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4.爱与信不可分割,因为它们构成一体。这就是为何当经上第一次提到“光体”时,它们被视为一,经上说:“天上穹苍中要有光体。”对此,请允许我讲述以下奇妙细节:由于主将这种爱赐给属天天使,所以爱就将一切信之知识都揭示给他们,还赋予他们这样一种几乎无法形容的生活和聪明之光。而另一方面,对学习信之教义的知识,却没有爱的灵人来说,生命是如此冷漠,光是如此昏暗,以致他们甚至不能靠近天堂外院的第一道门槛,而是逃了回去。其中一些人虽声称信主,却不照祂的戒律生活。论到他们,主在马太福音中如此说: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吗?(马太福音7:21-22)
由此明显可知,那些拥有爱的人也拥有信,从而拥有天堂的生命;而那些虽声称有信,却没有过一种爱之生活的人则不然。没有爱的信之生命就像没有热的阳光,如冬光;冬天无物生长,万物都枯萎消亡。而从爱发出的信则像春光,春天万物生长繁茂,因为太阳的热就是促使果实生出的媒介。属灵和属天的事物也是这样,在圣言中,这些事物通常由存在于世界和地表上的物体来代表。在马可福音,主在预言时代完结的地方,也将不信和无爱之信比作“冬天”:
你们应当祈求,叫你们的逃离不在冬天发生,因为那将是苦难的日子。(马可福音13:18-19)
“逃离”表示末期,也表示每个人死亡时的末期。“冬天”是指缺乏爱的生命;“苦难的日子”是指人在来世的悲惨境遇。
8094.“虽然那里近”表虽然它首先出现。这从“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分离之信时,“近”是指它首先出现。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关于分离之信或唯信首先出现这个观点。生活的邪恶伴随着它自己的虚假,这虚假就隐藏在陷入生活邪恶的人里面,有时他意识不到虚假在他里面;不过,一旦他思想教会的真理,尤其当他思想得救时,这虚假就会出现,并清楚显明自己;他若不能否认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一般方面,就会以适合自己邪恶的方式来解释它,从而歪曲它。因此,当他思想信和仁,也就是教会和得救的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时,信立刻出现,但仁不会,因为仁反对生活的邪恶。结果,他也将仁抛到一边,只选择信。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是“近”的,但信之良善不近;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许多虚假和错误的观点都是从这个错误和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接踵而来的,如:善行丝毫无助于得救;人的生活死后不会跟随他;那时人唯独凭恩典通过信得救,无论他在世上过着怎样的生活;最坏的罪犯也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凭信得救;邪恶能在一瞬间被抹除。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就是进入人的思维,并通过这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所确立的观念;它们以一个连续的链条从它延伸。但是,如果仁和生活是起点或第一个原则,那么看待这些观念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