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7.至于其它星球居民的宗教敬拜,一般来说,其中那些不拜偶像的人都承认主是独一神。他们敬拜的神性不是不可见的,而是可见的,因为事实上,当神性向他们显现时,祂以人的形式显现,就像祂以前向地球上的亚伯拉罕和其他人所显现的那样。凡敬拜人形式的神性之人都蒙主悦纳。他们还说,没有人能正确敬拜神,更不用说与祂联结了,除非对祂具有某种可被理解的概念;只有神拥有人的形式,这种概念才有可能。如果不这样来理解神,那么内视,即思想神的能力就会丧失,如同肉眼视觉聚焦于无边无际的太空时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思维必然滑入自然界,并拜自然为神。所有星球的居民都崇拜人形式的神性,也就是主(AC 8541-8547, 10159, 10736-10738)。他们乐于听说,主实实在在变成了人(AC 9361)。不以人的形式来思想神是不可能的(AC 8705, 9359, 9972)。人能敬拜并热爱他对其有某种概念的任何人,而不是一个概念也没有的任何人(AC 4733, 5110, 5633, 7211, 9267, 10067)。主接受所有处于良善并敬拜人形式的神性之人。
出埃及记37:1-29
1.比撒列用皂荚木作柜,长二肘半,宽一肘半,高一肘半。
2.他用纯金把柜里外都包裹了,四围给它镶上金边。
3.又给它铸了四个金环;两环在柜的这边,两环在柜的那边。
4.用皂荚木作杠,用金包裹它们。
5.把杠穿在柜旁的环内,以便抬柜。
6.用纯金作施恩座,长二肘半,宽一肘半。
7.用金子作两个基路伯,把它们作成实心的,安在施恩座的两头,
8.一个基路伯在这边的一头,一个基路伯在那边的一头;他把基路伯与施恩座接连一块,在它的两头。
9.基路伯向上张开翅膀,用翅膀遮住施恩座,它们的脸彼此相对;基路伯的脸朝向施恩座。
10.他用皂荚木作一张桌子,长二肘,宽一肘,高一肘半。
11.又用纯金包裹它,四围给它镶上金边。
12.四围给它作一掌宽的横梁,四围给横梁镶上金边。
13.又给它铸了四个金环,将环安在桌子四脚的四角上。
14.环子挨近横梁,是穿杠的地方,可以抬桌子。
15.他用皂荚木作杠,用金包裹它们,以便抬桌子。
16.又作桌子上的器皿,就是盘子、杯子,小碟,小刷子,用它们来遮盖,都是纯金的。
17.他用纯金作一个灯台,将灯台作成实心的。这灯台的座和干,与杯、球、花,都与它接连一块。
18.灯台两旁杈出六个枝子,这一边杈出三个灯台枝子,那一边也杈出三个灯台枝子。
19.一个枝子上有三个杏仁状的杯子,有球有花,一个枝子上杈出三个杏仁状的杯子,有球有花;从灯台杈出来的六个枝子都是如此。
20.灯台上有四个杏仁状的杯子,有球有花。
21.从灯台出来的第一对枝子下面有球,从灯台出来的第二对枝子下面有球,从灯台出来的第三对枝子下面也有球;灯台杈出的六个枝子都是如此。
22.它们的球和枝子与它接连一块;它整个都是用一块纯金作成一个实心。
23.用纯金作灯台的七个灯盏,并灯台的蜡剪和蜡花盘。
24.他用纯金一他连得作灯台和灯台的一切器具。
25.他用皂荚木作香坛,长一肘,宽一肘;坛是四方的。坛高二肘。坛角与坛接连一块。
26.又用纯金把坛,坛顶和四围的坛壁,并坛角包裹;又在四围给它镶上金边。
27.又给它作两个金环,在牙边以下,在坛的两侧,就是坛的两边,作穿杠的地方,用来抬坛。
28.用皂荚木作杠,用金包裹它们。
29.他也按调香者的作法作圣膏油和焚香用的纯香料,。
概览
10767.由于本章论述的主题是柜子、灯台和香坛,此处对它们的描述与25(和30)章的类似,那里对每个细节的内义都给出了一个解释,所以此处略过这些事物,无需作进一步的解释。
4217.“拉班就离开,回自己的地方去了”表藉着拉班的代表的结束。这从“回自己的地方”的含义清楚可知:“回自己的地方”是指回到以前的状态。“地方”是指状态(参看2625, 2837, 3356, 3387, 3404节)。所以,这句话表示藉着拉班的代表的结束。所说明的这一切清楚表明,圣言的每一个部分都包含内在事物,内在事物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们适合与人同在的天使来理解。例如:当圣言提到“饼或饭或粮”时,天使想到的是属灵的饼或饭或粮,而不是物质的饼或饭或粮;因此他们将饼或饭或粮理解为主,如祂自己在约翰福音(6:33, 35)所教导的那样,祂是生命的粮。他们因理解为主,故理解为源于祂的事物,因而理解为祂对全人类的爱;同时理解为人回以主的爱;因为这两种爱会在一个思维和情感的观念中交织在一起。
以神圣状态接受圣餐之饼的人之思维与此无异;事实上,那时他想到的是主及其仁慈,是构成对祂的爱和对邻之仁的事物,而不是饼,因为他正在思想悔改和修正生活。然而,人们思想这些事的方式却因不仅存在于其思维,还存在于其情感中的神圣程度而各异。由此明显可知,当圣言提到“饼或饭或粮”时,呈现给天使的不是饼或饭或粮的概念,而是爱和关乎爱的无数事物之概念。当酒在圣言中被提及,以及在圣餐中被领受时,情况也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天使根本不会思想酒,而是思想对邻之仁。正因如此,还由于人以这种方式与天堂相联,并通过天堂与主相联,故饼和酒就成了象征,将过着神圣生活的人与天堂联结起来,并通过天堂与主联结起来。
这同样适用于圣言中的每一个细节,因此圣言是联结人与主的媒介或手段。如果这样的联结媒介或手段,天堂不可能流到人那里;因为没有一个媒介或手段,联结是不可能的;相反,天堂会远离人;如果天堂远离了,任何人就再也不能被引入良善,甚至被引入物质和世俗的良善了;而是一切约束,包括外在的约束,都将被废除。因为主通过内在约束,也就是良知的约束来掌管处于良善的人;唯独通过外在约束掌管陷入邪恶的人。如果这些约束都被废除了,凡唯独被外在约束掌管的人都就会变得疯狂,就像不惧怕法律、自己的生命,也不惧怕丧失地位和利益,因而名声(这些都是外在约束)的人那样发疯,人类将因此灭亡。这解释了为何圣言存在,以及圣言的真正性质。拥有圣言的主之教会就像心与肺,没有圣言的主之教会就像从心肺获得生命的其它内在器官(参看637, 931, 2054, 2853节)。
关于大人和对应关系(续)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