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9.创世记1:20.神说,水要滋生爬行物,就是活物;要有飞鸟飞在地上,在天上穹苍的表面之上。
两个大光被点亮并安置于内在人,外在人从它们获得光明之后,人才第一次开始活过来。在此之前,他几乎不能说活着,因为他以为他所行的良善是凭自己而行的,所说的真理是凭自己而说的。由于人凭自己是死的,他里面只有邪恶和虚假,结果,凡他从自己所产生的都没有生命,因为他无法从自己行本身为良善的良善。根据信之教义,谁都能清楚看出,人若不通过主的大能,甚至不能思想良善,也不能意愿良善,因而不能行出良善,因为主在马太福音中说:
那撒好种的是人子。(马太福音13:37)
良善只能来自良善的真正源头,这个源头是独一无二的,如主在别处所说的:
除了一位神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路加福音18:19)
然而,当主使人复活,也就是使他重生时,祂允许人一开始以为他从自己行良善,说真理,因为那时,他不可能想到别的,也无法以其它任何方式被引导相信,然后发觉一切良善和真理唯独来自主。只要人以这种方式进行思考,他的真理和良善就好比“嫩草”,还好比“结种子的草本”,最后好比“结果子的树木”,它们都是无生命的,或说没有一个活的灵魂。现在,他被爱和信复活,相信他所行的一切良善和所说的一切真理都是主带来的,于是首先被比作水中的“爬行物”和“飞在地上的飞鸟”,后来被比作“牲畜”。所有这些都是有生命的,被称为活的灵魂或“活物”。
2776.“把他献为燔祭”表示祂要将自己或这理性圣化为神性。这从“燔祭”的代表清楚可知,在希伯来民族和犹太教会中,“燔祭”是他们最神圣的敬拜行为。有燔祭,也有祭物,至于这些代表什么,可参看前文(922, 923, 1823, 2180节)。他们的圣化是通过燔祭和祭物实现的,这就是为何此处“献为燔祭”表示圣化为神性,因为主将祂自己圣化为神性,也就是说,通过试探的争战和胜利将人性与神性合一(参看1663, 1690, 1691e, 1692, 1737, 1787, 1812, 1813, 1820节)。
如今大多数人以为,燔祭和祭物表示主的十字架受难,主通过十字架受难偿还了所有人的罪孽。他们甚至以为祂把这些罪孽都揽到自己身上,从而担当了它们。因此,那些相信的人就以这种方式称义和得救,只要他们认为,即便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刻认为主为他们受难,不管他们整个一生过着怎样的生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十字架受难其实是主所承受的最大程度的试探,祂通过这试探将祂的人性与神性,并神性与人性完全合一,从而荣耀了祂自己。这种合一本身就是那些拥有对主之信,也就是仁之信的人能够得救的手段。因为至高的神性本身无法再抵达人类那里,人类已经如此彻底地与爱的属天事物和信的属灵事物隔绝,甚至不再承认它们的存在,更不用说感知它们了。因此,为了至高的神性能降到处于这种状态的世人那里,主降世并在自己里面将人性与神性合一。这种合一只能通过最严厉的试探的争战和胜利,最后通过终极试探,也就是十字架受难而实现。
这就是为何主以其神性人身或人性能光照人类心智,甚至光照那些与爱的属天事物相距甚远的人,只要他们拥有仁之信。因为在来世,主向属天天使显为太阳,向属灵天使显为月亮(1053, 1521, 1529, 1530, 2441, 2495节),一切天堂之光都来自祂。天堂之光具有这种性质:它在光照灵人和天使眼睛的同时,也光照他们的理解力。这种光照理解力的能力也是那光里面所固有的,所以在天上,任何人所拥有的内在之光,也就是理解力的量,与他所拥有的外在之光的量是一样的,或说他拥有的外在之光越多,他拥有的内在之光,或理解力就越多。这表明天堂之光如何不同于世界之光。正是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光照属灵人的眼睛和理解力;但除非主将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合一,否则这是不可能发生的。若非主将它们合一,无论世人,还是天上的任何属灵天使,都将不再拥有任何理解力,或感知良善和真理的能力,因而不再拥有任何祝福和幸福,因此根本没有任何拯救。由此可见,除非主取得人身并荣耀它,否则人类无法得救。
谁都能由此判断出以下观念是否正确,即:人们只要出于某种内在情感认为主为他们受难,担当了他们的罪,就会得救,无论他们怎样生活。而事实上,从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所获得的天堂之光只能抵达那些过着信之良善,也就是仁爱的生活之人,或也可说,那些拥有良心的人那里。天堂之光能在其中进行运作的这个层面本身,或接受这光的器皿,就是信之良善,或仁爱,因而是良心。属灵人从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那里获得拯救(可参看1043, 2661, 2716, 2718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