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4.我看到一个秃头,不过只看到它的顶部,就是头顶骨;我听说,那些一年内就要死去的人就会看到这种异象,于是他们便做好准备。木星人并不害怕死亡,只怕离开妻子,孩子或父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死后仍继续活着。他们知道自己不会丧命,因为他们就要上天堂了。所以,他们不将其称为死去,而是称为变成天堂。在木星,那些生活在真正的婚姻之爱中,并如父母所应该的那样照顾自己的孩子之人不会死于疾病,而是平平安安,好像睡着了;就这样从这个世界转到天堂。
按我们地球上的年龄来算的话,木星人死亡时的年龄是三十岁。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死去,是出于主的旨意,以免人口增长过多,超出这个星球所能承受的。他们到了这个年龄后,就不肯像那些还没有到这个年龄的人那样被灵人和天使引导;因此,灵人和天使很少靠近那些年纪大的人。他们发育成熟的速度远比我们地球人快得多,并且在刚成年,即青春萌动时就结婚。然后,他们的快乐就是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照顾自己的孩子。诚然,他们也将其它快乐称为快乐,但相对来说都是外在的快乐。
4205.“我必不越过这石堆到你那里去;你也不可越过这石堆和柱子到我这里来害我”表决定能从良善流入多少的限度。这从“越过”、“石堆”和“柱子”的含义清楚可知:“越过”在此是指流入;“石堆”是指良善(4192节);“柱子”是指真理(3727, 3728, 4090节);还因为石堆和柱子用作记号或证据;但在此处用作限度的记号。由于此处所论述的主题是结合,所以从整个思路自然会流入这样的观念:就内义而言,意思是指决定能从良善流入多少的限度。前面说过,结合通过良善实现,良善的流入取决于它被接受的方式。而对良善的接受完全取决于真理,真理是良善所流入的对象。因为良善是主动力或原动力,而真理是接受者;因此一切真理都是接受的器皿(4166节)。由于真理是良善所流入的器皿,所以真理为良善的流入设定限度。这就是此处决定能从良善流入多少的限度所表示的。
其中情形简要阐述如下:人所认识的真理,无论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皆通过情感,也就是通过爱所具有的某种快乐进入他的记忆。没有情感,或没有爱所具有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能进入人里面,因为他的生命就在于这些。当类似快乐,连同与它们相联的许多其它事物返回时,所进入的事物会被重新引入;同样,当这个真理被人自己或某个其他人重新引入时,情感或他的爱所具有的快乐在它进入时以同样的方式再次被激发;它们因结合而彼此粘附。由此可见对真理的情感是何情形。连同对良善的情感一起进入的真理,在有类似情感返回时,就会被重新引入;情感在类似真理返回时,也会被重新引入。由此明显可知,真理连同纯正的情感绝无可能被植入并扎根,除非此人处于良善。因为对真理的纯正情感来源于良善,良善则来源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良善从主流入,但只固定在真理里面;事实上,真理欣然接纳良善,如同欢迎贵宾,因为这二者情投意合。由此还明显可知,真理的性质决定了良善被接受的方式。彼此过着仁爱生活的外邦人所认识的真理具有这样的性质:从主所流入的良善也能在它们里面如同贵宾那样被欣然接纳。但只要他们活在这世上,他们的情况就和从圣言拥有真理,并基于这些真理过着属灵仁爱生活的基督徒不一样(2589-2604节)。
6537.“他们到了亚达禾场”表初始状态。这从“禾场”和“亚达”的含义清楚可知,“禾场”是指真理之良善存在之地,因为“禾场”上有谷物,而“谷物”表示源于真理的良善(参看5295, 5410节),以及良善之真理(5959节);“亚达”是指该状态的性质,和圣言其它部分中的地名一样。“亚达禾场”之所以表示一种状态,就是教会的良善与真理方面的状态,是因为它在约旦河渡口,而该渡口表示引入良善与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如下一节所述。因为约旦河是通往迦南地的第一个边界;由于“迦南地”表示教会,故“约旦河”表示教会的初始事物,也就是说,进入教会所经由的事物。
正因如此,“亚达禾场”表示初始状态。由于所表示的是初始状态,故哀悼是在禾场旁边进行的;因为该禾场离约旦河边更近,从这个位置可以看见表示教会的迦南地。“禾场”表示真理之良善和良善之真理所在之地,因而表示教会事物所在之地,这一点清楚可见于约珥书:
锡安人哪,你们要快乐,为耶和华你们的神欢喜;禾场必满了五谷,池中漫溢新酒和油。(约珥书2:23, 24)
“锡安人”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满了五谷的禾场”表示真理和良善的丰盛。
何西阿书:
以色列啊!不要欢喜快乐!因为你行邪淫离弃你的神,在各谷场上喜爱妓女的淫资;禾场和酒榨都不喂养他们,新酒也必使她失望。(何西阿书9:1, 2)
“行邪淫”和“喜爱妓女的淫资”表示歪曲真理并喜爱被歪曲的真理;“禾场或谷物”表示被歪曲的良善之真理。
由于“禾场”表示良善,也表示真理,所以当他们从禾场收藏了出产以后,就会守住棚节。关于住棚节,经上在摩西五经中说:
你从禾场上和酒榨中收藏了出产以后,就要守住棚节七日。(申命记16:13)
“住棚节”表示神圣敬拜,因而表示源于良善与真理的敬拜(3312, 4391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