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7.至于其它星球居民的宗教敬拜,一般来说,其中那些不拜偶像的人都承认主是独一神。他们敬拜的神性不是不可见的,而是可见的,因为事实上,当神性向他们显现时,祂以人的形式显现,就像祂以前向地球上的亚伯拉罕和其他人所显现的那样。凡敬拜人形式的神性之人都蒙主悦纳。他们还说,没有人能正确敬拜神,更不用说与祂联结了,除非对祂具有某种可被理解的概念;只有神拥有人的形式,这种概念才有可能。如果不这样来理解神,那么内视,即思想神的能力就会丧失,如同肉眼视觉聚焦于无边无际的太空时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思维必然滑入自然界,并拜自然为神。所有星球的居民都崇拜人形式的神性,也就是主(AC 8541-8547, 10159, 10736-10738)。他们乐于听说,主实实在在变成了人(AC 9361)。不以人的形式来思想神是不可能的(AC 8705, 9359, 9972)。人能敬拜并热爱他对其有某种概念的任何人,而不是一个概念也没有的任何人(AC 4733, 5110, 5633, 7211, 9267, 10067)。主接受所有处于良善并敬拜人形式的神性之人。
第47章
创世记47:1-31
1.约瑟进去告诉法老说,我的父亲和我的弟兄,以及他们的羊群、牛群,并一切所有的,从迦南地来了,看哪,他们正在歌珊地。
2.约瑟从他弟兄中挑出五个人来,把他们带到法老面前。
3.法老问约瑟的弟兄说,你们作的是什么职业?他们对法老说,你仆人是牧羊的,我们和我们的祖宗一样。
4.他们又对法老说,迦南地的饥荒严重,你仆人的羊群没有草场,所以我们来到这地寄居。现在求你容你仆人住在歌珊地。
5.法老向约瑟说话,他说,你父亲和你弟兄到你这里来了。
6.埃及地都在你面前,只管叫你父亲和你弟兄住在最好的地上;他们可以住在歌珊地。你若知道他们中间有什么能人,就派他们作首领,看管我的牲畜。
7.约瑟领他父亲雅各进去,把他带到法老面前,雅各就给法老祝福。
8.法老问雅各说,你平生的年日是多少呢?
9.雅各对法老说,我寄居的年日是一百三十岁,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寄居之日一生的年日。
10.雅各又给法老祝福,就从法老面前出去了。
11.约瑟遵着法老的命令,把埃及地最好的地,就是兰塞地,叫他父亲和弟兄居住,给他们作为产业。
12.约瑟用食物供养他父亲和他弟兄,并他父亲全家,都是照小孩子的口。
13.饥荒非常严重,全地都没有食物,甚至埃及地和迦南地都因饥荒衰弱无力。
14.约瑟收聚了埃及地和迦南地所有的银子,就是他们用来买谷子的,约瑟就把那银子带到法老的宫里。
15.埃及地和迦南地的银子都花尽了,埃及众人都来到约瑟那里,说,我们的银子都用尽了,给我们食物吧,我们为什么死在你旁边呢?
16.约瑟说,若是银子用尽了,可以给出你们的牲畜,我就为你们的牲畜给你们食物。
17.于是他们把牲畜赶到约瑟那里,约瑟就拿食物给他们,换了他们的马、羊群的牲畜、牛群的牲畜和驴。那一年因换他们一切的牲畜,就给他们提供食物。
18.那一年过后,第二年他们又来到约瑟那里,对他说,我们不瞒我主,银子都花尽了,牲畜也都归了我主,我们在我主面前,除了我们的身体和土地之外,一无所剩。
19.我们为什么要连我们带我们的土地都死在你眼前呢?用食物买我们和我们的土地,我们和我们的土地作法老的奴仆,就可以存活。给我们种子吧,使我们得以存活,不至死亡,土地也不至荒凉。
20.于是,约瑟为法老买了埃及所有的土地,埃及人因被饥荒所迫,各都卖了自己的田地,那地就都归了法老。
21.至于百姓,约瑟把他们都迁到城里,从埃及边界的这边直到它那边。
22.惟有祭司的土地,约瑟没有买,因为祭司有从法老所得的常俸。他们吃法老所给他们的常俸,所以他们不卖自己的土地。
23.约瑟对百姓说,看哪,我今日为法老买了你们和你们的土地。看,这里有种子给你们,你们可以耕种土地。
24.到收割的时候,你们要把五分之一纳给法老,四分可以归你们作田地里的种子,也作你们和你们家人的食物,作你们小孩子的食物。
25.他们说,你把我们救活了,但愿我们在我主眼前蒙恩,我们就作法老的仆人。
26.于是,约瑟为埃及土地定下常例直到今日:法老必得五分之一,惟独祭司的土地,唯独他们的,不归法老。
27.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地,在歌珊地;他们在那里置了产业,并且生育甚多。
28.雅各在埃及地生活了十七年;雅各的日子,他一生的岁数是一百四十七岁。
29.以色列死的日期临近了;他就把他儿子约瑟叫来,对他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请你把手放在我大腿底下,用怜悯和诚实待我,请你不要将我葬在埃及。
30.我与我祖同卧的时候,你要带我出埃及,把我葬在他们的坟墓。约瑟说,我必遵照你的话而行。
31.雅各说,你要向我起誓。约瑟就向他起了誓。于是以色列在床头上下拜。
概览
6059.如前一章所描述的,来自属世层的属灵良善,即“以色列”与内在属天层,即“约瑟”联结之后,本章内义所论述的主题是属世层里面的教会真理引入记忆知识。属世层中的教会真理是“雅各的儿子们”;属世层中作为一个整体的真理本身是“雅各”,这些真理所被引入的记忆知识是“法老”。
8705.“将事件带到神那里”表调解和代求。这从“将事件带到神那里”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神性真理时,“将事件带到神那里”是指与神性本身进行调解,并代求,因为进行调解和代求的人会把事件带到提供帮助者那里。调解和代求是神性真理所作的工,因为神性真理离神性良善,也就是主自己最近。神性真理之所以离神性良善,也就是主最近,是因为它直接从主发出。既然机会来了,那么就在此阐明主的调解和代求是怎么回事。那些以为三个位格构成神性,然而又合在一起被称为一位神的人按照圣言的字义,对调解和代求没有其它概念,只是认为主坐在祂父的右手边,与祂交谈,如同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交谈,将人们的祈求带到父这里,并请求父为了祂的缘故而赦免并施怜悯,因为祂为人类忍受十字架之难。这就是每个简单人从圣言的字义所获得的关于调解和代求的概念。
但是,要知道,字义适合简单人的理解水平,好叫他们能被引入更内在的真理,也就是真理本身。因为简单人对天国没有其它任何概念,只是认为它如同地上的王国,对父和主也没有其它任何概念,只是认为父如同地上的王,主如同王子,就是王位的继承人。简单人就有这样的概念,这一点从主的门徒自己对主国度的概念很明显地看出来。因为一开始,他们和其他犹太人一样,也以为主既是弥赛亚,那么将是地上最大的王,会把他们提升到荣耀的巅峰,在全世界所有民族和人民之上。但当他们从主自己那里听说,祂的国不在地上,而是在天上时;他们只会认为祂的天国完全就像地上的王国。这也解释了为何雅各和约翰问,在祂的国里,这一个要坐在祂右手边,那一个坐在祂左手边;而也想在那国里为大的其余的门徒都很生气,彼此争论他们当中哪一个要在那里成为最大的;由于这种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无法被根除,所以主只好对他们说,他们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参看马可福音10:37, 41; 路加福音22:24, 30; 马太福音19:28)。但他们那时不知道主所说的“十二宝座”、“十二支派”和“审判”究竟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见人们对主与父的调解和代求持什么样的观念,这些观念是从哪里来的。但是,了解圣言内层真理的人对主的调解和代求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即:主代求不是如同世上的儿子向王父代求,而是如同宇宙之主向祂自己代求,如同神独自一人代求,因为父与祂不是二,乃为一,如祂自己所教导的(约翰福音14:8-11)。祂之所以被称为“调解者(即中保)”和“代求者”,是因为“儿子”表示神性真理,“父”表示神性良善(参看2803, 2813, 3704节),调解是通过神性真理实现的,因为通过它才能进入神性良善;神性良善就像太阳的火,是不可靠近的;但神性真理就像太阳发出的光,是可靠近的;它为一个人的内眼,也就是信之眼,提供了进入神性良善的方法和渠道(8644节)。由此可见何为调解和代求。
有必要进一步说一说主自己作为神性良善本身和天堂的太阳本身,是如何被称作“父的调解者(中保)和代求者”。当主在世时,在完全得荣耀之前,祂是神性真理;因此,那段时间是有调解的,祂求父,也就是神性良善本身(约翰福音14:16, 17; 17:9, 15, 17)。但祂的人身得荣耀之后,祂就被称作调解者(中保)和代求者,因为没有人能思想神性本身,除非他把祂想象成一位神性人(Divine Man);任何人更不可能通过爱与神性本身结合,除非祂被想象成这样。任何人若不把祂想象成一位神性人而思想神性本身,其观念就缺乏确定性,一个不确定的观念不是一个观念。或者,为了想象神性,他可能会思想可见的宇宙无止境的延伸,或以模糊而告终。这种观念与自然崇拜者的观念密不可分,也会掉入自然界,从而不再是对神性的观念。由此明显可知,具有这种观念的人不可能通过信或爱与神性结合。一切结合都需要一个对象,而结合的实现取决于这个对象的本质。因此,就神性人身而言,主被称为“调解者(中保)”和“代求者”,尽管祂与自己调解,向自己代求。神性本身无法以任何观念来理解,这一点从主在约翰福音中的话明显看出来: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
又:
你们从来没有听见父的声音,也没有看见祂的形状。(约翰福音5:37)
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凡出于自己,或出于血气思想神的人都对祂没有确定的想法,也就是没有任何确定的观念;而那些不出于自己,也不出于血气,而出于灵思想神的人对祂则有确定的想法,也就是说,他们以一个人的形状来想象神性。天上的天使便以这种方式思想神性,古代的智者也以这种方式思想祂。此外,每当神性本身向他们显现时,祂就显为一个神性人;因为经过天堂的神性是一个神性人。原因在于,天堂是一个大人,这在许多章节末尾已经说明。由此可见世上的聪明是什么样,天上的聪明又是什么样。也就是说,世上的聪明把人身的观念除去了;结果,他们的心智和神性之间没有调解,所以他们有浓厚的黑暗。而天上的聪明则具有人身里面的神性的观念;因此,主对他们来说,就是调解或中保,他们的心智由此而有了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