。我发觉他是一个致力于学术追求的人,于是便与他讨论这些东西。但就在这时,他突然被举到高空,这令我愕然。我推测他是那种追求高大事物的人(这种人通常被举到高空),或者他以为天堂在极高之处(这种人也通常被举到高处,好叫他们通过经历知道,天堂不在高处,而是在内在之物中)。
但我很快发现,他被举到前方偏右一点的天使灵那里,就在天堂的第一道门槛处。然后,他从那里和我说话,声称他看到了比人类心智所能想象的还要高尚的事物。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读《申命记》第一章,是关于犹太人的,即他们如何打发人窥探迦南地和它里面的东西。当我读这一章时,他说,他感知不到字义的任何东西,只感知到灵义中的事物,这些都是他无法描述的奇迹。这还只是在天使灵天堂的门槛处;那么在该天堂本身,或天使天堂里面又必感知到什么样的奇迹呢?
当时与我同在、以前不相信主的圣言具有这种性质的一些灵人开始懊悔他们的不信。他们说,在当前状态下,他们信了,因为他们听见那灵人声称他已经听见、看见并发觉事实就是如此。
但有些灵人还是不信,声称事实不是这样,这些东西都是幻觉。于是他们也突然被举高,从那里和我说话。他们现在坦承确有其事,不是幻觉,因为他们真的感觉到事实的确如此;他们的感知确实比活在肉身期间所能被赋予的任何感觉都要敏锐得多。
不久之后,也有些灵人被提到那个天堂。其中一个人活在肉身时我就认识他,他作了类似见证,。除了其它事外,他还说,他简直惊呆了,以至于无法描述内义上的圣言的荣耀。此时此刻,他怀着某种怜悯说话,说,奇怪的是,世人对这类事物一无所知。另外,他说,他从他所在的地方能深入洞察我的思维和情感,在它们里面感知到的事物比他能讲述的还要多,如原因、流注,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来自谁;又如我的观念,它们如何与世俗事物掺杂,而这些东西将被彻底分离出去,等等。

属天的奥秘 #8094

8094.“虽然那里

8094.“虽然那里近”表虽然它首先出现。这从“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分离之信时,“近”是指它首先出现。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关于分离之信或唯信首先出现这个观点。生活的邪恶伴随着它自己的虚假,这虚假就隐藏在陷入生活邪恶的人里面,有时他意识不到虚假在他里面;不过,一旦他思想教会的真理,尤其当他思想得救时,这虚假就会出现,并清楚显明自己;他若不能否认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一般方面,就会以适合自己邪恶的方式来解释它,从而歪曲它。因此,当他思想信和仁,也就是教会和得救的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时,信立刻出现,但仁不会,因为仁反对生活的邪恶。结果,他也将仁抛到一边,只选择信。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是“近”的,但信之良善不近;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许多虚假和错误的观点都是从这个错误和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接踵而来的,如:善行丝毫无助于得救;人的生活死后不会跟随他;那时人唯独凭恩典通过信得救,无论他在世上过着怎样的生活;最坏的罪犯也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凭信得救;邪恶能在一瞬间被抹除。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就是进入人的思维,并通过这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所确立的观念;它们以一个连续的链条从它延伸。但是,如果仁和生活是起点或第一个原则,那么看待这些观念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