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2.我蒙允许看到木星灵预备好后,如何被带上天堂,变成天使。在这种时候会有马车和马出现,它们如同着了火那样闪闪发光,就像载送以利亚的火车火马。如同着了火那样的闪闪发光的马车和马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由此可以代表:他们已经接受教导,并预备进入天堂。马车表示教会的教义,发光的马表示被启示的理解力。
注:马车表示教会的教义(AC 2761, 5321, 8215)。马表示理解力(AC 2760-2762, 3217, 5321, 6125, 6400, 6534, 7024, 8146, 8148, 8381)。《启示录》中的白马表示对圣言的理解(AC 2760)。以利亚就代表意义而言,表示圣言(AC2762, 5247)。由于教会的一切教义,以及对它的理解都来自圣言,故以利亚被称为“以色列的战车马兵” (AC 2762)。所以,他乘火车火马被提升(AC 2762, 8029)。
9937.“亚伦要担当干犯圣物的罪孽”表随之对那些处于源自主的良善之人身上的虚假和邪恶的除去或移走。这从“亚伦”和亚伦所供的“祭司职分”的代表,以及“担当罪孽”和“圣物”的含义清楚可知:“亚伦”是指爱之良善方面的主(参看9806节);亚伦所供的“祭司职分”是指主作为救主所履行的一切服务(9809节);“担当罪孽”是指除去或移走那些处于良善之人身上的虚假和邪恶,如下文所述;“圣物”是指他们为赎罪而带到耶和华或主面前的礼物,这些礼物是燔祭、祭物和素祭。显然,“圣物”表示这些事物,因为经上说“这圣物是以色列人在一切的圣礼物上所分别为圣的”。“担当罪孽”之所以表示除去或移走那些处于良善之人身上的虚假和邪恶,或罪恶,是因为这话论及主;事实上,亚伦代表主,亚伦的供职或祭司职分代表拯救的一切工作。在教会,众所周知,主为人类“担罪”;但至于“担当罪孽和罪恶”是什么意思,却无人知道。有人以为它是指主将人类的罪恶担在自己身上,让自己被判刑,甚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由于罪责落到祂身上,所以世人免于诅咒或定罪;还以为诅咒或定罪被主通过成全律法拿走了,因为凡不成全律法的人,律法都会定他的罪。
但这些想法并不是“担当罪孽”的意思,因为每个人的行为死后都等候着他;这时,他照这些行为的性质或被判生,或被判死。它们的性质取决于他的爱和信,因为爱和信构成一个行为的生命。因此,它们不可能通过转到另一个将要担当它们的人身上而被拿走。由此明显可知,“担当罪孽”表示其它东西,而非这些想法;至于当如何来理解,这可从主对罪孽或罪的实际担当看出来,当主为人而与地狱争战时,祂就担当了它们,因为没有人能凭自己而与这些地狱争战。相反,主独自如此行,事实上不断为每个人而如此行,只是照着各人对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的接受而不同。
当主在世时,祂与所有地狱争战,彻底征服它们,由此也变成公义。祂就这样将那些接受来自祂的神性良善和真理的人从诅咒中拯救出来。如果主不这样做,没有人能得救;因为地狱不断与一个人同在,掌控他,到了主移不走它们的地步。主只在此人停止邪恶的程度内移走它们。一次征服地狱,就永远征服了它们;为成就这一切,主使祂的人身变成神性。因此,为人独自与众地狱(或也可说,与邪恶和虚假,因为它们是由地狱产生的)争战的那一位,可以说就是“担罪”,因为祂独自担起这个重担。“担罪”之所以还表示将邪恶和虚假从那些处于良善的人身上移走,是因为这是结果。事实上,地狱离一个人越远,邪恶和虚假就离得越远,因为如前所述,虚假和邪恶来自地狱。邪恶和虚假就是“罪和罪孽”。至于此处是何情形,可参看前面的说明(9715, 9809节),那里论述了主的功德和公义,以及祂对众地狱的征服。
经上之所以说亚伦“要担当罪孽”,是因为他代表主,他的祭司职分代表主拯救的全部工作(9806, 9809节);拯救的主要工作在于将一个人从地狱中救赎并解脱出来,从而移走邪恶和虚假。之所以说移走邪恶和虚假,是因为从罪中解脱出来,也就是罪得赦免,无非是移走它们;事实上,它们仍与此人同在。不过,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被植入到何等程度,邪恶和虚假就被移走到何等程度。此处的情况就像天堂与地狱的情形。天堂不会消灭地狱,或地狱里的人,只是把它从自己那里移走;因为构成天堂的,是从主那里所获得的良善和真理,它们就是那使地狱后退的。一个人身上也有类似情况。一个人凭自己就是一个地狱;但当他正在重生时,就变成一个天堂;并且他变成一个天堂到何等程度,地狱就从他那里被移走到何等程度。人们通常认为邪恶,也就是罪,不是以这种方式被移走的,而是与一个人完全分离。但如此思想的人没有意识到,凭自己,整个人无非是邪恶,并且他被主保持在良善中到何等程度,属于他的邪恶就看似被清除到何等程度。因为当一个人被保持在良善中时,他就避开邪恶。然而,没有人能避开邪恶,被保持在良善中,除非他处于从主所获得的信与仁之良善;也就是说,除非他允许自己被主重生。因为如前所述,天堂通过重生被植入一个人,与他同住的地狱由此被移走。
由此再次看出,当论及主时,“担当罪孽”表示为一个人而不断与众地狱争战,因而不断移走它们;因为移走它们不仅在人在世期间不断进行,而且在来世会进行到永远。单凭人,谁也不可能以这种方式移走邪恶;因为人凭自己无法移走一丁点邪恶,更不能移走地狱,最不能永远移走它们。关于这些问题,可参看前面的说明,即:与人同在的邪恶不会与他完全分离,只是在他处于从主所获得的良善的程度内而被移走(8393, 9014, 9333-9336, 9444-9454节)。主在世时通过试探的争战战胜地狱,由此把一切整理成序;祂出于神性之爱而如此行,好拯救人类;祂也由此将祂的人身变成神性(参看9528e节所提到的地方)。在试探中,也就是在与来自地狱的邪恶的属灵争战中,主为人争战(1692, 6574, 8159, 8172, 8175, 8176, 8273, 8969节)。至于主在世时以哪种方式担当人类的罪孽,也就是与众地狱争战并征服它们,通过如此行而为自己获得移除所有处于良善之人身上的这些东西,由此变成功德和公义,这在以赛亚书(59:16-20; 63:1-9)有所描述,如前面所解释的(9715, 9809节)。
一旦明白这些事,就能知道以赛亚书53章关于主所说的一切话表示什么,这一章从头到尾论述了主所经历的试探状态,因而论述了主与众地狱进行争战时正在经历的状态。因为试探无非是与这些地狱的争战。这一章以下列方式描述了这种状态:
祂诚然担当我们的病患,背负我们的痛苦;祂为我们的过犯被刺透,为我们的罪孽压伤。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祂因此将恶人交与坟墓;耶和华的旨意也必在祂手中亨通。祂必看见自己灵魂的劳苦,便满足;祂必使许多人因祂的智慧而称为义,因为祂担当了他们的罪孽,所以祂担当多人的罪。(以赛亚书53:4-6, 9-12)
主在那里(以赛亚书53:1)也被称为“耶和华的膀臂”,以此表示神性能力(4932, 7205节)。“担当病患、痛苦、罪孽”,以及“为它们被刺透、压伤”表示试探的状态,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有心灵的悲伤,有痛苦和绝望,这些造成这几节所描述的疼痛。这些感受都是地狱带来的;因为在试探中,它们攻击它们与之争战的那一位的真爱。每个人的爱都是他生命的核心。主的爱就是对拯救人类的爱,这爱是祂生命的存在,因为这爱是祂里面的神性。这一点在以赛亚书,就是以论述主的争战为主题的地方,也以这些话来描述:
祂说,他们诚然是我的百姓。这样,祂就作了他们的救主。他们在一切苦难中,祂也同受苦难。祂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在永恒的一切日子常保抱他们、怀搋他们。(以赛亚书63:8, 9)
主在世时所承受的这些试探在福音书中只有简单的描述,但在先知书,尤其大卫诗篇中有极为详尽的描述。福音书上只是说,祂被带到旷野,后来被魔鬼试探,在那里四十天,并与野兽同在一处(马可福音1:12, 13; 马太福音4:1)。但根据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祂并未揭示这一事实:祂从童年早期直到在世生命的结束,一直都在经历试探,也就是说一直在与众地狱争战:
祂被欺压,受苦楚,却不开口。祂像羔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面前无声,祂不开口。(以赛亚书53:7)
祂最后的试探在客西马尼园(马太福音26章; 马可福音14章),随后到来的是十字架的受难。通过这次试探,祂彻底征服了众地狱,正如祂自己在约翰福音所教导的:
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刻,然而我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到这时刻。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响声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然后耶稣说,现在这世界受审判,现在这世界的首领要被赶出去。(约翰福音12:27, 28, 31)
“这世界的首领”是魔鬼,因同是指一切地狱;“荣耀”表示使人身变成神性。经上之所以只提及在旷野四十天后的试探,是因为“四十天”表示并暗示完整的试探,因而表示多年的试探(8098, 9437节);“旷野”表示地狱,祂在那里与之争战的“野兽”表示魔鬼团伙。
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或那些悔改之人罪的移除在犹太教会中由叫做“阿撒泻勒”的公山羊来代表,亚伦要两手按在这山羊的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一切的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然后把它送到旷野去,这山羊要以这种方式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带到隔离之地(利未记16:21, 22)。“亚伦”在此代表主;“公山羊”表示信;“旷野”和“隔离之地”表示地狱;“担当以色列人的罪孽,带到那地”表示移除它们,把它们投入地狱。若不通过内义,没有人能知道所代表的是这些事。因为谁都能看出,整个会众的罪孽不可能被任何公山羊带到旷野;事实上,公山羊与罪孽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但由于那时一切代表都表示诸如属于主、天堂和教会的那类事,所以与公山羊有关的这些事也是如此。因此,内义教导这些事是什么意思,即:一个人通过信之真理重生,因此,罪通过信之真理被移除。由于对真理的信仰源于主,所以主自己就是那完成对它们的移除的那一位,正如前面所阐述和说明的(创世记22章序言,以及3332, 3876, 3877, 4738节)。亚伦代表主(参看9806, 9810节);“母山羊的公山羊”是指信之真理(4169e, 4769节)。“旷野”之所以是指地狱,是因为以色列人所在的营地表示天堂(4236节);由于同样的原因,旷野被称为“隔离之地”,或“剪除之地”。“担当罪孽,带到那地”,也就是带到旷野,表示将邪恶和虚假扔到它们所来自的地狱里;当它们被移除得如此遥远,以至于看不到时,就被扔到那地方,这就是当一个人通过被主保持在良善中而避开它们时所发生的情形,如前所述。
将罪扔进旷野与“将它们投于海的深处”所表相同,如在弥迦书:
祂必怜悯我们,压制我们的罪孽,又将他们的一切罪投于海的深处。(弥迦书7:19)
“海的深处”也表示地狱。
由此明显可知,“亚伦担当圣物的罪孽”表示主将罪从那些处于良善的人身上除去或移走;并且主不断移除它们。这就是“担当罪孽”所表示的。在摩西五经的另一处经文中也是如此:
耶和华对亚伦说,你和你的儿子要一同担当干犯圣所的罪孽;你和你的儿子也要一同担当干犯祭司职分的罪孽。以色列人不可挨近会幕,免得他们担罪而死。惟独利未人要办会幕的事,他们要担当罪孽。(民数记18:1, 22, 23)
在以赛亚书,经上以类似含义提到“担当”:
雅各家啊,以色列家一切余剩的要听从我,你们自出母腹,就蒙保抱。直到你们年老,我仍这样;直到你们发白,我仍怀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担当,也必拯救。(以赛亚书46:3, 4)
“担当罪孽”表示赎罪,因而除去罪,这一点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
摩西因作赎罪祭的公山羊已经焚烧了,便向以利亚撒、以他玛发怒说,耶和华将它给了你们去担当会众的罪孽,在耶和华面前为他们赎罪,你们为何没有在圣所吃呢?(利未记10:16, 17)
“赎罪”表示从邪恶中洁净,因而移除罪(参看9506节)。亚伦被吩咐要为百姓赎罪,赦免他们的罪(利未记4:26, 31, 35; 5:6, 10, 13, 16, 18; 9:7; 15:15, 30)。不过,当不论及祭司职分时,“担当罪”表示受到诅咒,因而表示死亡(参看利未记5:1, 17; 7:18; 17:16; 19:8; 20:17, 19, 20; 22:9; 24:15; 民数记9:13; 18:22; 以西结书18:19, 20; 23:49)。
5321.“又叫约瑟坐副车”表一个外在标志,即属灵层的属天层是良善与真理的一切教义的源头。这从“车”的含义清楚可知,“车”是指良善与真理的教义,如下文所述;因此,他叫“约瑟坐车”是一个标志,表示属灵层的属天层是该教义的源头。这些话与之前法老所说的话有关,即:你可以掌管我的家,我的民都必与你亲嘴,惟独在宝座上我比你大(41:40)。“约瑟”之所以表示涉及良善与真理的教义,是因为“约瑟”代表主的神性属灵层(参看3971, 4669节),因而代表从主的神性人身发出的神性真理(4723, 4727节),属灵层的属天层就来自这神性真理。关于良善与真理的一切教义皆来自这一源头,即源于属灵层的属天层。这是因为就真正意义而言,主就是教义本身;事实上,教义的一切细节皆从祂发出,教义的一切细节皆论述祂。因为一切教义皆论述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这些来自主,或主是这些的源头,故主不仅在它们里面,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就是这二者。由此明显可知,论述良善与真理的教义唯独论述主;它从主的神性人身发出。
若不通过神性人身,也就是通过圣言,根本没有任何教义从神性本身发出;就至高意义而言,圣言就是来自主的神性人身的神性真理。直接从神性本身发出之物,就连至内在天堂的天使也不理解,因为它是无限的,因而超越一切理解力,甚至超越天使的理解力。不过,他们能理解从主的神性人身发出之物,因为它论述作为一个神性人的神,从祂的人身能对作为神性人的神形成某种观念。无论对这人身形成何种观念,只要它是从纯真的良善流出的,并且存在于仁之良善里面,就是可悦纳的。这就是主在约翰福音中的话所表示的:
没有人在任何时候见过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
又:
你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听见父的声音,也没有看见祂的形像。(约翰福音5:37)
马太福音:
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马太福音11:27)
在圣言中,许多地方提到“车”,但几乎没有人知道它们表示良善与真理的教义事物,以及属于教义事物的记忆知识。缺乏这种知识的原因在于,当提及“车”时,进入人思维的只是属世的历史,而非属灵事物;车前面的马也是这种情况。但在圣言中,“马”表示理解力(参看2760-2762,3217节),所以“车”表示教义事物及其所属的记忆知识。
“车”表示教会的教义事物,以及记忆知识,这一点从来世经常看到的“车”清楚向我显明。右方靠近低地有一个地方也出现了车和马,还有一排排的马厩。在那个地方,只见在世时被视为有学问,并视生活为学问的目的之人在漫步,彼此交谈。他们所看到的这些车和马就来源于高层天堂的天使;当这些天使的谈话转向理解力的事物、教义的事物和知识的事物时,低地周围的灵人就会看到这些车和马。
“车”和“马”表示这类事物,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明显地看出来:只见以利亚被火车火马接往天上去了,他和以利沙被称为“以色列的战车,以色列的马兵”,如我们在列王纪下所读到的:
看哪,有火车火马来到他们中间,以利亚就乘旋风升天去了。以利沙看见就呼喊,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战车,以色列的马兵啊!(列王纪下2:11,12)
关于以利沙,我们在本书读到:
以利沙患了必死的病,以色列王约阿施下来看他,伏在他脸上哭泣说,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战车,以色列的马兵啊!(列王纪下13:14)
他们之所以被如此称呼,是因为他们二人,即以利亚和以利沙,代表圣言方面的主(参看创世记18章序言,2762, 5247e节)。圣言本身主要是关于良善与真理的教义,因为教义的一切皆来自圣言,或说圣言是一切教义的源头。由于同样的原因,耶和华开了少年人的眼目后,“他就看见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以利沙”(列王纪下6:17)。
“车”表示教义事物,“马”表示理性概念,这一事实也可从圣言的其它经文清楚看出来,如以西结书:
你们必在我席上饱吃马匹和战车,并勇士和一切的战士。我必显我的荣耀在列族中。(以西结书39:20,21;启示录19:18)
这论及主的到来。谁都能看出,“马匹和战车”在此并非表示马匹和战车;因为人们不会在主的席上饱吃这些东西,而是饱吃诸如“马匹和战车”在灵义上所表示的那类事物,也就是理性概念或理解力的事物,和关于良善与真理的教义事物。
在以下经文中,“马”和“车”表示类似事物。诗篇:
神的车辇累万盈千,主在其中,好像西乃在圣中。(诗篇68:17)
又:
耶和华披上亮光如衣裳,铺张诸天如幔子;在水中立楼阁的栋梁,用云彩为车辇,藉着风的翅膀而行。(诗篇104:2-3)
以赛亚书:
论海旁旷野的预言:主对我如此说,你去设立守望者,使他将所看见的述说。他看见一辆战车,一对骑马的,一辆驴拉的车,一辆骆驼拉的车,他要留心听,仔细地听。因为狮子吼叫,主啊,我白日常站在在守望塔上,整夜立在我守望所。看哪,有一车人,一对骑马的。他就说,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以赛亚书21:1,6-9)
同一先知书:
他们必将你们的弟兄从列族中送回,使他们或骑马,或坐车,坐轿,骑骡子,骑独峰驼,到我的圣山耶路撒冷,作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以赛亚书66:20)
又:
看哪,耶和华必在火中降临。祂的车辇像旋风。(以赛亚书66:15)
哈巴谷书:
耶和华岂是向江河发怒,向江河生气,向海洋发烈怒吗?你骑在马上,你的战车是救赎。(哈巴谷书3:8)
撒迦利亚书:
我又举目观看,见有四辆车从两山之间出来;那山是铜山。第一辆车套着红马,第二辆车套着黑马,三辆车套着白马,第四辆车套着有斑点的壮马。(撒迦利亚书6:1-3)
耶利米书:
那时就有坐大卫宝座的君王和首领,他们和他们的首领,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或坐车,或骑马进入这城的各门。而且这城必存到永远。(耶利米书17:25;22:4)
“必存到永远的这城”不是指耶路撒冷,而是指“耶路撒冷”所表示的主的教会(402, 2117, 3654节);“进入这城的各门的君王”不是指君王,而是指教会的真理(1672, 1728, 2015, 2069, 3009, 3670, 4575, 4581, 4966, 5044, 5068节);因此,“首领”不是指首领,而是指真理的主要事物(1482, 2089, 5044节);“坐大卫宝座的”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5313节);“坐车、骑马的”是指随之的理性概念和教义事物。“车”在圣言的历史中也经常被提及;由于这些历史都具有代表性,用来描述它们的话表示诸如在主的国度和教会中的那类事物,所以那里的“车”具有相同的含义。
在圣言中,大多数事物也有一个反面意义,故“车”也有一个反面意义。它们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邪恶与虚假的教义事物,以及确认它们的记忆知识,如以下经文:
祸哉!那些下埃及求帮助的,是因仗赖马匹,倚靠甚多的车辆,并倚靠强壮的马兵,却不仰望以色列的圣者。(以赛亚书31:1)
同一先知书:
你借你臣仆的手辱骂主说,我率领许多战车上群山的高峰,到黎巴嫩极深之处;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树和佳美的松树。(以赛亚书37:24)
这是回复拉伯沙基,服事亚述王的首领的辱骂之话的预言。耶利米书:
看哪,有水从北方发起,成为涨溢的溪河,要涨过遍地和其中所有的,并城和其中所住的。地上所有的居民听见敌人壮马蹄跳的响声和战车隆隆,车轮轰轰都必哀号。(耶利米书47:2-3)
以西结书:
因他的马匹众多,尘土扬起遮蔽你。他进入你的城门,好像人进入已有破口之城。那时,你的墙垣必因骑马的、轮子和战车的响声震动。他的马蹄必践踏你一切的街道。(以西结书26:10-11)
哈该书:
我必倾覆列国的宝座,除灭外族万国的势力,并倾覆战车和坐在其上的。马匹和骑马的都必跌倒。(哈该书2:22)
撒迦利亚书:
我必除灭以法莲的战车和耶路撒冷的战马,争战的弓也必除灭。祂必向列族讲和平。(撒迦利亚书9:10)
耶利米书:
埃及像尼罗河涨起,其水翻腾像江河;因为他说,我要涨发遮盖遍地,我要毁灭城邑和其中的居民。马匹上去吧!车辆急行吧!(耶利米书46:8-9)
埃及人追赶以色列人,以及法老下海(当时在海里,车轮脱落)所用的“马匹和车辆”,以及论及这些马匹和车辆、占用大量篇幅的其它事物(出埃及记14:6-7,9,17,23,25-26;15:4,19)就表示理解力的事物,教义事物和虚假知识,连同基于它们、败坏并灭绝教会真理的推理。那里描述了这类推理的毁灭和死亡。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