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82

82.我蒙允许看到木

82.我蒙允许看到木星灵预备好后,如何被带上天堂,变成天使。在这种时候会有马车和马出现,它们如同着了火那样闪闪发光,就像载送以利亚的火车火马。如同着了火那样的闪闪发光的马车和马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由此可以代表:他们已经接受教导,并预备进入天堂。马车表示教会的教义,发光的马表示被启示的理解力。

注:马车表示教会的教义(AC 2761, 5321, 8215)。马表示理解力(AC 2760-2762, 3217, 5321, 6125, 6400, 6534, 7024, 8146, 8148, 8381)。《启示录》中的白马表示对圣言的理解(AC 2760)。以利亚就代表意义而言,表示圣言(AC 2762, 5247)。由于教会的一切教义,以及对它的理解都来自圣言,故以利亚被称为“以色列的战车马兵” (AC 2762)。所以,他乘火车火马被提升(AC 2762, 8029)

属天的奥秘 #9873

9873.由此可见,

9873.由此可见,决断胸牌上的十二颗宝石表示什么,即表示在其适当次序中的天堂的一切良善和真理。天堂分为两个国度,即属天国度和属灵国度。胸牌右边的头两行代表属天国度的良善;左边的后两行代表属灵国度的良善。属天国度的内在良善就是对主之爱的良善,这是“对良善的属天之爱”所表示的良善;属天国度的外在良善就是相爱的良善,这是“对真理的属天之爱”所表示的良善。而属灵国度的内在良善是对邻之仁的良善,这是“对良善的属灵之爱”所表示的良善;属灵国度的外在良善是信之良善,这是“对真理的属灵之爱”所表示的良善。这些良善和真理按这种次序构成众天堂(参看9468, 9473, 9680, 9683, 9780节)。
  由此明显可知,被称为乌陵和土明的十二块石头代表什么。下面(9905节)将说明,作为答复的神性真理以哪种方式通过它们显明。在它们当中,爱之良善占据首位,信之真理占据末位,这一点从第一块石头是红宝石,以及最后一块石头是碧玉,因而从第一块石头是红色的,最后一块是白色的,这二者都是透明的明显看出来。因为“红”表示爱之良善(参看3300, 9467节);“白”表示信之真理(3301, 3993, 4007, 5319节)。
  胸牌上的石头与用来织以弗得的材料所表示的大致相同。以弗得是用蓝色、紫色、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并捻的细麻织成的,这从本章第六节经文明显看出来;“蓝色”表示属天之爱的真理,“紫色”表示属天之爱的良善,“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表示属灵之爱的良善,“细麻”表示属灵之爱的真理(9833节)。所表示的之所以大致相同,是因为“以弗得”表示在最后和最外层的天堂,“胸牌”也是(9824节)。但在那里,良善和真理的种类以不同的次序被列举出来,因为“以弗得”表示属灵天堂,而“胸牌”表示从最初到最后的整个天堂。由于居所与帐幕也代表天堂(9457, 9481, 9485, 9615节),所以织幔子和帷账所用的材料同样是蓝色、紫色、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并捻的细麻(参看出埃及记26:1, 31, 36; 27:16;以及9466-9469节)。
  另外,要知道,一般来说,“蓝宝石”表示属天国度的外在部分,“红玛瑙”表示属灵国度的外在部分。这两种石头因具有这种含义,故是随后几行中间的石头;也就是说,蓝宝石是第二行中间的石头,红玛瑙是第四行中间的石头。第二行的石头表示属天国度的外在良善,被称为“对真理的属天之爱”,第四行石头表示属灵国度的外在良善,被称为“对真理的属灵之爱”;这从关于它们的说明(9873节)可以看出来。
  “蓝宝石”表示属天国度的外在部分,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及它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出埃及记:
  七十个长老看见以色列的神,祂脚下仿佛有蓝宝石的作工,好像天空物质一般明净。(出埃及记24:10)
  属天国度的外在部分被如此描述,因为经上说“祂脚下”,以此表示外在之物;“以色列神”,就是主在哪里,天堂就在哪里。以赛亚书:
  你这受困苦被暴风卷走不得安慰的人啊,看哪,我必以彩色安置你的石头,以蓝宝石立定你的根基。(以赛亚书54:11)
  本章所论述的主题是属天国度;“以蓝宝石立定的根基”是指该国度的外在事物;因为根基被立在下面。
  耶利米哀歌:
  她的拿细耳人素来比雪更亮、比奶更白;他们的骨头比珍珠更红,抛光如蓝宝石。(耶利米哀歌4:7)
  拿细耳人代表属天人;故经上说“抛光如蓝宝石”;“抛光”是指外在之物。以西结书:
  在基路伯头以上的穹苍之上有宝座的形像,仿佛蓝宝石的形状;在宝座形像以上有人的形状坐在上头。(以西结书1:26; 10:1)
  此处“蓝宝石”也用来描述属天国度的外在部分;因为在穹苍之上或周围,就是在外面;在最里面的,是“坐在宝座上”的那一位。
  正如“蓝宝石”表示属天国度的外在部分,“红玛瑙石”表示属灵国度的外在部分。因此,这是安在以弗得两块肩带上、上面刻有以色列人名字的石头(28:9-14);因为以弗得代表属灵国度的外在部分(9824节)。由于一般来说,“红玛瑙”和“蓝宝石”表示这两个天堂的外在部分,所以它们被安在第二行和第四行的三块石头的中间,如前所述。因为中间包括整体,就像外袍一样,一般来说,外袍代表属灵国度,因为它在中间,如前所示(9825节)。由于这两块石头包括了那两行其余的石头所表示的一切,故约伯记上说:
  俄斐金和贵重的红玛瑙,并蓝宝石,不足与智慧比较。(约伯记28:16)
  

属天的奥秘 #2760

序 言 (注:拉

序 言
(注:拉丁文第三卷)
那些只停留于字义,不从圣言里解释它的其它经文中寻找内义的人受了何等大的迷惑,从大量异端邪说的存在很清楚地看出来,其中每个异端邪说都从圣言的字义来证明自己的信条。这从疯狂和地狱般的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基于主对彼得所说的话而制造的大异端看得尤其清楚:
我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地狱的门不能胜过它。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马太福音16:15-19)
严守字义的人以为这些话是指着彼得这个人说的,如此大的权柄被赐给了他。尽管他们十分清楚,彼得只是一个极为简单的人,从来没有行使过这种权柄,并且行使这种权柄将是对神性的攻击。即便如此,疯狂和地狱般的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仍促使他们为自己篡夺地上和天上的这种权柄,让自己成为神。因此,他们根据字义来解释这段经文,并为自己的解释激烈辩护。而事实上,这些话的内义是,拥有这种权柄的,是对主的信本身,然而也不是信,而是作为信之源头的主;对主的信本身只存在于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人里面。在对“彼得”所说的这些话中,“磐石”表示那信,如在圣言的其它所有地方一样。教会正是建造在那信上,地狱的门不能胜过它。也正是那信拥有天国的钥匙,它关闭天堂,以防止邪恶和虚假进入,并向良善和真理打开天堂。这就是这些话的内义。
十二使徒和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一样,都只代表这信的各个方面(577, 2089, 2129, 2130e节)。彼得代表信本身,雅各代表仁,约翰代表仁之良善(参看创世记18章序言)。他们的代表类似代表性的犹太和以色列教会中,雅各头三个儿子流便、西缅和利未的代表,这从圣言中的上千处经文清楚看出来。正因彼得代表信,所以上述这些话是对他说的。由此明显可知,那些照字面解释一切的人把自己和同他们在一起的其他人拽入何等的黑暗,如那些如此解释对彼得所说的这些话,利用它们从主那里夺走拯救人类的权柄,并为自己篡夺它的人所行的。
第二十二章
2760.约翰在启示录如此描述内义上的圣言:
我看见天开了,见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忠信真实,祂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祂的眼睛是火焰,祂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祂自己没有人知道。祂穿着溅了血的衣服,祂的名称为神的圣言。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跟随祂。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示录19:11-14, 16)
若不凭借内义,没有人能知道这段描述的每个部分都体现了什么。显然,它们各自都是代表,并具有一个灵义,如:“天开了”,“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忠信真实”,“祂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祂的眼睛是火焰”,“祂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祂自己没有人知道”,“祂穿着溅了血的衣服”,“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跟随祂”,“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经上公开声明,骑白马的是圣言,祂就是系圣言的主,因为经上说,“祂的名称为神的圣言”,然后又说“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从对每句话的解释明显可知,此处描述的是内义上的圣言。“天开了”代表并表示圣言的内义只在天堂,并被那些天堂向他们打开,也就是处于对主之爱和源于这爱的对主之信的人看见。“白马”代表并表示对内层方面的圣言的理解。下文表明,“白马”具有这种代表和意义。“骑在马上的”是指圣言和系圣言的主,这是显而易见的。祂凭良善而被称为“忠信”、“按着公义审判”,凭真理而被称为“真实”、“按着公义争战”;因为主自己就是公义。“祂的眼睛是火焰”表示因从祂的神性之爱发出的神性良善而发光的神性真理。“祂头上戴着许多冠冕”表示信的一切事物。“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祂自己没有人知道”表示除了主自己和祂所揭示给的人外,没有人明白圣言在内义上的本质。“祂穿着溅了血的衣服”表示字面上的圣言。“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跟随祂”表示那些对内层上的圣言拥有一种理解的人。“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表示爱和源于爱的信存在于这些人里面。“在祂衣服和大腿上写着的名”表示真理和良善。从启示录的这几节经文和上下文明显可知,大约在教会的末期,圣言的内义将被打开。这一章(启示录19:17-21)还描述了在这末期会发生什么。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