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81

81.后来,我与天使

81.后来,我与天使谈论了我们地球上一些值得一提的事,尤其谈到印刷术、圣言和教会取自圣言的各种教义。我告诉他们说,圣言和教义都已出版,并被传播。他们感到非常惊讶的是,这类事物居然能通过书籍和印刷来出版。

属天的奥秘 #8002

8002.“外人和雇

8002.“外人和雇工都不可吃”表那些出于纯属世的倾向行善的人和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行善的人不会与他们在一起。这从“外人”、“雇工” 和“不可吃”的含义清楚可知:“外人”是指那些出于纯粹的属世倾向行善的人,如下文所述;“雇工”是指那些为自己的利益行善的人,也如下文所述;“不可吃”是指不与他们在一起,如刚才所述(8001节)。“外人”之所以表示那些出于纯粹的属世倾向行善的人,是因为外人是来自其他人民的新人。他们是居民,与以色列人和犹太人同住在一个家里;“同住”表示一起在良善里面,或说共享同样的良善。但由于如前所述,他们来自教会之外的其他人民,故所表示的良善不是教会的那种良善,而是在教会之外可见的那种良善。这种良善被称为“属世良善”,因为它是人与生俱来的遗传倾向的产物。此外,有些人由于健康状况差或精神衰弱也拥有这种良善。“外人”所表示的那些人所行的良善就是这种良善。
  这种良善完全不同于教会的良善,因为因为良知通过教会的良善在人里面形成;良知是天使所进入的那个层面,他通过良知与天使相交。而属世良善则无法提供天使能进入的任何层面。那些处于属世良善的人在黑暗中行善,被盲目的本能引领;而不是在真理之光凭来自天堂的流注行善。因此,在来世,他们就像被风吹散的糠秕那样能被任何人、每个人带走,无论是一个恶人还是一个善人,尤其能被一个知道如何把情感和说服添加到论据上的恶人带走。这时,天使也无法引导他们离开;因为天使通过信之真理和良善进行运作,并流入人里面通过信之真理和良善所形成的那个层面。由此明显可知,那些出于纯粹的属世倾向行善的人无法融入天使当中。关于他们及其在来世的命运,可参看前文(3470, 3471, 3518, 4988, 4992, 5032, 6208, 7197节)。
  “外人”是指那些不在本地或本家,而是在外地的人,这一点明显可见于以下经文:
  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寄居的,是外人。(利未记25:23)
  诗篇:
  耶和华啊,求你听我的祷告,我流泪,求你不要缄默,因为我在你面前是寄居的,是外人,像我列祖一般。(诗篇39:12)
  创世记:
  亚伯拉罕向赫人说,我在你们中间是寄居的,是外人;求你们在给我一个坟墓作产业。(创世记23:3-4)
  “寄居的”和“外人”一样,也表示从别地来的一个新人和居民;但“寄居的”表示那些被教导和领受教会真理的人,而“外人”表示那些没有被教导教会真理的人,因为他们不愿领受它们。
  至于“雇工”,他们是为了工钱而工作的人,是奴仆,不是买来的;他们被称为“雇工(经上或译雇佣)”(参看利未记19:13; 25:4-6;申命记24:14, 15)。由于“雇工”是指那些为工钱而工作的人,所以他们在内义上表示那些在世上为自己的利益行善的人;然而在更内在的意义上则表示那些为来世的回报而行善的人,因而表示那些想通过工作赚取功劳的人。
  那些在世上纯粹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善的人绝无可能融入天使当中,因为他们行善的最终目的是世界,也就是财富和威望;而不是天堂,也就是灵魂的祝福和幸福。决定行为,并赋予它们以具体品质的,是目的。关于那些纯粹为了自己的利益行善的人,主如此说: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约翰福音10:11-13)
  耶利米书:
  埃及是肥美的母牛犊,但出于北方的毁灭来到了!她的雇佣好像圈里的肥牛犊,他们转身退后,一齐逃跑,站立不住,因为他们遭难的日子已经临到他们。(耶利米书46:20-21)
  外人和雇工不可与那些属教会的人共享圣物的禁令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
  凡外人不可吃圣物,寄居在祭司家的,或是雇工,都不可吃圣物。(利未记22:10)
  在利未记还有一条律法允许人们从外人中间买奴仆,永远服事他们:
  至于你的奴仆、婢女,可以从你四围的民族中买。并且那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从这些人中间,也可以从同你们在一起的他们的家族中买,尽管他们在你们的地上出生,好叫他们作你们的产业,你们要将他们遗留给你们以后的子孙为产业,作为继承的产业;你们要永远作他们的主人。(利未记25:44-46)
  “外人”表示来自纯属世之光的记忆知识;“从外人中间买奴仆作永远的产业”表示属灵真理掌控这些记忆知识的必要性。
  然而,那些为了来世的回报而行善的人,也就是“雇工”所表示的人,不同于刚才所说的这些人,因为他们以天堂的生活和幸福为自己的最终目的。但这个目的会将他们的神性敬拜从主那里转离,并改到自己这里,结果他们只愿自己好,不愿他人好,除非他人愿他们好。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存在于每个细节中的,便是自我之爱,而不是对邻之爱,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纯正的仁爱。这些人也无法融入天使当中,因为天使极其厌恶赏赐或回报这个名称和想法。主在路加福音中教导说,人行善不可以回报为目的:
  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借出去,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路加福音6:32-35; 14:12-14)
  关于邀功的良善及其性质,可参看前文(1110, 1111, 1774, 1835, 1877, 2027, 2273, 2340, 2373, 2400, 3816, 4007e, 4174, 4943, 6388-6390, 6392, 6393, 6478节)
  主之所以多次说行善的人在天上有赏赐(如马太福音5:11, 12; 6:1, 2, 16; 10:41, 42; 20:1-16;马可福音9:41;路加福音6:23, 35; 14:14;约翰福音4:36),是因为人在没有重生之前,只会想着赏赐或回报;但他重生之后,情况就不同了;那时,如果有人认为他向邻舍行善是为了赏赐或回报,他就会非常气愤;因为他在行善,而非报答中感到快乐和幸福。“赏赐或回报”在内义上是指属于仁之情感的快乐(参看3816, 3956, 6388, 6478节)。
  

属天的奥秘 #8215

8215.“又使他的

8215.“又使他的轮脱落”表推进虚假的能力被夺走。这从“脱落”、“轮”和“法老的战车”的含义清楚可知:“脱落”是指夺走;“轮”是指前行的能力,如下文所述;“法老的战车”是指支持虚假的教义事物(参看8146, 8148节),因而是指虚假。至于“轮”在一般意义上表示什么,这从“马车”的含义可以看出来。马车分为两种:一种用来运送货物,一种用于战争。用来运货的马车表示传达真理的教义事物,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传达虚假的教义事物;用于战争的马车也表示这两个意义上的教义事物,但表示进行争战的教义事物,因而表示为战争所预备的真理本身和虚假本身。由此可见“轮”表示什么,即前行的能力,在此表示推进虚假并与真理争战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属于人心智的理解力部分,故就这些教义事物而言,“轮”也表示理解力部分。
在来世,满载各种货物的马车经常出现;这些马车在形状和尺寸上各不相同;它们出现时,表示整体上的真理,或教义事物,这些教义事物可以说是真理的容器;而它们所载的货物表示具有各种不同功用的认知或知识。当天使谈论教义时,这些事物就在天堂出现。事实上,由于他们下面的人无法理解天使的对话,所以就用代表来表现它。如前所述,对有些人来说,它表现为马车,这些马车以一种形式将谈话的每一个细节呈现在眼前;谈话内容通过这种代表能在一瞬间被理解和看见。有些细节以马车的形式显现,有些以马车的构造显现,有些以马车的颜色显现,有些以车轮显现,有些以拉车的马匹显现,有些以马车所载的货物显现。在圣言中,“马车或战车”表示教义事物正是源于这些代表。
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轮”表示理解力所拥有的能力;因为正如马车通过车轮来移动和前行,包含在教义事物中的真理通过理解力来付诸行动。这也是以赛亚书中“轮”的含义:
他们的箭锐利,弓都上了弦;马蹄算如火石,轮好像旋风。(以赛亚书5:28)
这论及使真理荒废的人:“箭”是指虚假,“弓”是指虚假的教义(2686, 2709节);而“马蹄”是指属于败坏理解力的感官记忆知识(7729节);“轮”是指好像旋风的败坏并摧毁真理的能力。
以西结书:
我正观看活物的时候,看哪,有四张脸的活物旁边各有一个轮子在地上。轮的形状和做法好像水苍玉。四个都是一个样式,其形状和作法好像轮中套轮。轮行走的时候,向四方都能直行,行时并不掉转。至于轮辋,高而可畏;其轮辋满有眼睛在它们的四个周围。活物行走的时候,轮子与它们同行。活物的灵在轮中。(以西结书1:15-20; 10:9-17)
“四活物”,就是基路伯表示主的天命或旨意(308节);“轮”表示神性聪明或预见;这就是为何经上说“轮子与活物同行”,“其轮辋满有眼睛”,以及“活物的灵在轮中”,活物的灵就是智慧的真理。
但以理书:
我观看,直到宝座设立,上头坐着亘古常在者,祂的衣服洁白如雪,头发如纯净的羊毛,宝座乃火焰,其轮乃烈火。(但以理书7:9)
此处“亘古常在者”是指神性良善方面的主;“设立的宝座”是指虚假;“祂的衣服”是指外在形式上的神之真理;“祂的宝座”是指天堂和教会;“祂的轮”是指智慧和聪明的事物,也就是神之真理;“烈火”是指爱与仁的事物。
所罗门的圣殿周围十个盆座下面也有铜轮;轮的做法像车轮的做法;其轴、辋、辐、毂都是铸的。(列王纪上7:30-33)
这些“盆座”或架子表示真理的容器,人通过真理被洁净和重生;“轮”表示用来推进的理解力的能力。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