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910.“亚伯拉罕来哀悼撒拉,为她哭泣”表示主的悲痛状态,也就是说,主因黑夜临到教会里的信之真理而悲痛。这从“亚伯拉罕”的代表清楚可知,“亚伯拉罕”是指主(参看1893, 1965, 1989, 2011, 2172, 2501, 2833, 2836节)。“哀悼”和“哭泣”表示一种悲痛的状态,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哀悼”涉及因黑夜临到教会里的良善而导致的悲痛,“哭泣”则涉及因黑夜临到真理而导致的悲痛。这两节经文论述了教会的结束;当仁爱荡然无存时,教会的结束就到来了。圣言在很多地方,尤其在先知书和约翰的启示录,论述了教会的结束。主也在福音书多次描述了教会的结束,在那里称其为“时代的完结”,以及“黑夜”。
对所有教会来说,情况都是这样:一开始,每个教会都视仁爱为根基;那时,每个人都爱别人如自己的兄弟,都寻求良善或被良善打动,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了邻舍、公众福祉和主的国度,尤其为了主自己。但随着时间推移,仁爱开始变得冷淡,不复存在。后来,对彼此的仇恨进入;尽管这仇恨表面上并不明显,因为在文明社会,人们受制于法律和克制他们的外在约束,但它仍从里面被滋养。克制他们的外在约束来自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也就是对地位和重要性的爱,对财富和财富所带来的权力的爱,因而对名声的爱。对邻舍的仇恨就潜藏在这些爱下面,它具有这种性质:人们渴望掌控所有人,占有别人的一切。当这些欲望遭到反对时,这些人就心怀对那邻舍的蔑视,渴望报复,以毁灭他为快乐,甚至只要胆量足够,就向他实施残忍行为。在教会结束的时候,其仁最终会堕入这类行径。那时,论到教会,可以说信荡然无存,因为哪里没有仁,哪里就没有信,如前面多次说明的。
我们从圣言得知,有很多教会以这种方式走到尽头。大洪水前后的上古教会就是这样逝去的;大洪水之后的古教会,被称为希伯来教会的第二个古教会,以及最后的犹太教会同样是这样逝去的。但犹太教会决不是一个基于仁爱的教会,只是一个教会的代表;它唯一的作用是通过代表与天堂保持联系,直到主降世。后来主兴起一个新教会,该教会被称为外邦人的教会,是一个内在教会,因为那时主揭开了内层真理。现在连这个教会也走到尽头,因为现在仁爱不仅不复存在,还被仇恨取代。这仇恨虽表面上并不明显,但却在里面,并且只要有可能,也就是说,每当外在约束阻止不了时,它就会爆发出来。
除了这些教会外,还有圣言没有详细描述的其它很多教会也是这样衰退并自我毁灭的。它们如此衰退并自我毁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父母累积邪恶,通过频繁实施这些邪恶,最终通过变成习惯而把它们植入自己的本性和性情,从而通过遗传将其传给自己的后代。因为父母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频繁使用所获得的东西,都会植根于他们的本性,并通过遗传传给他们的后代。除非这些后代被改造或重生,否则,传下来的东西会继续代代相传,并一直增长。结果,意愿变得更倾向于邪恶和虚假。不过,当教会完结和灭亡时,主总在其它某个地方兴起一个新教会。然而,即便有,主也很少从前教会成员中兴起新教会,而是从无知的外邦人当中兴起。接下来论述的主题就是这些外邦人。
4054.脑就像天堂,属于系功用的目的领域;因为凡从主流入的,都是关注人类救赎的目的。这就是在天上掌权,并由此同样在脑中掌权的目的;因为人的心智所在的脑关注身体中的目的,以便身体能服务于灵魂,而灵魂能成为永恒的幸福。但有些社群并没有着眼于任何功用的目的,只是男女朋友混在一起,在那里享乐;因此他们完全是自我放纵,除了自己外不关心任何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他们的目的都是那样。如今,这类灵人所组成的社群之多,超乎任何人的想象。他们一靠近,其气场就开始运转,并摧毁其他人里面对真理与良善的情感。一旦这些情感被毁,这些灵人便体验其友谊的快乐。
这些就是脑中的堵塞物,他们在那里引发愚蠢行为。由这类灵人组成的许多社群与我同在,我通过一种迟钝、呆滞和情感的丧失察觉到他们的临在。我还与他们交谈过几次。他们就是害虫和祸根,尽管他们在世上的日常生活中,一直表现得良善、迷人,彬彬有礼,富有才华;因为他们知道如何行事得体,如何由此渗入进来,尤其渗入友情。至何谓好朋友,或什么才是好的友谊,他们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悲惨的命运正等着他们。结局是:他们活在肮脏中,并且活在如此的愚蠢中,以致在他们身上,人类理解事物的能力几乎毫无存留。因为正是目的构成人,目的如何,此人便如何;因而他死后的人类理解能力就如何。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