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76

76.当与某人同在时

76.当与某人同在时,这些人会收到两个信号。他们看见一位白脸老人,这个信号是叫他们除了真理外,什么也不可说;除了公义的事外,什么也不可做。他们还在窗户上看见一张脸,这个信号是叫他们离开。我也看见那个老人,以及窗户上的脸;一看到这脸出现,灵人立刻离开我。

属天的奥秘 #9481

9481.“你们要照

9481.“你们要照我所指示你的居所的样式”表主所在天堂的一个代表。这从“居所的样式”的含义清楚可知,“居所的样式”是指天堂的一个代表;因为“样式”表示一个代表,“居所”表示天堂。“样式”表示一个代表的原因是,天上的神性事物也以可见的形状显现,这些可见事物就是代表。“居所”表示主所在的天堂(参看8269, 8309节)。从先知书明显可知代表是何性质;如约翰所写的启示录,其中描述了灯台(启示录1:12);周围有二十四个宝座的一个宝座,宝座面前的四活物(启示录4:2ff);七印封上的书卷(启示录5章);当印被揭开时出来的马(启示录6章);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拿着瓶或碗的天使(启示录9-10, 15章);一匹白马(启示录19章);最后描述了新耶路撒冷,它的城墙、城门、根基,以及高、宽、长(启示录21-22章)。其他先知也描述了类似景象。
  所有这些景象都是诸如在天堂不断出现在天使眼前、以可见的形状将属于爱之良善的神性属天事物和属于信之良善的神性属灵事物呈现出来的那类代表。这些事物总起来由帐幕和其中的物体来代表,如柜子本身,摆有陈设饼的桌子、香坛、灯台,以及其它一切物体。因此,当这些物体因是神性属天和属灵事物的外在形式而被进行神圣敬拜时的百姓看到时,这些物体所代表的那类事物便在天堂引起注意。如前所述,这些事物就是属于对主之爱的良善的神性属天事物,和属于对主之信的良善的神性属灵事物。该教会的一切代表在天堂就是这种效果。要知道,一个人总有灵人和天使与他同在;离了他们,人就不能存活。同样要知道,此人通过他们而与主相联,人类,以及天堂也以这种方式而持续存在。由此可见,代表,以及教会的仪式建立在以色列民族当中的目的是什么。还可以看出赐下圣言的目的是什么,在圣言中,字义上所提到的一切事物都对应于存在于天堂中的神性事物;因此,其中所提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代表,一切话都具有灵义。人由此与天堂相联系,并通过天堂与主相联系。没有这种联系,人就没有任何生命,因为若不与生命的一切显现所来自的生命的实际本质存在相联系,没有人能拥有任何生命。
  不过,对那些以为生命从本质上存在于一个人自己里面,并且一个人离了灵人或天使,因而离了经由天堂从神性而来的流注也能存活的人来说,这些事是无法理解的。而事实上,与神性没有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会灭亡,不复存在。没有任何事物能离了先于它自身之物,因而离了神性,也就是首先的,自有永有者,即耶和华而存在;因此,它也不可能持续存在,因为持续存在就是不断产生。“居所”因表示主所在的天堂,故也表示爱和信之良善,因为这些构成天堂;并且由于一切良善皆来自主,天堂凭它对主的爱和信而被称为天堂,所以“居所”在至高意义上也表示主;这明显可见于相关经文(以赛亚书63:15; 耶利米书25:30; 以西结书37:26, 27; 诗篇26:8; 43:3; 90:1; 91:9; 出埃及记15:13; 申命记12:5,以及其它经文)。由此明显可知,帐幕被称为“圣所”和“耶和华的居所”是由于这种代表。
  

属天的奥秘 #9716

9716.“长五肘,

9716.“长五肘,宽五肘”表由良善和真理同等构成。这从“五”、“长”和“宽”的含义清楚可知。“五”是指同等,因为当两个维度彼此相同时,如此处的长和宽,所表示的是同等。坛的长和宽之所以都是五肘,是因为“五”与“十”、“一百”、“一千”所表相同;这些数字都表示大量、全部,完全或完整之物;在论述主的至高意义上则表示无限之物。“五”也具有大致相同的含义,因为复合数与构成它们的简单数所表相同,简单数因此类似于它们的复合数(5291, 5335, 5708, 7973节);“十”、“一百”和“一千”表示大量、全部,完全或完整之物(参看2636, 3107, 4400, 4638, 8715节);“五”也是(5708, 5956, 9102节);当论及神性时,“一千”表示无限之物(2575节)。“长”是指良善(1613, 9487节);“宽”是指真理(1613, 3433, 3434, 4482, 9487节)。由此明显可知,“长五肘,宽五肘”表示由良善和真理同等构成。当真理补足良善,良善补足真理时,因而当良善和真理行如一体,形成一个婚姻,如主使它们在天堂里如此时,就说“良善和真理同等”。这一点可通过人的意愿和理解力来说明。当理解力与意愿行如一体时,也就是当人感觉真理是良善补足物,良善是真理的补足物时,他就同等地享有良善和真理。此外,理解力致力于感知发自良善的真理,意愿则致力于感知存在于真理里面的良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