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2.我蒙允许看到木星灵预备好后,如何被带上天堂,变成天使。在这种时候会有马车和马出现,它们如同着了火那样闪闪发光,就像载送以利亚的火车火马。如同着了火那样的闪闪发光的马车和马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由此可以代表:他们已经接受教导,并预备进入天堂。马车表示教会的教义,发光的马表示被启示的理解力。
注:马车表示教会的教义(AC 2761, 5321, 8215)。马表示理解力(AC 2760-2762, 3217, 5321, 6125, 6400, 6534, 7024, 8146, 8148, 8381)。《启示录》中的白马表示对圣言的理解(AC 2760)。以利亚就代表意义而言,表示圣言(AC2762, 5247)。由于教会的一切教义,以及对它的理解都来自圣言,故以利亚被称为“以色列的战车马兵” (AC 2762)。所以,他乘火车火马被提升(AC 2762, 8029)。
933.“冷与热”表示正在重生之人的状态,就对信和仁的接受而言,这种状态类似于冷和热:“冷”表示无信和仁,“热”表示(信和)仁。这从圣言中“冷和热”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这两个词要么论及将要重生的人,要么论及已经重生的人,要么论及教会。这个问题同样从整个思路,也就是上下文明显看出来,因为论述的主题是教会。前一节论述的是,人将再也不能以这种方式毁灭自己了,而本节论述的是,总有某个教会会出现。首先描述的是教会产生时的情况,也就是人正在重生,以成为教会时的情况,然后描述的是这个重生之人的性质;如此对主题的阐述就涵盖了教会成员的每个状态或整个状态。
人正在重生时的状态类似于“冷和热”的状态,或无信和仁的状态,以及有信和仁的状态。若不通过经验,事实上通过反思经验,这一点无法向任何人轻易显明。由于如今很少有人正在重生,并且在正重生的人当中,反思或能反思其重生状态的人即便有,也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简要说说这个主题。当人正在重生时,他便从主那里获得生命,因为在此之前,不能说他活着,属世界和肉体的生命并不是生命;唯独属天和属灵的生命才是生命。人通过重生从主那里获得真生命;他之前并无生命,故在无生命和真生命,也就是无信和仁与某种信和仁之间交替。无信和仁在此由“冷”来表示,而某种信和仁则由“热”来表示。
关于这个主题,情况是这样:每当人沉迷于肉体和世俗事物时,信和仁就不存在,也就是说,这是“冷”的时期。因为在这种时候,活跃的是肉体和世俗事物,因而是他自己的东西。只要人把心思全放在这些东西上,他就缺乏或远离信和仁,甚至根本不去思想属天和属灵事物。原因在于,天堂事物和肉体事物决无可能在一个人里面共存,因为人的意愿已全然败坏。但当人的肉体和意愿的事物不再活跃,而是沉寂下来时,主就会通过他的内在人作工;这时,他就处于信和仁,在此被称为“热”。当他回到肉体时,就又生活在“冷”中;当肉体或属肉体之物沉寂下来,可以说不存在时,他就生活在“热”中。这两种状态来回交替。因为人的情况是这样:在他里面,属天和属灵事物无法与他的肉体和世俗事物共存,而是来回交替。这就是将要重生的每个人所经历的,并且只要他处于重生的状态,这种情形就会持续下去。因为人只能这样重生,也就是从死人变成活人,别无他法;原因如前所述,他的意愿已全然败坏,因而与他从主那里所获得的新意愿完全分离;这个新意愿是主的,不是这个人自己的。由此明显可知,此处“冷与热”表示什么。
每个重生之人都能从经验知道这是事实。也就是说,当沉迷于肉体和世俗事物时,他就缺乏并远离内在事物,以至于不但不去思想它们,反而一想到它们就感到冷;但当肉体和世俗事物沉寂下来时,他就处于信和仁。他从经验也能知道,这些状态彼此交替。这就是为何当肉体和世俗事物开始过量并想要掌权时,他就陷入困境和试探,一直持续到他被带回这种状态:外在人服从或顺从内在人。外在人永远不会服从或顺从,除非它沉寂下来,可以说不存在。上古教会的最后一代无法重生,因为如前所述(310:1, 398, 640, 875:4, 927:2节),对他们来说,理解力的事物和意愿的事物构成一个心智;因此,其理解力的事物无法与意愿的事物分离,所以他们不能轮流处于属天、属灵事物与肉体、世俗事物。他们对天堂事物不断感觉寒冷,对恶欲则不断感觉温暖,所以他们不可能有交替。
6405.“必有敌军毁坏他”表未经判断的行为或作为会把他从真理的状态中逐出。这从“敌军”和“毁坏他”的含义清楚可知。“敌军”(troop)是指行为或作为(参看3934节),在此是指未经判断的行为或作为或作为;事实上,那些其行为或作为出于真理,尚未出于良善的人拥有一种模糊地、未被光照的理解力,而那些其行为或作为出于良善的人则有一种被光照的理解力,因为良善光照它,赋予它光明;来自主的真理之光通过良善流入心智的理解力部分,然后流入真理,而不是直接流入真理。其中的情形就像阳光,阳光通过热流入植物界的成员,如树木、幼苗、鲜花,使它们生长、开花;但阳光的直接流入却做不到;因为当光在没有热的情况下流入时,如在冬天,没有什么东西能生长、开花。“毁坏他”是指把他从真理的状态中逐出。
不过,有必要阐明“迦得”在此所表示的那些人到底是谁。他们就是那些在真理方面陷入幻觉,然而仍出于这幻觉行事的人;因此,这些不是真理的行为或作为,更不是良善的行为或作为。他们因这类行为或作为而从真理的状态中被逐出,因为一个处于真理,尚未处于良善的人一旦出于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将某种观念付诸实践,那么以后就会维护这个观念,好像它就是绝对真理。他会持守此观念,不容改变,除非他进入良善。因为通过将观念付诸实践,他会全神贯注于它,迷恋它。行为或作为便以这种方式把他从真理的状态中逐出。除此之外,他信为真理的那些事并非真理,因为和“但”所表示的那些人一样,这些人也通过自己的感官进行判断,因而没有判断力。举例说明这个问题。有人持这样的观念:每个人都是同等的邻舍,因此要同等地向恶人和善人行善,他因向恶人行善而伤害他人。他在反复实践这个观念后,就会维护它,声称每个人都是他的邻舍,他并不关心一个人的品性如何,只关心向他行善。如此他所行的就未经判断,而且违背真正的真理;因为真正的真理是,所有人都是邻舍,但各自都是不同程度的邻舍;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比其他人更是邻舍(参看2417, 3419, 3820, 5025节)。
“迦得”还表示那些认为整个救恩唯独在于行为或作为的人,就像主在比喻中所提到的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独自站着如此祷告,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加福音18:11, 12)
因此,他认为绝对真理就在于外在行为。诸如此类的人也在主的国度,但只在它的边缘,这就是为何主说:
我告诉你们,这税吏下去、到他家里,比那法利赛人倒算为义了。(路加福音18:14)
主如此说是在暗示,法利赛人也下去称义了,因为他出于顺服所吩咐的而行事。简言之,“迦得”代表那些将非真理称为真理,并出于这非真理而行事的人;因此,他们所行的就像真理,因为行为或作为无非是体现在行为中的意愿和理解力。拯救这些人的,并非他们行善的意图,而是在他们的无知里面的某种程度的纯真。
在以赛亚书中,“迦得”也表示那些出于不是真理,却被他们视为真理的东西而处于外在行为或作为的人:
但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忘记我的圣山、给迦得摆筵席、给弥尼盛满调和酒的。(以赛亚书65:11)
“给迦得摆筵席”表示唯独处于行为或作为。耶利米书:
论亚扪人,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没有儿子吗?没有后嗣吗?他的王为何得迦得之地为业呢?他的民为何住其中的城邑呢?(耶利米书49:1)
“得迦得之地为业”表示活在来自非真理的行为或作为中;“亚扪人”是指那些歪曲真理,并照着这些被歪曲的真理生活之人(2468节);在此先知书中,论到迦得的这些话适用于他们。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