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82

82.我蒙允许看到木

82.我蒙允许看到木星灵预备好后,如何被带上天堂,变成天使。在这种时候会有马车和马出现,它们如同着了火那样闪闪发光,就像载送以利亚的火车火马。如同着了火那样的闪闪发光的马车和马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由此可以代表:他们已经接受教导,并预备进入天堂。马车表示教会的教义,发光的马表示被启示的理解力。

注:马车表示教会的教义(AC 2761, 5321, 8215)。马表示理解力(AC 2760-2762, 3217, 5321, 6125, 6400, 6534, 7024, 8146, 8148, 8381)。《启示录》中的白马表示对圣言的理解(AC 2760)。以利亚就代表意义而言,表示圣言(AC2762, 5247)。由于教会的一切教义,以及对它的理解都来自圣言,故以利亚被称为“以色列的战车马兵” (AC 2762)。所以,他乘火车火马被提升(AC 2762, 8029)

属天的奥秘 #4763

4763.“就撕裂自

4763.“就撕裂自己的衣服”表哀恸,也就是说,因真理被毁,或信不复存在而哀恸。我们在圣言,尤其历史部分经常读到人们撕裂衣服;如今这种行为的起源却不为人知。人们也不知道它代表因真理被毁而悲伤。这种行为因以下事实而成为代表:“衣服”表示真理,如前所示(4545节)。在这一章,经上还说,当雅各认出他儿子的外衣时,他便撕裂衣服(创世记37:34),以此表示因真理被毁而哀恸。圣言的其它地方也有类似例子,如亚述王西拿基立所差遣的拉伯沙基出言侮辱耶路撒冷时,王的家宰以利亚敬,书记舍伯那和史官约亚因此都撕裂衣服,把这些话告诉了希西家王;王听见也撕裂衣服,披上麻布(以赛亚书36:22;37:1;列王纪下18:37;19:1)。拉伯沙基所说侮辱的话针对的是神、王和耶路撒冷,因而是神性真理,这一点从这段经文的内义看得更明显。因此,撕裂衣服是为了表达哀恸。
当狂底在王面前念诵耶利米所写的书卷时,经上说,王将书卷扔在火盆中,王和听见这一切话的臣仆都不惧怕,也不撕裂衣服(耶利米书36:23, 24);他们不撕裂衣服表示当神性真理不被接受时,他们不哀恸。当窥探地的人带来迦南地的坏消息,说不利于它们的话时,嫩的儿子约书亚和耶孚尼的儿子迦勒撕裂衣服(民数记14:6)也具有同样的含义;因为“迦南地”表示主的国度,说不利于它的话就是说反对神性真理的虚假的话。当神的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以利的两个儿子都被杀了时,有一个人从阵上逃跑,衣服撕裂,头蒙灰尘,来到示罗(撒母耳记上4:11,12),表示对丧失神性真理和神性良善的哀恸。因为“约柜”代表主的国度,在至高意义上代表主自己,因而代表教会的一切神圣事物,“撕裂衣服”表示因丧失神性真理而悲伤;“头蒙灰尘”表示因丧失神性良善而悲伤。
论到撒母耳和扫罗,我们读到:
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你的同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记上15:26-28)
扫罗撕断撒母耳外袍的衣襟代表撒母耳当时所说的话,即以色列国与他断绝,他将不再是以色列的王。因为“国”在内义上表示神性真理(1672, 2547, 4691节),“王”和“王权”也是(1672, 1728, 2015, 2069, 3009, 3670, 4575, 4581节),以色列国和王尤其如此,因为以色列代表主的王权。关于耶罗波安和先知亚希雅的记载意思也一样:
当耶罗波安出了耶路撒冷,先知亚希雅在路上遇见他,亚希雅身上穿着一件新衣,唯独他们二人在田野时,亚希雅一把抓住自己身上的新衣裳,把它撕成十二片;对耶罗波安说,你可以拿十片。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看哪,我必将国从所罗门手里夺回,将十个支派赐给你。(列王纪上11:29-31)
撒母耳记下同样记载,当扫罗在战争中被杀时,他们撕裂衣服:
扫罗在战争中被杀后,第三天,有一人从扫罗的营里出来,衣服撕裂;当大卫听到扫罗的死讯时,大卫就抓住自己的衣服,把它们撕裂了;跟随他的人也是如此。(撒母耳记下1:1-2,11)
这也代表因那些坚持与仁分离之信的人丧失并抛弃神性真理而哀恸。因为如前所述,“王权”表示神性真理,而杀扫罗的“非利士人”代表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1197, 1198, 3412, 3413节)。这一点同样从在这一章所作的哀歌(撒母耳记下1:17-27)明显看出来。
当押沙龙杀了他兄弟暗嫩,有风声传到大卫那里说,押沙龙将王的众子都杀了时,大卫就“撕裂衣服,躺在地上。王的臣仆也都撕裂衣服,站在旁边”(撒母耳记下 13:28,30-31)。这样做也是为了代表来自神性的真理被毁,这些真理在内义上由“王的众子”来表示。当大卫从押沙龙面前逃跑时,他遇见亚基人户筛,衣服撕裂(撒母耳记下15:32),这段经文意思也一样;因为在圣言中,王,尤其大卫,代表神性真理。当以利亚将耶和华的话告诉以色列王亚哈说,他将因自己所行的恶而被除尽时,亚哈就撕裂衣服,身披麻布,这段经文意思也差不多是这样(列王纪上21:27)。
撕裂或撕碎衣服代表因丧失真理而哀恸,这一事实从以下经文进一步清楚看出来:
祭司希勒家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沙番就在约西亚王面前读那书。王听见律法书上的话,便撕裂衣服。(列王纪下22:11)
显然,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圣言,即神性真理丧失太久,已从他们心里和生活中被抹除了。当主承认祂是基督,是神的儿子时,大祭司就撕开衣服,说,祂说了僭妄的话(马太福音26:63-65;马可福音14:63, 64),这段经文表示大祭司完全确信主说了反对圣言,因而反对神性真理的话。
当以利乘旋风上升,以利沙看见时,以利沙抓住自己的衣服,把它们撕成两片;他拾起以利亚身上掉下来的外衣,用它打水,水也左右分开,以利沙就过来了(列王纪下 2:11-14);那时以利沙把衣服撒成两片,是为了哀恸圣言,也就是神性真理丧失了;因为以利亚代表主的圣言,也就是神性真理(2762节)。从以利亚身上掉下来并被以利沙拾起的外衣代表以利沙延续以利亚的代表,因为“外衣”表示神性真理(参看4677节)。这也解释了为何当进行这种哀恸时,被撕裂的衣服是外衣,这一点从上面所引用的某些经文明显看出来。“衣服”因表示教会的真理,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神性真理,故若非在哀恸,穿着撕裂的衣服出行是可耻的。这一点从哈嫩向大卫臣仆所行的事明显看出来,因为他将他们的胡须剃去一半,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因此,他们不可到大卫那里(撒母耳记下10:4,5)。

属天的奥秘 #4489

4489.“岂不都归

4489.“岂不都归我们吗”表这两种良善与真理将是一样的,并具有相同的形式。这从整个思路清楚可知,其实质是:上古教会的良善与真理在某种程度上仍存留在哈抹和示剑及其家族中,它们将出自古教会并存在于雅各后代当中的良善与真理取得一致。因为设立在雅各后代当中的宗教仪式无非代表并表示上古教会的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因此“岂不都归我们吗”或属于他们表示它们将是一样的,并具有相同的形式。
举例说明这一点。他们用来献祭的祭坛是耶和华的主要代表(921, 2777, 2811节);它因此也成为被称为“希伯来教会”的古教会敬拜的基础,故建造祭坛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都具有代表性,如祭坛的尺寸,即高、宽、长;祭坛的石头、祭坛的青铜华盖、坛角,以及坛上常常烧着的火,除此之外还有祭物和燔祭。它们所代表的是属于主并出自主的真理与良善。这些都是敬拜的内在事物,它们因表现在外在事物中,故与上古教会的真理并良善是一样的,具有相同的形式。
它的尺寸,即高、宽、长,一般表示良善、真理和源于这些的神圣(参看650, 1613, 3433, 3434, 4482节);它的石头尤表低级真理(1298, 3720节);制成祭坛周围华盖的青铜表示属世良善(425, 1551节);坛角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之能力(2832节);坛上的火表示爱(934节);祭物和燔祭照其各个种类而表示属天和属天事物(922, 1823, 2180, 2805, 2807, 2830, 3519节)。由此明显可知,内在事物就包含在这些外在事物里面,就内在事物而言,这两个教会是一样的;这同样适用于敬拜的所有其它仪式。
但那些属上古教会的人对这些外在事物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是内在人,主在他们中间经由内在途径流入进来,并教导他们何为良善。对他们来说,良善的变化和不同就是真理,他们由此知道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在主的国度中都代表什么;因为整个世界或整个自然界就是代表主国度的舞台(2758, 3483节)。但那些属古教会的人并非内在人,而是外在人;因此,主无法在他们中间经由内在途径流入进来,只能经由外在途径流入,教导他们何为良善。一开始,主通过诸如系代表和有意义符号的那类事物流入并教导他们,代表教会由此产生;后来则通过被代表并表示的良善与真理的教义事物流入,基督教会由此产生。就其内在形式而言,基督教会本质上和代表教会是一样的;但代表教会的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自主降世后就被废除了,因为每一个事物都代表祂自己,因而代表其国度的事物;事实上,这些源于祂,可以就是祂自己。
但上古教会与基督教会之间的差别,就像白天的阳光与夜晚的月光、星光之间的差别那样大。因为从内在或在先的途径来看良善,就像白天在阳光下看一样;而从外在或在后的途径来看良善,则像晚上在月光或星光下看一样。上古教会与古教会之间的差别差不多也是这样,只是那些属基督教会的人若承认内在事物,或相信并行出主所教导的真理与良善,就能住在更充足的光中。良善本身在这二者里面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一个在光明中看良善,一个在模糊中看良善。那些在光明中看良善的人能看见无数奥秘,几乎和天上的天使差不多,也会被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打动;而那些在模糊中看良善的人,几乎看不到任何没有疑问的东西,他们所看到的东西会与夜晚的阴影混在一起,也就是说,与虚假混在一起,并且无法从内在打动任何人。由于良善在这两个教会中是一样的,所以真理也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何“岂不都归我们吗”这句话表示这两种良善与真理将是一样的,并具有相同的形式。因为如前所述,哈抹和示剑是上古教会的余留,而雅各的后代属于被称为“希伯来教会”的古教会,尽管他们只对该教会的外在事物感兴趣。但哈抹和他儿子示剑因接受割礼而犯下大罪,这一事实可见于下文(4493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