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8

8.当他们被告知,主

8.当他们被告知,主曾在我们地球上披上人身时,他们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这是为了拯救人类。

属天的奥秘 #10767

出埃及记37:1-2

出埃及记37:1-29
  1.比撒列用皂荚木作柜,长二肘半,宽一肘半,高一肘半。
  2.他用纯金把柜里外都包裹了,四围给它镶上金边。
  3.又给它铸了四个金环;两环在柜的这边,两环在柜的那边。
  4.用皂荚木作杠,用金包裹它们。
  5.把杠穿在柜旁的环内,以便抬柜。
  6.用纯金作施恩座,长二肘半,宽一肘半。
  7.用金子作两个基路伯,把它们作成实心的,安在施恩座的两头,
  8.一个基路伯在这边的一头,一个基路伯在那边的一头;他把基路伯与施恩座接连一块,在它的两头。
  9.基路伯向上张开翅膀,用翅膀遮住施恩座,它们的脸彼此相对;基路伯的脸朝向施恩座。
  10.他用皂荚木作一张桌子,长二肘,宽一肘,高一肘半。
  11.又用纯金包裹它,四围给它镶上金边。
  12.四围给它作一掌宽的横梁,四围给横梁镶上金边。
  13.又给它铸了四个金环,将环安在桌子四脚的四角上。
  14.环子挨近横梁,是穿杠的地方,可以抬桌子。
  15.他用皂荚木作杠,用金包裹它们,以便抬桌子。
  16.又作桌子上的器皿,就是盘子、杯子,小碟,小刷子,用它们来遮盖,都是纯金的。
  17.他用纯金作一个灯台,将灯台作成实心的。这灯台的座和干,与杯、球、花,都与它接连一块。
  18.灯台两旁杈出六个枝子,这一边杈出三个灯台枝子,那一边也杈出三个灯台枝子。
  19.一个枝子上有三个杏仁状的杯子,有球有花,一个枝子上杈出三个杏仁状的杯子,有球有花;从灯台杈出来的六个枝子都是如此。
  20.灯台上有四个杏仁状的杯子,有球有花。
  21.从灯台出来的第一对枝子下面有球,从灯台出来的第二对枝子下面有球,从灯台出来的第三对枝子下面也有球;灯台杈出的六个枝子都是如此。
  22.它们的球和枝子与它接连一块;它整个都是用一块纯金作成一个实心。
  23.用纯金作灯台的七个灯盏,并灯台的蜡剪和蜡花盘。
  24.他用纯金一他连得作灯台和灯台的一切器具。
  25.他用皂荚木作香坛,长一肘,宽一肘;坛是四方的。坛高二肘。坛角与坛接连一块。
  26.又用纯金把坛,坛顶和四围的坛壁,并坛角包裹;又在四围给它镶上金边。
  27.又给它作两个金环,在牙边以下,在坛的两侧,就是坛的两边,作穿杠的地方,用来抬坛。
  28.用皂荚木作杠,用金包裹它们。
  29.他也按调香者的作法作圣膏油和焚香用的纯香料,。
概览
  10767.由于本章论述的主题是柜子、灯台和香坛,此处对它们的描述与25(和30)章的类似,那里对每个细节的内义都给出了一个解释,所以此处略过这些事物,无需作进一步的解释。

属天的奥秘 #4215

4215.“亲吻他儿

4215.“亲吻他儿子和女儿”表承认这些真理,以及对这些真理的情感。这从“亲吻”、“儿子”和“女儿”的含义清楚可知:“亲吻”是指出于情感的结合(参看3573, 3574节),因而是指承认,因为哪里有通过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哪里就有对它们的承认;“儿子”是指真理和真实事物(489, 491, 533, 1147, 2623, 3773节);“女儿”,就是此处的拉结和利亚,是指对这些真理的情感(3758, 3782, 3793, 3819节)。
“亲吻”表示出于情感的结合是出于对应;因为天堂与人体的一切器官并肢体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如各章末尾所说明的。人的内在事物与脸上的各个部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因此他的面部表情能显示他的总体心态,而他的眼睛则能显示这种心态,就是其内在心智的内层。心智的思维与情感和身体的行为与姿势之间也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就那些自然的行为和姿势,以及那些非自然的行为和姿势而言,这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内心的谦卑会使人屈膝下跪,这是一种身体的外在姿势;更大和更内在的谦卑甚至使他俯伏在地。内心的欢喜快乐会引发歌唱和欢呼声;而难过和内在悲伤则会导致哭泣和哀号。但出于情感的结合会产生亲吻的动作。
由此明显可知,由于这种外在行为与内在美德相对应,所以它们是内在事物的可见迹象;作为可见迹象的它们含有某种内在事物在里面,而它们就从这内在事物取得自己的品质或特性。然而,对那些渴望通过外在行为给人以他们拥有这些内在美德的印象之人来说,他们的外在行为同样是可见的迹象,但却是伪装、虚伪和欺骗的迹象。这就是亲吻的情形,因为人人都想通过亲吻来表达他对另一个人由衷的爱。事实上,凡给人以他拥有内在美德之人都知道,亲吻源于内心或出自这种爱,是出于情感联结的标志。他想凭着亲吻使他的邻人确信,他是由于他里面的良善而爱他;而事实上,这全都是为他自己,为了他自己的地位、利益和名声,因而不是为了良善,而是为了邪恶。因为凡以自己为目的、而不是为促进良善的中间目的,并希望与别人联结以达到该目的之人,都陷入邪恶。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