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6023.“都与他一起带到埃及”表它们都被聚集到教会的记忆知识中。这从“来到埃及”或“下埃及去”的含义清楚可知,“来到埃及”或“下埃及去”是指将真理引入并聚集到教会的记忆知识中,如前所述(6004, 6018节);“都与他一起带到埃及”所表相同(5373, 6004节)。当记忆知识由真理来统治时,真理就被引入并聚集到记忆知识中;当真理被承认,因为主在圣言中就是这么说的时,记忆知识就被真理统治;此后,赞同它的记忆知识就能被接受,而反对它的记忆知识则被逐出。真理便以这种方式成为赞同它的那些记忆知识的主人,而不赞同的记忆知识则被弃绝。在这种情况下,人在出于记忆思考时,就不会被带入虚假,如在真理没有包含在记忆知识里面时的情形。因为记忆知识本身并非真理,而是凭它们里面的真理为真理。它们里面的真理如何,将自己呈现为记忆知识的真理一般就如何。因为记忆知识纯粹是一个容器(1469, 1496节),该容器既能接受真理,也能接受虚假,并且接受的方式大不相同,具有无限多样性。
以教会的这一记忆知识,即每个人都是邻舍为例。大量真理能被引入并聚集到这个记忆知识中,如以下真理:每个人的确都是邻舍,但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成为邻舍;就至高意义而言,处于良善的人就是邻舍,但同样以不同的方式,照着那良善的品质而为邻舍;邻舍来源于主自己,因此人们离主越近,也就是越处于良善,就越是邻舍;离主越远,就越不是邻舍;还有,一个社群或社区比一个人更是邻舍,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比一个社群或社区更是邻舍,但祖国在其它国家之前;教会比祖国更是邻舍,主的国又更加是邻舍;以及,当一个人为了他人,或祖国或教会等等的利益而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就是爱邻舍。由此可见,能被聚集到教会的记忆知识中的真理何等之多。事实上,它们如此之多,以至于很难把它们分为属,并将具体真理归到每个属中,以便人能区分和认识它。这是古代众教会所热衷做的事。
这个记忆知识同样能被大量虚假充满,当人们颠倒上述真理,说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邻舍;在每种情况下,邻舍都来源于自我;因此,人最近的邻舍就是最支持他,与他成为一体,由此在他自己里面呈现为他自己的形像之人;甚至说他的国家也不是邻舍,除非他能从中得到好处等等,没完没了时,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来。然而,记忆知识是一样的,即:每个人都是邻舍。但这个人用真理充满它,而另一个人却用虚假充满它。其它所有记忆也是如此。
4217.“拉班就离开,回自己的地方去了”表藉着拉班的代表的结束。这从“回自己的地方”的含义清楚可知:“回自己的地方”是指回到以前的状态。“地方”是指状态(参看2625, 2837, 3356, 3387, 3404节)。所以,这句话表示藉着拉班的代表的结束。所说明的这一切清楚表明,圣言的每一个部分都包含内在事物,内在事物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们适合与人同在的天使来理解。例如:当圣言提到“饼或饭或粮”时,天使想到的是属灵的饼或饭或粮,而不是物质的饼或饭或粮;因此他们将饼或饭或粮理解为主,如祂自己在约翰福音(6:33, 35)所教导的那样,祂是生命的粮。他们因理解为主,故理解为源于祂的事物,因而理解为祂对全人类的爱;同时理解为人回以主的爱;因为这两种爱会在一个思维和情感的观念中交织在一起。
以神圣状态接受圣餐之饼的人之思维与此无异;事实上,那时他想到的是主及其仁慈,是构成对祂的爱和对邻之仁的事物,而不是饼,因为他正在思想悔改和修正生活。然而,人们思想这些事的方式却因不仅存在于其思维,还存在于其情感中的神圣程度而各异。由此明显可知,当圣言提到“饼或饭或粮”时,呈现给天使的不是饼或饭或粮的概念,而是爱和关乎爱的无数事物之概念。当酒在圣言中被提及,以及在圣餐中被领受时,情况也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天使根本不会思想酒,而是思想对邻之仁。正因如此,还由于人以这种方式与天堂相联,并通过天堂与主相联,故饼和酒就成了象征,将过着神圣生活的人与天堂联结起来,并通过天堂与主联结起来。
这同样适用于圣言中的每一个细节,因此圣言是联结人与主的媒介或手段。如果这样的联结媒介或手段,天堂不可能流到人那里;因为没有一个媒介或手段,联结是不可能的;相反,天堂会远离人;如果天堂远离了,任何人就再也不能被引入良善,甚至被引入物质和世俗的良善了;而是一切约束,包括外在的约束,都将被废除。因为主通过内在约束,也就是良知的约束来掌管处于良善的人;唯独通过外在约束掌管陷入邪恶的人。如果这些约束都被废除了,凡唯独被外在约束掌管的人都就会变得疯狂,就像不惧怕法律、自己的生命,也不惧怕丧失地位和利益,因而名声(这些都是外在约束)的人那样发疯,人类将因此灭亡。这解释了为何圣言存在,以及圣言的真正性质。拥有圣言的主之教会就像心与肺,没有圣言的主之教会就像从心肺获得生命的其它内在器官(参看637, 931, 2054, 2853节)。
关于大人和对应关系(续)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