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2.我蒙允许看到木星灵预备好后,如何被带上天堂,变成天使。在这种时候会有马车和马出现,它们如同着了火那样闪闪发光,就像载送以利亚的火车火马。如同着了火那样的闪闪发光的马车和马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由此可以代表:他们已经接受教导,并预备进入天堂。马车表示教会的教义,发光的马表示被启示的理解力。
注:马车表示教会的教义(AC 2761, 5321, 8215)。马表示理解力(AC 2760-2762, 3217, 5321, 6125, 6400, 6534, 7024, 8146, 8148, 8381)。《启示录》中的白马表示对圣言的理解(AC 2760)。以利亚就代表意义而言,表示圣言(AC2762, 5247)。由于教会的一切教义,以及对它的理解都来自圣言,故以利亚被称为“以色列的战车马兵” (AC 2762)。所以,他乘火车火马被提升(AC 2762, 8029)。
9489.“高一肘半”表就层级而言的完整或完全。这从“一肘半”和“高”的含义清楚可知:“一肘半”是指完整或完全之物,如刚才所述(9488节);“高”是指就良善、就真理而言的层级。“高”具有这种含义原因是,一切良善和源于它的真理都是从主发出的,主就在最高处,故被称为“至高者”(参看8153节)。因为祂是天堂的太阳(5097, 8812节),这太阳在众天堂之上,也是中心,下面的整个天堂靠它存在并持续存在。在天堂,以太阳为中心所测量的一切高度是指良善和源于它的真理上的不同。因此,那些在至内层天堂的人离主更近,因为他们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因而比其他人更处于良善。那些在中间天堂的人离祂则远一些,因为他们处于一种更低级的良善;那些在最低层天堂的人则离得更远。不过,地狱里的人完全远离主,因为他们陷入邪恶和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这些人甚至不仰望太阳,而是背离这太阳。因此,当天使注视他们时,他们以一种颠倒的位置出现,脚朝上而头朝下。由于在来世,距离和空间是由良善和源于它的真理的状态所决定的表象(9440节),所以“高”在灵义上表示就良善,就真理而言的层级,也就是距离至高者,就是主,因而神性良善本身的层级。
由此明显可知在下列经文中,“高”表示什么,如耶利米书:
他们要来到锡安的高处歌唱,又流归耶和华的美善;他们的灵魂必像浇灌的园子。(耶利米书31:12)
此处“锡安的高处”表示属天良善,也就是在属灵良善之上的良善;由于“高处”表示良善,故经上说“他们要流归耶和华的美善”。以西结书:
亚述是黎巴嫩中的香柏树。其高度甚高,众水使枝条变长。树大条长,成为荣美。(以西结书31:3, 5, 7)
“亚述”表示一种被启示或光照的理解能力;“黎巴嫩中的香柏树”表示属灵教会;其“高度”表示良善的层级。
同一先知书:
我要把它栽在以色列高处的山上。(以西结书17:23)
又:
在我的圣山,就是以色列高处的山,以色列的全家都要事奉我。(以西结书20:40)
“以色列高处的山”表示在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当中,良善和源于它的真理的最高层级。在圣言中,大多数事物都有一个反面意义,“高”也是如此;它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自我之爱的邪恶,因而表示心灵的傲慢(如在以赛亚书14:14;以西结书31:10, 14; 32:5;阿摩司书2:9;以及其它许多经文)。“高”表示就良善和源于它的真理而言的层级,其另一个原因是,“高”表示内在之物,良善照着层级朝内层事物变得更完美。“高处”之物表示内在之物(参看1735, 2148, 4210, 4599节)。
8148.“他带着六百辆特选的战车”表在自己秩序中的、支持属于分离之信的虚假的一切和每个教义事物。这从“六百”和“战车”的含义清楚可知:“六百”是指集为一体的信之真理和良善的每一个和一切方面,因而在反面意义上是指与仁分离之信的虚假和邪恶的每一个和一切方面(“六百”的这种含义从前面关于数字“六十万”说明可以看出来7973节);“战车”是指信之教义事物,在此是指分离之信的教义事物(参看8146节)。“特选的战车”表示这信的主要教义事物,其余的皆从属于它们。从属或服务于它们的教义事物由接着六百辆特选的战车所提到的“埃及的战车”,就是接着提到的六百来表示。
要知道,此处“法老的军队、百姓”,以及他的“战车、马匹和马兵”所表示的这些虚假尤指那些陷入说服性信仰的人,也就是说服自己相信他们所在的教会教义事物是真的,然而却过着邪恶生活之人的虚假。和得救之信不同,这种说服性信仰是与生活的邪恶同在的;因为说服性信仰是一种说服,即人们说服自己相信属教会教义的一切都是真的,然而他们如此相信不是为了真理,或生活,甚至不是为了得救(他们几乎不信这一点),只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也就是为了获得重要地位、财富和由这些所带来的名声。他们学习教义事物是为了获得这些利益,因而不是为了他们能服务于教会和灵魂的拯救,而是为了服务于他们自己和属他们的人。因此,对他们来说,这些教义事物是真是假都一样,没什么区别。他们对此毫不关心,更不用说去费心探求发现了;因为他们没有为了真理而对真理的情感。无论它们是哪种教义事物,他们都赞同;当赞同它们时,他们就会说服自己说,它们是真的,却想不到虚假能和真理一样被认可或确认(4741, 5033, 6865, 7012, 7680, 7950节)。
这就是说服性信仰的起源。这种信仰因不视邻舍和邻舍的良善,因而不视主为目标,只以自我和世界,也就是重要地位和物质利益为目的,故与生活的邪恶结合,而不是与生活的良善结合。因为信在与这良善结合时,就是得救之信。这种信是由主赐下的,而另一种信则来源于人自己。主所赐下的信存到永远,而另一种则在来世消散,甚至如果他们不能因这信获得什么,在世上就会消散。不过,只要人们能从中得利,他们就会为它而战,如同为天堂本身而战,尽管事实上,他们如此行不是为了那信,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因为属于信,也就是教义的事物对这些人来说,只是达到目的,也就是获得显赫和富足的手段。在世上,持守这种信的人与持守得救之信的人难以区分,因为他们也出于一种激情说话和讲道;这种激情似乎属于真正的热情,但它是由爱自己爱世界所激发的激情。
他们就是“法老和埃及人”尤其所表示的人,在来世,他们会经历这种信的荒凉。当这种信彻底荒凉时,他们就会沉浸于邪恶所生的纯粹虚假,因为那时虚假从恶人身上爆发出来。虚假之所以爆发出来,是因为每种邪恶都伴有自己的虚假;事实上,这二者结合在一起。当这些人置身于其生活的邪恶时,这些虚假就会显现。那时,这邪恶就像一团火,而虚假则像这团火发出的光。这种邪恶和它所产生的虚假,完全不同于其它邪恶和衍生的虚假。它比其它一切邪恶都更可憎,因为它违背信之良善和真理;因此,这种邪恶含有亵渎在里面。亵渎就是承认真理和良善,然而却又过着违背它们的生活(593, 1008, 1010, 1059, 2051, 3398, 3898, 4289, 4601, 6959, 6963, 6971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