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701.“又见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表示无限和永恒的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结合,可以说是从最低之物那里开始的一种上升,以及此后当秩序翻转过来时向最低之物的一种下降。这从“使者”的含义清楚可知,“使者(或天使)”是指主的某种神性事物或主之神性的某个方面,当圣言提到使者或天使时,他们就表示主的某种神性事物,或其神性的某个方面(参看1925, 2319, 2821, 3039节)。在目前的情况下,他们表示神性真理,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他们被称为“神”的使者,因为当内义上论述的主题是真理时,经上就用“神”这个名,而当主题是良善时,经上就提“耶和华”(2586, 2769, 2807, 2822节)。这就是为何他们在此被称为“神”的使者,尽管紧接着“耶和华”的名就出现在“看哪,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这句话中;因为主题是良善所来自的真理,这真理在此由雅各来代表,如前面频繁所述。“在梯子上,上去下来”在至高意义上表示无限和永恒的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结合,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进一步解释。联系和由此产生的结合不能论及主的神性本身和祂的神性人身,除非同时这些属性被视为无限和永恒的,因为主里面的一切都是无限和永恒的,就存在而言是无限的,就显现而言是永恒的。至此的讨论表明,一言以蔽之,“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又见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表示可以说从最低之物那里开始的一种上升,以及此后当顺序翻转过来时向最低之物的一种下降。
这种上升和下降的性质从前面的阐述和说明可以看出来(3539, 3548, 3556, 3563, 3570, 3576, 3603, 3607, 3610, 3665, 3690节)。本节和接下来的几节经文描述了这种顺序,就是人重生的顺序;但由于教会对这种顺序一无所知,所以就让我来进一步描述它的性质。众所周知,人出生在他父母、祖父母,以及追溯到数个世纪的祖辈的性质中,因而出生在他们逐渐累积的遗传之恶中,以至于就来自他自己的东西而言,他无非是恶。结果,他的理解力和意愿已经被彻底破坏了;他凭自己根本不意愿任何良善,因而根本不理解任何真理。因此,他称之为良善,甚至信以为良善的,实际上是邪恶;他称之为真理,甚至信以为真理的,实际上是虚假。例如:爱自己胜过他人;渴望自己比别人好;贪恋别人的东西;只为自己着想,不为他人着想,除非为了自己的缘故。人凭自己只渴望这些事,所以就把它们称为良善,也称为真理。更有甚者,若有人伤害,或试图伤害被他称为良善和真理的这些东西,他就会仇恨此人,还充满报复的想法。他渴望,甚至寻求毁灭这个人,并以之为乐;他越在自己里面实际强化这类意图,也就是越经常将这些意图付诸实践,就越沉浸于这种行为。
当这样一个人进入来世时,他仍有同样的渴望。他在世上通过实际生活所获得的实际性质继续存在,刚才所提到的那种快乐会被其他人明显感觉到。因此,这样一个人无法留在任何天堂社群,因为那里的每个人都渴望别人比自己好;相反,他不得不留在某个地狱社群,因为那里的快乐与他自己的相似。这种性质在他活在世上时必须根除;但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除非被主通过重生根除,也就是通过接受全新的意愿和由此衍生的全新理解力,换句话说,在这两种官能上变成新的。不过,为使这一切可以实现,他必须首先像小孩子一样重新出生,必须学习何为邪恶和虚假,以及何为良善和真理,因为没有这些知识,他就不能充满或发展任何良善。事实上,他凭自己只承认邪恶是良善,虚假是真理。
为达到这个目的,即把人变成新的,诸如与他以前所拥有的知识或认知并不完全相反的那种知识或认知会被灌输给他,如:一切爱都是从自己开始的;要先考虑自己,然后考虑他人;要向那些表面上贫乏、困苦的人行善,无论他们内心是什么样;同样,要向孤儿寡妇行善,仅仅因为他们被如此称呼;最后向总体上的仇敌行善,无论他们是谁;并且一个人这样做就可以赢得天堂。这些和其它类似概念就是适合他新生命的幼儿期的知识或认知,它们具有这种性质:它们因在某种程度上源于他以前的生命,或他以前生命的性质,所以也在某种程度上源于他正在以这种方式被引入的新生命。因此,它们是诸如允许凡有助于形成一个新意愿和一个新理解力的事物进入他们的那种概念。它们是最低的良善和真理,那些正在重生的人就是从这些良善和真理开始的。由于这些最低良善和真理允许更内层或更接近神性真理的真理进入它们自己里面,所以人以前信以为真理的虚假也就被根除了。
然而,那些正在重生的人不仅将这类真理当作记忆知识来学习,还当作生活的事来学习,因为他们实践这些真理。不过,他们对真理的实践始于主在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所灌输的新意愿。他们越是乐意接受这新意愿,就越乐意接受这些知识或认知,将其付诸实践并相信它们。相反,他们越不接受这新意愿,他们固然能学习这类真理,却越不将它们付诸行动,因为他们只关心记忆知识,却不关心生活,或说只关心学习它,不关心活出它。
这就是即将取代先前生命的新生命的幼儿期和童年期的状态;而新生命的青春期和青年期的状态是这样:不再关注任何人的外在表现,而是关注他在良善方面是什么样:首先关注他在文明生活中的良善方面是什么样,然后关注他在道德生活中的良善方面是什么样,最后关注他在属灵生活中的良善方面是什么样;这时,他开始拥有良善,并首先热爱良善,从良善去爱这个人。最后,当他进一步被完善时,就注重向那些处于良善的人行善,并照着他们里面良善的品质而提供帮助。最终他以向他们行善或帮助他们为乐,因为他在良善中感受到快乐,在支持它的观念或事物中感受到愉悦。他承认这些支持性的观念或事物为真理;它们也构成其新理解力的真理,而这新理解力是从属于其新意愿的良善中流出的。
他在这良善中感受到快乐,在这些真理中感受到愉悦到何等程度,就对他以前生活的邪恶感到厌恶,对其虚假感到不悦到何等程度。结果,属于以前意愿的事物与属于新意愿的事物分离,属于以前理解力的事物与属于新理解力的事物分离。在这种分离中,决定性的因素不是对知道这些事物的情感,而是对实行它们的情感。因此,他现在明白其幼儿期的真理相对来说是颠倒的,这些真理一点一点地被带回到不同的顺序中,也就是说,它们的相互关系反过来了,以至于起初占据优先地位的,现在占据次要地位。他以这种方式明白,藉着他幼儿期和童年期的真理,神的使者可以说沿着一架从地到天的梯子上升;但后来藉着他成年期的真理,神的使者可以说沿着一架从天到地的梯子下降。
9987.“这是你要对他们所做的事”表秩序的一个律法。这从“事或话”的含义清楚可知,“事或话”是指神性真理和由此而来的秩序的一个律法,如下文所述。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表示口中所说的话,或言语;由于言语是通过发出的声音来表达的心智的思维,所以“话”也表示正在思想的事。这解释了为何在原文,凡真实存在,的确为某物之物被称为“话”。但“话”在更宏大的意义上是指神性真理,因为凡真实存在,的确为某物之物都是神性真理。因此,诗篇上说:
诸天藉耶和华的话而造;其万象藉着祂口中的灵(或气)而成。(诗篇33:6)
此处“耶和华的话”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耶和华口中的灵或气”是指祂的真理所带来的生命;藉祂的话而造的“诸天”,以及“其万象”是指天使,不过是在他们成为神性真理的接受者的程度之内。“诸天”之所以表示天使,是因为他们构成天堂。此外,由于天使是神性真理的接受者,所以“天使”在抽象意义上表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参看8192节);“天上的万象”在抽象意义上同样表示神性真理(参看3448, 7236, 7988节)。
由此可见约翰福音中的“圣言”表示什么:
太初有圣言,圣言与神同在,神就是圣言。万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祂造的。圣言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约翰福音1:1, 3, 14)
“圣言”在此表示主,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经上说“圣言成了肉身”。主是圣言,因为当主在世时,祂就是神性真理本身;当主离开这个世界时,神性真理就从祂发出了(参看9199e, 9315e节所提到的地方)。
就至高意义而言,“圣言”(即话)是指神性真理方面的主,或也可说,圣言就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这一点从众多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下列经文:
他们呼求耶和华,祂发出自己的话语医治他们。(诗篇107:19, 20)
约翰福音:
你们并没有父的话存在你们里面,因为祂所差来的,你们不信,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约翰福音5:38, 40)
同一福音书:
我已将你的圣言赐给他们。世界又恨他们,求你用真理使他们分别成圣,你的话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7:14, 17)
启示录:
骑在白马上的穿着溅了血的衣服,祂的名称为神的圣言。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示录19:13, 16)
从这些和其它经文清楚看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就是“圣言或话”,在至高意义上则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为经上说“骑在白马上的名称为神的圣”,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由于“圣言”是指神性真理,故经上说祂“穿着溅了血的衣服”,因为“衣服”表示真理(9952节),“血”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详细解释可参看前文(2760-2762节)。
这解释了为何来自神的一切真理都被称为祂的话,如约珥书:
耶和华在祂军队前发出响声,祂的营地甚大;执行祂话的,不能数算。(约珥书2:11)
耶和华发出的“响声”是指从神来的真理(9926节);“耶和华的营地”是指天堂(参看4236, 8193, 8196节);由此明显可知“执行祂话的,不能数算”表示那些遵行神之真理的人。马太福音:
凡听见天国的话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话,当下欢喜领受,然而他没有根。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话,而今世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话挤住了;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话明白了,又结出果实来。(马太福音13:19-23)
“话”在此是指神之真理,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经上之所以说“天国的话”,是因为它是天堂和教会的真理,因为“天国”是指天堂和教会。
由此可见,“话”表示来自主的神性真理;如约翰福音:
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翰福音6:63)
因此,十诫也被称为“十句话”(出埃及记34:28)。“话”之所以是指秩序的一个律法,是因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带来天堂里的秩序,以致它构成那里的秩序。因此,天堂秩序的律法由神性真理构成(1728, 1919, 2258, 2447, 4839, 5703, 7995, 8513, 8700, 8988节)。本章的“话”所表示的秩序律法就是主荣耀祂人身,也就是把它变成神性的方式。这就是此处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由此而来的相对意义上的主题则是人的重生,因为人的重生就是主之荣耀的一个形像(3138, 3212, 3245, 3246, 3296, 4402, 5688节)。这尤其是秩序的律法,因为主的神性人身构成天堂里的秩序,凡正在重生的人都在被重塑,以适合这秩序。因此,那些处于这种秩序的人住在主里面。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