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335.“田间的野兽多起来害你”表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所产生的虚假的一种涌入。这从“多起来”和“田间的野兽”的含义清楚可知:“多起来”当论及邪恶和虚假的这种仓促移走时,是指一种涌入;“田间的野兽”是指由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所产生的虚假。圣言中所提到的各种走兽都表示情感,无论良善的还是邪恶的(参看9280节);因此,“野兽”表示对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所产生的虚假的情感。此外,这些情感在来世也以野兽来表现,如黑豹、老虎、野猪、狼或熊。再者,它们就像野兽,因为那些被这些爱主宰的人沉浸于各种邪恶和由它们所产生的虚假,他们看待和对待同伴的方式就像野兽。一切邪恶和虚假皆源于这些爱,或说这些爱就是一切邪恶和虚假的源头(参看2041, 2045, 2057, 2363, 2364, 2444, 4750, 4776, 6667, 7178, 7255, 7364, 7366-7377, 7488, 7490-7494, 7643, 8318, 8487, 8678节)。
仓促移走邪恶和虚假之所以会导致这些爱所产生的虚假突然涌入,是因为按连续阶段被植入的良善和真理必移走邪恶和虚假;事实上,虚假只能被真理移走;邪恶只能被良善移走。如果这种移走不是按连续阶段照适当次序而完成的,那么 支持这些爱的虚假就会涌入;因为在每个人重生之前,这些爱在他里面掌权;当虚假涌入时,真理就不再得到承认。此外,一个正在重生的人被保持在对真理的情感中;当处于这种情感时,他在属世层的记忆知识当中从各个方向搜索真理。不过,这时,大量存在于属世层中的外在感官的幻觉会在那里呈现出来。当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占统治地位时,那么此人只会从这些幻觉推断出虚假;如果邪恶所产生的虚假突然被移走,这些虚假随后就会进入,充满他的心智。这些就是“我不在一年之内将他们从你面前撵出去,恐怕地成为荒凉,田间的野兽多起来害你。我要渐渐地将他们从你面前撵出去,等到你多结果实,承受那地为业”在内义上所表示的事。
“野兽”表示由爱自己爱世界所产生的虚假和快乐,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它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下列经文:
在那里必有一条小径和道路,它必称为圣路。污秽人不得经过;凶猛的野兽必不走在其上。(以赛亚书35:8, 9)
以西结书:
我必打发饥荒和邪恶的野兽到你那里,叫它们使唤你丧子。(以西结书5:17)
同一先知书:
我若使邪恶的野兽经过那地,蹧践它,使地荒凉,以至因这些兽,人都不得经过。(以西结书14:15)
又:
你必倒在田间。我要将你给地上野兽、空中飞鸟作食物。(以西结书29:5)
又:
我必与他们立平安的约,使邪恶的野兽从地上断绝,他们就必安居在旷野。他们必不再作外邦人的猎物,田间的野兽也不再吞吃他们。(以西结书34:25, 28)
何西阿书:
我也必荒废她的葡萄树和无花果树;我必使它们变为森林,田间的野兽必吞吃它们。(何西阿书2:12)
同一先知书:
这地悲哀,其中所有的居民因田间的野兽和空中的飞鸟必都衰微。(何西阿书4:3)
诗篇:
森林中的野猪把践踏它;田间的野兽拿它当食物。万军之神啊,求你回转,眷顾这葡萄树。(诗篇80:13, 14)
又:
你造黑暗为夜,森林中的一切野兽就都出来。(诗篇104:20)
利未记:
你们若行在我的律例中,谨守我的诫命,实行它们,我要叫邪恶的野兽从地上息灭。如果你们弃绝我的律例,我要打发田间的野兽到你们中间,使你们荒废。(利未记26:3, 6, 15, 22)
申命记:
耶和华你神必将这些民族从你面前渐渐赶出,恐怕田间的野兽多起来害你。(申命记7:22)
在这些经文中,“田间的野兽”、“地上的野兽”和“森林中的野兽”都表示属于爱自己爱世界的虚假和邪恶。
由于“野兽”表示虚假,而虚假来自两不同的源头,也就是说,它可能源于邪恶,也可能源于良善(9258节),所以在圣言中,“野兽”也表示正直的民族或外邦人,他们尽管受制于虚假,但仍过着正直的生活。在这层意义上,“野兽”这个词用于下列经文:
森林中一切的野兽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山中一切的飞鸟,我都知道;我田间的野兽也都与我同在。(诗篇50:10, 11)
野兽和一切牲畜,愿你们都赞美耶和华。(诗篇148:7, 10)
以赛亚书:
我田间的一切野兽都来吞吃吧!森林中的一切野兽也要如此。(以赛亚书56:9)
以西结书:
空中的一切飞鸟都在黎巴嫩的枝子上搭窝;田间的一切野兽都在它的枝条下生子;所有大民族都在它荫下居住。(以西结书31:6)
2027.“随从你的种”表示祂要把它们赐给那些信祂的人。这从“种”的含义清楚可知,“种”是指信(参看1025, 1447, 1610节),事实上,是指仁之信(参看379, 389, 654, 724, 809, 916, 1017, 1162, 1176, 1258节)。那些将功德置于其生活行为的人都没有仁之信,因而不是此处所说的“种”,因为他们在这样做时想因自己的公义,而非主的公义得救。他们缺乏仁之信,也就是缺乏仁爱,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他们把自己摆在他人之前,因而关注自己,而不是关注他人,除非他人服侍自己。他们要么蔑视、要么憎恨那些不愿服侍自己的人。因此,他们通过自我之爱而与同伴分道扬镳,永远不会走到一起,以这种方式摧毁天堂的东西,即相爱,而相爱是天堂的支柱。因为天堂本身,以及它的整个良好友谊与和谐一致都在相爱中存在并持续存在。在来世,凡破坏和谐一致的东西都反对天堂本身的秩序,从而促使整体毁灭。这就是那些将功德置于其生活行为,声称公义是自己的之人的性质。
来世有很多这样的人。有时,他们的脸发光,就像小火把;但这是因为自我称义所产生的幻火;事实上,他们是冰冷的。有时,人们会看见他们到处奔跑,试图从圣言字义来证明自我功德,因为他们憎恨属于内义的真理(1877节)。他们的气场是关注自我的气场,因而毁灭所有不视自我为某种神明的观念。从许多这样的人一起发出的气场具有如此的破坏性,以至于那里只有敌意和对立,因为当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渴望,即渴望被服侍时,他会从心里杀害其余的人。
其中一些人就在那些声称自己在主的葡萄园里劳碌的人当中;而与此同时,他们不断把心思转向如何增进自己的名声、荣耀和高位,甚至物质利益,直到想在天堂成为最大的,事实上被天使服侍。与自己相比,他们从心里蔑视他人,因此不是充满天堂所在的任何相爱,而是充满自我之爱;他们将天堂置于自我之爱,因为他们不知道天堂是什么。关于这些人,可参看前文(450-452, 1594, 1679节)。他们就属于那些想成为在前的,却成了在后的之人(马太福音19:30; 20:16; 马可福音10:31)。他们也是那些声称奉主的名说预言,行许多异能的人,但主却对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7:22-23)。
那些出于单纯的心以为自己赚得天堂,过着仁爱生活的人则截然不同;这些人没有被自我之爱迷惑,因此与自己相比,没有蔑视他人。他们将赚得天堂视为一种应许,很容易承认这是出于主的怜悯,因为这种承认是仁爱生活的自然结果,仁爱本身热爱一切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