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内义
1540.如前所述(1020, 1283, 1401, 1403, 1408:1节),圣言的真实历史始于前一章,即第十二章。在此之前,确切地说,在希伯之前,它们都是虚构的历史。此处亚伯兰故事的继续在内义上表示主,尤表在祂的外在人与内在人结合,以至于构成一体之前,也就是在祂的外在人以同样的方式变得属天,成为神性之前,祂最初的生命,以及这生命是什么样。历史事件是代表主的,而这些话本身则表示那些被代表的事物。但由于这是一段历史,所以读者不可避免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件上;尤其是今天,绝大多数人,事实上几乎所有人根本不相信内义的存在,更不相信内义就存在于每句话中。即便内义被清楚证明至此,恐怕他们仍然不会承认它的存在。还有一个原因是,内义似乎与字义相去甚远,以至于几乎无法识别。然而,仅考虑到以下事实,读者也能看出,这些历史不可能是圣言或圣经,即:当与内义分离时,它们和其它历史一样,毫无神性可言;而正是内义使得圣言成为神性。
内义是圣言本身,这一点从已经揭示的许多事清楚看出来,如:
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马太福音2:15)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许多经文。主复活后也亲自教导门徒,摩西和众先知指着祂都写了什么(路加福音24:27);由此教导他们,凡圣言中所写的,无不关乎祂、祂的国和教会。这些是圣言的属灵和属天事物;而包含在字义中的事物绝大部分是世俗、肉体和尘世的,永远不可能构成主的圣言。如今的人们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只感知到这类事物,几乎不知道什么叫属灵和属天事物。上古教会和古教会的成员则不然;他们若生活在今天并阅读圣言,根本就不关注字义,而是视字义如无有,只关注内义。如果有人以其它任何方式来感知圣言,他们必大为震惊。因此,古人所有的书都是以这种方式写成的:它们在内义上拥有不同于文字上的意思。
1387.我曾数次向那些在来世的人谈论感知,他们在世时自以为能洞悉并明了一切。我告诉他们,天使便感知到他们从主思考、说话、意愿和行动。但他们仍无法想象感知是什么,因为他们以为如果一切都以这种方式从主流入,那么他们就会失去一切生命。他们之所以会失去生命,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会从自己,或他们的自我思考任何东西;而他们认为生命就在于此;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是别人在替他们思考,而不是他们自己在思考;那么他们将是没有任何生命在里面的器官或工具。但我告诉他们,就生命而言,有感知和没有感知之间的区别就像黑暗和光明之间的区别;当人们接受这种感知时,他们才第一次开始感觉活着,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从主活着,并且还有一个自我,这自我与所有幸福快乐一起被赐予他们。大量经历也向他们表明感知到底是怎么回事,在此期间他们承认感知存在的可能性。可过了一会,他们又忘了,并怀疑和否认它的存在。这清楚表明理解何为感知对人来说何等困难。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