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84

84.我看到一个秃头

84.我看到一个秃头,不过只看到它的顶部,就是头顶骨;我听说,那些一年内就要死去的人就会看到这种异象,于是他们便做好准备。木星人并不害怕死亡,只怕离开妻子,孩子或父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死后仍继续活着。他们知道自己不会丧命,因为他们就要上天堂了。所以,他们不将其称为死去,而是称为变成天堂。在木星,那些生活在真正的婚姻之爱中,并如父母所应该的那样照顾自己的孩子之人不会死于疾病,而是平平安安,好像睡着了;就这样从这个世界转到天堂。

按我们地球上的年龄来算的话,木星人死亡时的年龄是三十岁。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死去,是出于主的旨意,以免人口增长过多,超出这个星球所能承受的。他们到了这个年龄后,就不肯像那些还没有到这个年龄的人那样被灵人和天使引导;因此,灵人和天使很少靠近那些年纪大的人。他们发育成熟的速度远比我们地球人快得多,并且在刚成年,即青春萌动时就结婚。然后,他们的快乐就是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照顾自己的孩子。诚然,他们也将其它快乐称为快乐,但相对来说都是外在的快乐。

属天的奥秘 #10137

10137.“又用四

10137.“又用四分之一欣酒作为奠祭”表属灵真理,量足够结合所需。这从“酒”和“四分之一欣”的含义清楚可知。“酒”是指真理(参看1071, 1798, 6377节),在此是指与由“调和油的细面”所表示的源于属天良善的属灵良善(如刚才所述,10136节)相对应的属灵真理;因为在圣言中,凡论述良善的地方,也会论述真理,事实上论述与良善同属一个种类的真理;这是因为天堂和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与良善或真理有关,与这二者有关是为了它能拥有真实的存在;事实上,没有真理的良善不是良善,没有良善的真理不是真理(参看9263, 9314节所提到的地方);这解释了为何当献上由饼所构成的素祭时,也会献上由酒所构成的奠祭;圣餐也是这样;正因如此,“酒的奠祭”在此表示与刚才论述的素祭所表示的良善相对应的真理。“四分之一欣”是指足够结合所需的量,如刚才所述(10136节)。

  谁都能看出,由饼所构成的素祭和由酒所构成的奠祭不是指纯粹的饼和酒,而是指教会和天堂的某种东西,因而是指属天堂和教会的属灵和属天事物。若非如此,将饼和酒放在坛火上有什么意义呢?这怎会蒙耶和华悦纳?或如前所述,怎会作为安息的气味归与祂?这怎能为一个人作赎罪祭?凡以神圣方式思想圣言的人,怎能不思想,如此世俗的行为岂会蒙耶和华悦纳,除非它里面含有某种更深、更内在层次的神性之物。人若相信圣言是神性,处处都是属灵的,必然相信圣言的每个细节都有某个天堂的奥秘藏在它里面。但之所以至今没有人知道这种奥秘就藏在其中,是因为没有人知道属灵和神性的内义就存在于圣言的每一个细节里面;也没有人知道天使与每个人同在,当他阅读圣言时,他们察觉他的思维并以属灵的方式理解圣言;这时,神圣之物就通过他们从主流入他;因此,天堂通过这些天使与此人联结,主则通过天堂与他联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具有这种性质的一部圣言被赐予人类,圣言是主为人的救赎所提供的唯一手段。

  由饼所构成的“素祭”表示爱之良善;由酒所构成的“奠祭”表示信之良善;这就是天使在它们里面所看到的,这一点从圣言中关于素祭和奠祭所说的一切可以看出来;如约珥书:

  素祭和奠祭从耶和华的殿中断绝,祭司,就是事奉耶和华的,都悲哀。田毁坏,地悲哀,因为五谷毁坏,新酒干竭,油也缺乏。葡萄树枯干,无花果树衰残。事奉祭坛的啊,你们要哀号,因为素祭,和奠祭,从你们神的殿中断绝了。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日来到,好像毁灭从沙代来到。(约珥书1:9-15)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教会的末期,这时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在教会不复存在,这一点由“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好像毁灭从沙代来到”来表示。

  由此明显可知,“素祭和奠祭从耶和华的殿中断绝”、“田毁坏,地悲哀”、“五谷毁坏,新酒干竭,油也缺乏。葡萄树枯干,无花果树衰残”表示诸如属于教会和天堂的那类事物;然而,内义教导它们表示什么。从内义明显可知:“田”表示就对真理的接受而言的教会(参看3766, 4982, 7502, 7571, 9295节);“地”表示就对良善的接受而言的教会(参看9325节所提到的地方);“五谷”表示教会所拥有的一切良善(5295, 5410, 5959节);“新酒”表示教会所拥有的一切真理(3580节);“油”表示爱之良善(4582, 4638, 9780节);“葡萄树”表示属灵教会的内层良善(5113, 6376, 9277节);“无花果树”表示它的外层良善(217, 4231, 5113节)。由此明显可知,“素祭”和“奠祭”表示源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敬拜。

  玛拉基书:

  我不从你们手中收纳素祭;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耶和华的名必在列族中为大。在各处都有人向我的名烧香,献洁净的素祭。(玛拉基书1:10, 11)

  在这段经文中,很明显,“素祭”不是指素祭,“香”也不是指香,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外邦民族当中的教会,然而他们中间并没有素祭。因为经上说“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耶和华的名必在列族中为大,在各处都有洁净的素祭和香”,“香”表示源于信之真理的崇拜(参看9475节)。

  类似的事出现在诗篇:

  愿我的祷告如香在你面前蒙接纳;愿我举手祈求,如献晚祭。(诗篇141:2)

  “晚祭”表示外在人中的爱之良善。

  以赛亚书:

  你们在各青翠树下的诸神中间欲火焚烧;你也向他们浇了奠祭、献了供物。你以油为供物献给王,又多加香料;自卑自贱直到阴间。(以赛亚书57:5, 6, 9)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基于来自地狱的邪恶与虚假的敬拜;“诸神”在内义上是指虚假,因为尽管那些别神的人按名称呼他们,但他们所拜的,仍是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在圣言中,“外邦神(经上或译为假神、别神、外方神)”表示虚假(参看4402e, 8941节);“青翠树”表示对虚假的一切觉察、认识和证实(2722, 2972, 4552, 7692节);“青”是指一种感官领悟(参看7691节)。“欲火焚烧”表示敬拜的热烈;因为造成这种热烈的“火”是指两方面意义上的爱(5215, 6832, 7575节)。“浇奠祭”是指源于邪恶之虚假的敬拜;“以油为供物献给王”是指源于邪恶的撒旦的敬拜;“油的供物”是一种素祭;“加多香料”是指加增香祭,以此表示崇拜(9475节);所以经上又说“自卑自贱直到阴间”。

  由此可见,由饼构成的素祭和由酒构成的奠祭表示诸如属于教会和天堂的那类事物,即天上的食物和饮料,圣餐中的饼和酒所表相同,原因如前所述,即为了天堂能通过圣言与人联结,因而为了主能通过圣言经由天堂与人联结。由于圣言的神性在于这类事物,所以它不仅滋养世人的心智,还滋养天使的心智,使天堂和世界成为一体。

  由此也清楚看出,在圣言中,经上关于素祭和奠祭,或饼和酒所阐述和吩咐的一切事,无一例外,都包含神性奥秘在里面。例如,素祭要由上面有油和乳香的细面制成,都要用盐调和,不可发酵或有酵;当献一只绵羊羔为祭时,对调和物的比例有一个要求;当祭牲是一只公绵羊时,对比例有另一个要求;当祭牲是一只小公牛时,也有不同的要求;在罪愆祭和赎罪祭中同样有不同的要求;而在其它祭祀中的比例又是不同的;奠祭中酒的比例同样各不相同。除非这些具体要求或每个细节都含有天堂的奥秘,否则经上永远不会吩咐涉及各类敬拜行为的这些事。

  为使这些不同要求并排呈现出来,在此按它们自己的顺序把它们呈现出来。如在感恩祭和燔祭中,要为每只绵羊羔预备:细面一伊法的十分之一与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作素祭;酒一欣四分之一为奠祭。

为每只公绵羊预备:细面一伊法的十分之二与油一欣三分之一调和为素祭,酒一欣三分之一为奠祭。

为每只小公牛预备:细面一伊法的十分之三与油半欣调和为素祭,酒半欣为奠祭(民数记15:4-12; 28:10-29; 29:3-37)。”。为羊羔所预备的细面、油和酒的比例之所以不同于为公绵羊或小公牛的,是因为“羊羔”表示纯真的至内在良善,“公绵羊”表示纯真的中间良善,“小公牛”表示纯真的最低或外在良善。事实上,天堂有三层,即至内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纯真之良善由此也有三个层级。细面、油和酒的比例增加表示它从头到尾的增加。要知道,纯真之良善是天堂的真正灵魂,因为唯独这良善是构成众天堂的爱、仁和信的接受者。“羔羊或羊羔”表示纯真的至内在良善(参看3994, 10132节);“公绵羊”表示纯真的中间或内层良善(参看10042节);“小公牛”表示纯真的最低或外在良善(参看9391, 9990节)。

  然而在感恩祭中有调油的无酵饼和抹油的无酵薄饼,并用油调匀细面作的糕饼制成的素祭,此外还有发酵的饼糕(利未记7:11, 12);在罪愆祭和赎罪祭中有细面一伊法十分之一,但没有油和乳香的素祭(利未记5:11)。罪愆祭和赎罪祭的素祭上面之所以不放油和乳香,是因为“油”表示爱之良善,“乳香”表示伴随这良善的真理,赎罪祭和罪愆祭表示从邪恶和这邪恶所产生的虚假中洁净和赎罪,因此,它们不可与良善或源于这良善的真理混和。

  此外还有在亚伦和他儿子受膏那一天献上的素祭(参看利未记6:13-15);收割的初熟之物的素祭(2:14, 15; 23:10, 12, 13, 17);拿细耳人的素祭(民数记6[:13-21]章);妒忌(经上译为疑妻不贞)的素祭(民数记5[:11-31]章);从大麻风中洁净之人的素祭(利未记14[:1-32]章);以及炉中所烤的素祭,铁鏊上所预备的素祭和煎盘所烹的素祭(利未记2:4-7)。素祭都不可有一点酵,也不可有一点蜜,素祭都要用盐调和(利未记2:11, 13)。素祭中之所以不可有一点酵,也不可有一点蜜,是因为就灵义而言,“酵”表示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蜜”表示与属于爱世界的快乐大量搀杂的外在快乐,天堂的良善和真理也通过这些快乐而发酵,由此被瓦解。而它们之所以都要用盐调和,是因为“盐”表示渴望良善、因而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的真理。“酵”表示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参看2342, 7906, 8051, 9992节);“蜜”表示外在快乐,因而表示两种意义上的爱之快乐(5620节);“盐”表示渴望良善的真理(9207节)。


属天的奥秘 #9103

9103.“以羊群中

9103.“以羊群中的四只赔羊群中的一只”表直到完全的相应惩罚。这从“四”和“羊群中的一只”的含义清楚可知。“四”是指结合,“四”与“二”所表相同,因为四是二乘以二的乘积;“二”表示结合(参看5194, 8423节),因此“四”也是(参看1686, 8877节);由此可推知,这些数字也表示完全或完整的数量,因为结合起来的东西是完整或完全的。“羊群中的一只”是指内层良善,如刚才所述(9099节)。“赔”,即“以羊群中的四只赔羊群中的一只”表示相应的惩罚(9102节)。内层良善就是那在内层人中被称为仁的;外层良善则是外层人中的仁。后一种良善必须从前者获得生命,因为内层人中的仁之良善是属灵生命的良善;而外层人中的仁之良善则是源于属灵生命的属世生命的良善。这外层良善作为快乐进入人的感觉,但内层良善不进入感觉,而是进入他的意识,即它当如此的意识,并能使他的心智感到满足。然而,在来世,内层良善或属灵良善也进入一个人的感觉。

没有人能知道为何要以五牛还一牛,以羊群中的四只还羊群中的一只,除非他知道“偷”在灵义上表示什么,以及“牛”和“羊群中的一只”又表示什么。这些事物表示什么已经解释过了,即夺走并疏远外层和内层良善。这种夺走是由邪恶造成的,疏远则是由虚假造成的。因此,“五”和“四”表示对它们的惩罚和恢复;因为在圣言中,一切数字都表示属灵事物(参看575, 647, 648, 755, 813, 1963, 1988, 2075, 2252, 3252, 4264, 4495, 4670, 5265, 6175节),在此表示与恢复有关的事物。也就是说,数字“五”是指在很大程度上对外层良善的恢复,数字“四”是指对内层良善的完全恢复。内层良善之所以必须完全恢复,是因为该良善构成人的属灵生命;除非属灵生命完全恢复,否则,构成属世生命的外层良善无法被恢复;因为属世生命通过属灵生命来恢复,这从人的重生可以看出来。外在人通过内在人重生(参看9043, 9046, 9061节);但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良善无法完全恢复,因为它被击打所受的损伤就像一道变硬的疤痕那样留在那里。这些就是这些数字所暗含的事物。

然而,还必须简要说一说构成人的属世生命的外层良善通过构成他的属灵生命的内层良善的恢复。人心智的属世层在世界之光中看见事物,这光被称为属世之光。人通过经由视听进入意识的物体,也就是通过从世界所获得的对物体的印象而为自己获得这光。因此,人以其心智的眼睛看见这些物体,几乎与他的肉眼看见它们一样精确。一开始,通过这些感官进入的物体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快乐和愉悦。后来,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时,就会区分令他快乐的不同物体,由此学会辨别,并且逐渐辨别得越来越准确。当来自天堂的光流入这些事物时,此人便开始以属灵的眼光看待它们,首先开始区分有用的和无用的。他由此开始清楚地看到真理;因为在他看来,凡对他有用的东西都是真实的,凡没有用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这种看见真理的能力会随着从天堂所流入的光变得更亮而增强,直到最后他不仅区分真理,甚至还区分这些真理中的真理。随着内在人与外在人之间的交流得到改善,并更好地被打开,他做起这种事来愈加清晰;因为天堂之光从主经由内在人流入外在人。现在这个人由此而有了感知;然而这还不是属灵的感知。

属灵的感知不是从属世真理,而是从属灵真理中长出来的,属灵真理就是那被称为信之真理的。属灵的感知之所以从这些真理中长出来,是因为天堂之光就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这光在天使眼前闪耀,也在他们的理解力中闪耀,赋予他们聪明和智慧,不过照着在良善里面对它的接受而数量不一。因此,如果属灵的感知要生长,人必须拥有关于属灵事物的认知或知识在他的属世人里面,而属灵事物知识必须来自启示。当天堂之光流入这些知识时,它就流入它自己的东西;因为如前所述,这光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1053, 1521-1533, 1619-1632, 2776, 3138, 3167, 3195, 3222, 3223, 3341, 3636, 3643, 4180, 4302, 4408, 4415, 4527, 5400, 6032, 6313, 6608节)。这就是一个人如何在诸如属于永生的那类事物上获得聪明和智慧;这些聪明、智慧照着接受这光的程度,也就是在良善里面接受信之真理的程度而增长。良善就是仁爱。

属世人或外在人通过内在人重生,以及得以修正并恢复,这一点从现在所阐述的可以看出来。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事物从天堂之光获得生命;这光是活的,因为它是从主那里发出的,而主是生命本身。它们并不从属世之光获得自己的生命,因为这光本身是死的。因此,如果属世之光中的事物要获得生命,就必须有一个经由内在人从主而来的活光的流注。该流注照着存在于属世层中的类似和对应的真理认知或知识,以及那里能服务或服从的其它事物而调整自己。由此明显可知,人的外在人或属世人必须通过他的内在人重生;属世人中被夺走或疏远的良善必须以同样的方式被修正和恢复。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