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第七章
地狱
692.人们对地狱就像对天堂一样,只有一种极其笼统的概念,这种概念如此模糊,几近于无。就好像那些从未走出过森林小屋的人在脑海中想象外面的世界,却对它的王国和国家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它的政府形式,尤其社会和人们在社会中的生活方式了。他们在知道这些事之前,对世界只能有最粗略的概念,几乎等于没有任何概念。人们对天堂和地狱的概念都是这种情形;而事实上,天堂和地狱包含太多奇事,数不胜数,无限超过任何星球所包含的。单单思想这一点就能看出它们何等数不胜数,即:正如没有哪两个人拥有同一个天堂,同样没有哪两个人拥有同一个地狱。然而,自创世以来所有曾活在世上的灵魂都去往这些地方,并聚集在一起。
3865.“如今我的男人必爱我”表真理的良善就出自该状态。这从“爱”和“男人”的含义清楚可知,爱是指出自该状态的良善,因为一切良善都是爱的产物,因而在此由“爱”来表示;“男人”是指真理(3134节)。至于何为真理的良善,这在前面已反复解释过了,即:它是为了生活而对真理的情感;因为生活就是在真理里面被那些后来重生的人所看到的良善。没有照着真理的生活,真理与良善就不会联结起来,因而良善就无法变成人自己的。
只要注意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谁都能非常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检查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尽管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教会的教义上接受过教导,却根本不相信关于主的任何事,也不信祂和教会的真理;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则人人都信他们视为真理的那些真理。然而,那些像教会领袖那样教导真理,然而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的确声称他们相信,其实他们发自内心不信。
其中有些人具有一种说服之信,这种信是正信的仿品,只不过是所确认的纯记忆知识。他们确认这种知识不是因为它是真理,乃因声称忠于它会提升他们的地位、荣耀和利益。这种知识也就从耳朵进入记忆,再从记忆传到嘴上,而不会进入内心,并由此进入对它的承认。由此明显可知,只有生活才能表明对真理的这种承认的性质,也就是信的性质。他们还表明,脱离生活良善的信声称,一个人无论生活如何,都能凭恩典得救;并且这种信还反对这一教导:每个人的生命死后仍旧存留。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