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750.那些被认为比其他人更与天堂相通,并受其流注影响的人对天堂持有哪种观念,也从视觉上向我显明了。出现在头顶上的,是那些在世上渴望被奉为神明的人;他们的自我之爱随着其日益增长的权力和他们所幻想的这种权力给予的自由而达到巅峰。同时,这些人也因伪装纯真和对主之爱而具有欺骗性。他们出现在头顶上的高处,是出于他们对高处的幻想;而事实上,他们就在地狱的脚下。
其中一个灵人把自己放低到我这里;其他人告诉我说,他在世时曾是一个教皇。他很有礼貌地和我交谈,首先谈到彼得和他的钥匙,他以为自己拥有这些钥匙。但当我问他那允许他所喜欢的人进入天堂的权柄时,发现他对天堂的概念如此粗俗,以至于他将天堂表现为一道提供入口的门。他说,他免费为穷人打开这扇门,而富人则按他们的能力付费,并且他们所付的都是神圣的。我问他是否相信他放进来的人会留在那里,他说,他不知道;他们若不留在那里,就再出去。我继续告诉他,他无法知道这些人的内在,不知道他们是否配得,说不定他们是应该在地狱里的强盗呢。他回答说,这不关他的事;他们若不配,可以被打发走。但他被告知彼得的钥匙表示什么,即表示爱与仁之信;由于唯独主赐予这种信,所以唯独主允许人们进入天堂。他还被告知,彼得没有向任何人显现;他只是一个简单的普通灵人,并不比其他人更有权力。关于主,这位曾经的教皇没有其它观点,只是认为只要主把这种权柄赐给他,他就会敬拜祂;否则,如我所感觉到的,他认为主不应该受到敬拜。此外,我和他谈论了内在人,发现他对内在人持有肮脏的观念。
当他坐在枢机主教会议室里的宝座上,以为自己从圣灵说话时,他所享有的那种呼吸的自由、充分和快乐是什么样,也活生生地向我显明了。他被带回到他在枢机主教会议上所经历的那种状态(在来世,谁都能很容易地被带回到他在世上所经历的生命状态,因为他的生命状态死后就等待着他);并且他在那种状态下呼吸的性质也传给了我。这呼吸是自由的,伴随着快乐,缓慢、规律、深入,充满整个胸膛。但当他遭到反驳时,他的呼吸延续到腹部,可以说在那里产生些许翻滚和蠕动。当他以为他的声明是神性时,他从一种更无声,可以说与它和谐一致的呼吸中感知到它。
后来我看到操控这类教皇的灵人是谁,就是头顶上的那群塞壬;她们具有这种性质和生命:她们赢得各种各样的情感,意图掌控其他人,使他们臣服于自己,并为了自己摧毁凡她们所能摧毁的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她们利用圣洁和纯真为手段。她们因自己的原因而胆怯,行事谨慎;但一得着机会,她们就会为了自己而一头扎进毫无怜悯的残忍行为。
1311.“耶和华降临”表示对他们的审判,这从上下文,以及论及耶和华时“降临”的含义清楚可知。前几节(1302-1309节)论述的是建造一座城和巴别塔,接下来的几节(1319-1328节)论述的是变乱语言和分散,而“降临”当论及耶和华时,指的是审判发生之时。耶和华或主无处不在,并且自永恒就知道一切;因此,论到祂时,不能说祂“降临要看看”。只是字义用这些词语来表述,如此表述是为了适应世人看待事物的方式。而内义则不然,因为内义呈现的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事物本来的样子。所以在本节,“降临要看看”表示审判。
审判论及邪恶达到顶点,或按圣言的话说,事情完结或罪孽满盈时的一种状态。此处的情形是这样:每一种邪恶都有它可以达到的极限。当它超过这些极限时,就会招致邪恶的惩罚。这既适用于细节,也适用于总体。邪恶的惩罚就是那时所谓的审判。起初主似乎没有看见或发现恶事正在发生(因为当一个人做恶,却未受到惩罚时,他便以为主不在意这事,但当他受到惩罚时,就开始认为主看到了,甚至以为是主在惩罚他),因此,经上照着这些表象说“耶和华降临要看看”。
耶和华被描述为“降临”,是因为祂被描述为“至高者”或在“至高处”;这也与表象相符,因为祂不是住在至高处,而是住在至内在的地方,或说至深处;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至高”和“至内”具有同样的含义。另一方面,审判,或邪恶的惩罚发生在低层和最低层。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祂“降临”,如诗篇:
耶和华啊,求你使天下垂,亲自降临,摸山,山就冒烟。求你发出闪电,使他们四散。(诗篇144:5-6)
这也表示邪恶的惩罚,或审判。以赛亚书:
万军之耶和华也必降临在锡安山和它的冈陵上争战。(以赛亚书31:4)
同一先知书:
那时你降临,诸山在你面前崩裂。(以赛亚书64:3)
此处“降临”同样表示邪恶的惩罚或审判。弥迦书:
耶和华出了祂的地方,降临践踏地的高处;众山在祂以下熔化。(弥迦书1:3-4)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