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4.我看到一个秃头,不过只看到它的顶部,就是头顶骨;我听说,那些一年内就要死去的人就会看到这种异象,于是他们便做好准备。木星人并不害怕死亡,只怕离开妻子,孩子或父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死后仍继续活着。他们知道自己不会丧命,因为他们就要上天堂了。所以,他们不将其称为死去,而是称为变成天堂。在木星,那些生活在真正的婚姻之爱中,并如父母所应该的那样照顾自己的孩子之人不会死于疾病,而是平平安安,好像睡着了;就这样从这个世界转到天堂。
按我们地球上的年龄来算的话,木星人死亡时的年龄是三十岁。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死去,是出于主的旨意,以免人口增长过多,超出这个星球所能承受的。他们到了这个年龄后,就不肯像那些还没有到这个年龄的人那样被灵人和天使引导;因此,灵人和天使很少靠近那些年纪大的人。他们发育成熟的速度远比我们地球人快得多,并且在刚成年,即青春萌动时就结婚。然后,他们的快乐就是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照顾自己的孩子。诚然,他们也将其它快乐称为快乐,但相对来说都是外在的快乐。
3750.那些被认为比其他人更与天堂相通,并受其流注影响的人对天堂持有哪种观念,也从视觉上向我显明了。出现在头顶上的,是那些在世上渴望被奉为神明的人;他们的自我之爱随着其日益增长的权力和他们所幻想的这种权力给予的自由而达到巅峰。同时,这些人也因伪装纯真和对主之爱而具有欺骗性。他们出现在头顶上的高处,是出于他们对高处的幻想;而事实上,他们就在地狱的脚下。
其中一个灵人把自己放低到我这里;其他人告诉我说,他在世时曾是一个教皇。他很有礼貌地和我交谈,首先谈到彼得和他的钥匙,他以为自己拥有这些钥匙。但当我问他那允许他所喜欢的人进入天堂的权柄时,发现他对天堂的概念如此粗俗,以至于他将天堂表现为一道提供入口的门。他说,他免费为穷人打开这扇门,而富人则按他们的能力付费,并且他们所付的都是神圣的。我问他是否相信他放进来的人会留在那里,他说,他不知道;他们若不留在那里,就再出去。我继续告诉他,他无法知道这些人的内在,不知道他们是否配得,说不定他们是应该在地狱里的强盗呢。他回答说,这不关他的事;他们若不配,可以被打发走。但他被告知彼得的钥匙表示什么,即表示爱与仁之信;由于唯独主赐予这种信,所以唯独主允许人们进入天堂。他还被告知,彼得没有向任何人显现;他只是一个简单的普通灵人,并不比其他人更有权力。关于主,这位曾经的教皇没有其它观点,只是认为只要主把这种权柄赐给他,他就会敬拜祂;否则,如我所感觉到的,他认为主不应该受到敬拜。此外,我和他谈论了内在人,发现他对内在人持有肮脏的观念。
当他坐在枢机主教会议室里的宝座上,以为自己从圣灵说话时,他所享有的那种呼吸的自由、充分和快乐是什么样,也活生生地向我显明了。他被带回到他在枢机主教会议上所经历的那种状态(在来世,谁都能很容易地被带回到他在世上所经历的生命状态,因为他的生命状态死后就等待着他);并且他在那种状态下呼吸的性质也传给了我。这呼吸是自由的,伴随着快乐,缓慢、规律、深入,充满整个胸膛。但当他遭到反驳时,他的呼吸延续到腹部,可以说在那里产生些许翻滚和蠕动。当他以为他的声明是神性时,他从一种更无声,可以说与它和谐一致的呼吸中感知到它。
后来我看到操控这类教皇的灵人是谁,就是头顶上的那群塞壬;她们具有这种性质和生命:她们赢得各种各样的情感,意图掌控其他人,使他们臣服于自己,并为了自己摧毁凡她们所能摧毁的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她们利用圣洁和纯真为手段。她们因自己的原因而胆怯,行事谨慎;但一得着机会,她们就会为了自己而一头扎进毫无怜悯的残忍行为。
9682.“又要把施恩座安在至圣所内的法柜上”表听从并接受属于至内层天堂中由来自主的爱之良善所产生的敬拜的一切事物。这从“施恩座”、“法柜”和“至圣所”的含义清楚可知:“施恩座”是指听从并接受属于由爱之良善所产生的敬拜的一切事物(参看9506节);“法柜”是指主所在的至内层天堂(9485节),柜子里的“法版”是指主(参看9503节);“至圣所”是指来自主的爱之良善所住的地方(9680节)。由此明显可知“又要把施恩座安在至圣所内的法柜上”表示听从并接受属于至内层天堂中由来自主的爱之良善所产生的敬拜的一切事物。
至于主存在于至内层天堂的性质,存在于中间天堂的性质,以及存在于最低层天堂的性质,这从许多地方关于来自主的良善与真理的流注的说明可以看出来。主的存在通过流注实现,但这流注取决于人们所过的良善与真理的生活。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之人就是那些最直接地接受该流注的人;处于对邻之仁的良善之人也接受它,但更为遥远,因为对邻之仁的良善比对主之爱的良善本身更遥远;而处于信之良善的人也的确接受它,但只是照着在那信里面的良善的量来接受。因此,那些基于信之真理过着一种良善生活的人才接受它;事实上,主住在他们的良善里面,因为一切良善皆源于主,无一源于人,也无一源于天上的天使。
为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即主存在于天堂,并通过天堂与人同在,必须紧记:主在众天堂之上,因为祂是天堂的真正太阳;然而祂仍通过那太阳发出的光和热而存在于天堂。这太阳所发之光是神性真理,也就是信之光;而它所发之热是神性良善,也就是爱之热;凡从主发出之物都是主自己。由此明显可知,主存在于从祂所获得的良善所住之地。不过,从关于流注的说明能更好地理解这一切,即:生命的一切都是从主流入的,因而一切良善和真理也都是从主流入的,因为这些构成人的生命,所流入的事物取决于各人接受它们的方式(2535, 2706, 2886-2889, 2893, 3001, 3318, 3484, 3742, 3743, 4151, 5846, 5850, 5986, 6053-6058, 6189-6215, 6307-6327, 6466-6495, 6598-6626, 6982, 6985, 6996, 7004, 7055, 7056, 7058, 7147, 7270, 7343, 8321, 8685, 8701, 8717, 8728, 9110, 9111, 9216节);来自主的流注既直接从祂而来,也间接经由天堂而来(5147, 6058, 6063, 6466, 6472, 6473, 6982, 6985, 6996, 7004, 7007, 7055, 7056, 7058, 7270, 8685, 8701, 8717, 8728, 9216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