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2.我蒙允许看到木星灵预备好后,如何被带上天堂,变成天使。在这种时候会有马车和马出现,它们如同着了火那样闪闪发光,就像载送以利亚的火车火马。如同着了火那样的闪闪发光的马车和马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由此可以代表:他们已经接受教导,并预备进入天堂。马车表示教会的教义,发光的马表示被启示的理解力。
注:马车表示教会的教义(AC 2761, 5321, 8215)。马表示理解力(AC 2760-2762, 3217, 5321, 6125, 6400, 6534, 7024, 8146, 8148, 8381)。《启示录》中的白马表示对圣言的理解(AC 2760)。以利亚就代表意义而言,表示圣言(AC2762, 5247)。由于教会的一切教义,以及对它的理解都来自圣言,故以利亚被称为“以色列的战车马兵” (AC 2762)。所以,他乘火车火马被提升(AC 2762, 8029)。
2960.“在你我中间算什么呢”表示他同意了,但仍想凭自己实现它,也就是说,仍想凭自己去预备和改造,这从当适用于论述改造的内义时的字义清楚可知。前面以弗仑说:“那田地我给你,其中的洞我也给你”(23:11),这句话表示他们想在那些构成教会和信仰的事物上预备自己,也就是改造自己。因为那些正在被改造之人的最初状态就是这样(参看2946节)。但当他们在真理或信仰的知识或认知上进一步发展,或说学习更多真理、更多关于信仰的知识时,他们的第二个状态就到来了;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确同意让主来改造他们,但仍想凭自己实现它。这就是本节所论述的状态;而接下来描述的是第三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真的相信是主改造他们。
前面已经解释了他们为什么一开始是这样(2946节)。但他们仍想改造自己,甚至当他们在真理或信仰的知识或认知上取得进展时仍这样想,其中一个原因是:无知的云层只能逐渐被驱散;另一个原因是:确认和强化真理是需要时间的;还有一个原因是:良善是随着我们吸收真理的知识或认知而被完善的。有真理植入在里面的良善本身引导人们不仅承认,还相信改造来自主。这是第三个状态,随后到来的是第四个状态,也就是当他们感知到改造来自主时的一种状态。然而,很少有人在肉身生活期间获得这种状态,因为这是一种天使状态;不过,那些重生的人在来世会获得它。由此明显可知,就内义而言,此处描述的是属灵教会成员,说明了当他还没有发展或成熟时的状态是什么样,当他开始发展或成熟时的状态是什么样,最后当他已经发展或成熟时的状态又是什么样。
创世记22:1-24
1.这些话以后,神试验亚伯拉罕,对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
2.神说,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所爱的独一位,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告诉你的一座山上,把他献为燔祭。
3.亚伯拉罕清晨早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少年人和他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告诉他的地方去了。
4.到了第三日,亚伯拉罕举目看见远处那个地方。
5.亚伯拉罕对他的少年人说,你们和驴留在这里,我和孩子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到你们这里来。
6.亚伯拉罕取了燔祭的柴,放在他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于是他们二人同行。
7.以撒对他父亲亚伯拉罕说话;他说,我父啊;亚伯拉罕说,我儿,我在这里。以撒说,看哪,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
8.亚伯拉罕说,我儿,神必自己看见作燔祭的羊羔。于是他们二人同行。
9.他们到了神告诉他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依次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
10.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
11.耶和华的天使从天上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
12.天使说,不要向这孩子伸手,不可对他作任何事,因为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的独子,留下不给我。
13.亚伯拉罕举目观看,看哪,有一只公绵羊在后面,两角缠在灌木丛中;亚伯拉罕就去取了那只公绵羊来,把它献为燔祭,代替他的儿子。
14.亚伯拉罕给那地方起名叫耶和华以勒,就是耶和华必看见;直到今日人还说,耶和华在山上必看见。
15.耶和华的天使第二次从天上呼叫亚伯拉罕。
16.说,耶和华说,我指着自己起誓,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的独子,
17.我必赐福给你,我必使你的种繁多,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的种必继承他们仇敌的城门。
18.并且地上所有的民族都必因你的种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声音。
19.于是亚伯拉罕回到他的少年人那里,他们起身一同往别是巴去;亚伯拉罕就住在别是巴。
20.这些话以后,有人告诉亚伯拉罕说,看哪,密迦,她也给你兄弟拿鹤生了几个儿子:
21.长子乌斯,他的兄弟布斯和亚兰的父亲基母利;
22.并基薛、哈琐、必达、益拉、彼土利。
23.彼土利生利百加;这八个人都是密迦给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生的。
24.拿鹤的妾名叫流玛;她也生了提八、迦含、他辖和玛迦。
概览
2764.本章在内义上论述了主的最严厉和最内在的试探,祂通过这些试探将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合一;还论述了那些构成主的属灵教会的人通过这种合一得救。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